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论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论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

文/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张思文

责任是公民素质的基石,是人格素质的核心。中国历来重视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臂担道义”,无不显示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2014年,笔者成立了“荥经林氏黑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雅烧”黑砂品牌。作为外来的第一个女砂器艺术家,同叶骁老师一样,笔者带领的“林窑·雅烧”在创意设计上不走老路,注重传承,更重创新,特别是在用釉色彩表现和烧制技术创新上。

一 、民族责任感教育的背景和必要性

2018年1月,我校成功申报东莞市“慧教育”专题研究项目课题《镇区学校初中生责任教育策略研究》,为配合课题研究需要,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镇两所初中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28份。问卷中有3个问题与民族责任感相关,其答案让我忧心忡忡。

问题之一:假期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A.旅游(61%);B.睡觉和玩游戏(35%);C.缅怀先烈(2%);E.其他(2%)。

问题之二:请说出我国的5位民族英雄。仅21%的学生能正确列举出5个,其余的学生只能回答对两三个。

在道德与防治七年级下册中,以下知识可以与民族责任感联系起来。1.培养批判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2.开发创造潜力: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止于至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4.丰富的情感:屈原.范仲淹.王昌龄.文天祥等爱国名言;5.让和声更美: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6.在担当中成长:阅读感悟:“这是我们的船”;

在道德与防治八年级下册中,以下知识可以与民族责任感联系起来。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民族自豪;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3.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对民族振兴的重要性;4.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信仰破坏民族团结;5.文化权利: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有利于民族文化自信;6.维护国家利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密切关系;7.依法服兵役:依法服兵役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8.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自主平等,热爱本民族,促进发展;11.正义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12.守护正义:中华民族在“东京审判”中的身影和作用;

民族责任感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情感的提升,必须要以道德认识为前提。知之深,爱之切,掌握与民族责任感相关知识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民族责任感水平。因此,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教育素材是提升学生民族责任感水平的重要途径。虽然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偏重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讲授的内容以道德与法律知识为主,但其中与民族责任感相关的知识点也是俯首皆是。例如:

在道德与防治七年级上册中,以下知识可以与民族责任感联系起来。1.少年有梦:少年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与祖国共成长;2.学习点亮生命:学习对毛泽东革命生涯的启发和帮助;3.我要飞得更高:通过参与广泛活动,发现自己对国家的价值;4.中国人的家:中华文化中对家的相关内涵;5.养护精神:守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6:生命的意义:做温暖的中国人,伟人的生命价值;

2.4 教学思路设计 基本思路是先功能后结构: 拿来植物先让学生思考茎的作用,然后聚焦到茎的运输功能。由植物一天的耗水量引出茎可以高效输送水分。真实情境引发问题: 茎中有怎样的结构实现高效的输送水分。讨论并猜测茎中可能有专门的输导水分的结构。猜测横切茎的切面上管道所在部位,并且通过显微观测证实或修正对管道口位置的认知。然后,判断开口是否即为运输水分的管道口,讨论并设计方案进一步验证水分是否通过看到的管道进行运输。最后纵切植物茎,寻找并观察导管的外观结构,并验证其功能(图2)。

不同处理间的茶叶品质详见表8。2017年的化肥减施处理中,与CK相比,F1处理中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显著升高,且夏茶酚氨比显著降低(P<0.05),春茶和秋茶的酚氨比略有降低,酚氨比降低有利于提高绿茶品质。2017年,F2处理中春茶的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显著降低,夏茶中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秋茶中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2018年,各化肥减施处理中,茶叶品质虽有差别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二 、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

(一)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知行统一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从国家发展或民族发展角度思考问题的学生很少,心中装有民族英雄或牢记与民族有关的名言警句的学生数量约占到三成。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确定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语),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当代的青少年。如果当代青少年不具备民族认同感,缺乏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要实现上述伟大目标,那就是空中楼阁。

问题之三:请写出5句蕴含民族责任感的名言警句。其中符合要求的只占到33%,其余学生要么回答有错,要么空白。

在道德与防治八年级上册中,以下知识可以与民族责任感联系起来。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2.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3.待人礼为先:礼貌体现国家形象,体现民族尊严;4.诚信无价:诚信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5.了解罪与罚刑法中关于损害民族利益行为的规定;8.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作为中华儿女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9.不言回报和代价:承担民族责任不言回报和代价;10.奉献助我成长:服务国家和民族体现人生价值;11.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12.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戚继光、黄遵宪、鲁迅名言警句;13.维护国际利益的意识:树立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责任感、使命感;14.捍卫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放弃个人利益;15.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安全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16.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履行法律义务;17.为祖国成就感动自豪: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对未来充满希望;18.劳动成就今天:中华民族素来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每个岗位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少年要担负民族振兴重任。

对于嫖宿幼女罪颇多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法律来得以解决。在解决的主要思路上,我们认为刑法条文不宜轻易做大幅度修改,我国自1997年制定新刑法以来的15年间,对刑法做出了8次修改,若非情势的紧急和变化甚异,如此频繁的法律修正会动摇法律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同时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大法之一,不能够随便受到社会舆论的牵制。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同理,没有情感,就不可能产生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爱,没有情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那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完成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挖掘和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也是我们职业的基本素养和高尚情怀。

(二)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到:“教育就是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但在忘掉知识的同时还留下了一点什么,这留下的一点东西就是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如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是要让学生记得多少零碎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这是我们课堂应该发挥的不可缺少的功能。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张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得课外知识变得非常的便捷。当前的学生对国内外的时政非常的感兴趣,许多青少年已经意识到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是紧密联系的。当发生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热点新闻,具备时政的敏锐性,时刻思考时政材料能否为课堂教学所用,如果用?用在哪里?文字、图片还是视频?这些都是我们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美军轰炸叙利亚,导致尸横遍野,上述图片和当年侵华日军轰炸我国上海的图片放在一起,将形成强烈对照,学生思考着民族的强大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思考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民族忧患意识将油然而生。又如美国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中兴公司因为缺乏掌握核心技术,被美国制裁的时候显得无比的被动,虽然国家给予强大支持,但中兴公司仍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学生讨论和反思后,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强大,必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奋发向上,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综上所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能够对患儿神经、运动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教育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其效果是低下甚至无效的。学生具有了归属感,他们的学习才是积极的。在我们一线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有很多的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搞“一言堂”,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认为那是老师的课堂,与自己无关,其结果自然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寻找能体现民族责任感相关的材料,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如“红歌比赛”、“红歌创作赛”、“寻找民族魂”、“时政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乐于接受,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无趣和低效。学生通过感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民族责任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长久的东西,那就是我们需要的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价值观。【本文系东莞市“慧教育”研究项目《镇区学校初中生责任教育策略研究》(编号:DGHJY18035)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邱 丽

标签:;  ;  ;  ;  ;  ;  ;  ;  ;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民族责任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