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追问提升学生学习力论文_王春霞

摘要: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互动。“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性品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的有效追问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以思维为核心的认知操作系统与以情感为杠杆的动力系统做到恰如其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盎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力,使其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力;追问;提升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为教学服务的。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就教学来说,追问是课堂非预设性生成的产物,是将预设问题与临时生成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提问,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追问可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提升学生思维高度。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是课堂的催化剂,是知识的升华。因此,要智慧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捕捉“追问”的契机,巧妙有效地进行追问.一句轻轻的追问,能让学生幡然悔悟、让学习渐入佳境……精当点拨、精要讲解、精心设问,让我们成为课堂上一名理性而智慧的“追问者”!

一、追问于学习满足时──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题目解完了,方法功能也就随之结束,学生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暂停的状态。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往往被学生忽视,课堂上,教师适当地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时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能激发、启迪学生思维和想象,将学生的知识、思维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深入下去。

问题让学生陷入“心求通而未能得之意”的“愤悱”状态,此时及时引导,学生就会领悟到:“配对、求简”等意识对数学思维有激发和调控作用,若教师经常能以追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反思思维的锲入点,必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过,直接的追问,如“你是怎么想到的?”“你凭什么这么说?”有时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厌恶.所以,换一种方式,也许会有异曲同工之效,甚至还有曲径通幽之妙。为此,教师继续追问:

至此,优美的结论已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为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本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最后追问:

教师在面对学生思维粗浅,提不出问题时,实施追问,步步深入,丝丝入扣,由特殊情形推广到一般情况体现的淋漓尽致,演绎精彩,效果非凡。这当中有由表及里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有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阔地带”。同时,教师也很自然地把个别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了全班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追问于思维偏差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抓不住错误这一鲜活资源。错误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错误往往发生学生思维偏差时,所以学生的错误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若能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偏差追问,善于抓住习题的难点,选准突破口进行追问,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巧妙、合理的追问,牵引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解决疑难,打开思路,就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让学生自我发现,让学生在纠错中拓展思维的宽度,增加思维的厚度,从而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在此案例中,教师追寻学生的思维轨迹,不断紧追不舍,不断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思路越追越清,问题就越追越明,知识就越追越多,疑难就会越来越小.学生不光自己从中迸发了创新的火花,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而且带领教师和同学进入了崭新的思维领域,使课堂得到了优化。看似简单,平常的一问一答却蕴含着智慧,孕育着深刻,点亮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了学生的猜想、推理,不知不解中将疑难破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因此,一个个有目的、有深度的追问,往往是课堂的点金之笔,让学生一次次感受到了学生思维的激流涌动,使课堂成了一放智慧飞扬的天地.

三、追问于思路困惑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去追问和引导,搭设思维跳板,开拓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此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

四、追问于“意外”发生处——提升学生思维广度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动态生成,发生“意外”事件。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它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资源。因此,面对学生的“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睿智追问,开启学生思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让这份没有预约的精彩成为师生间美丽的“邂逅”。

叶谰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面对意外,教师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积极引导,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得以闪烁。本题的四个追问抓住了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将问题引向纵深,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问答之间建构起我们为之向往的灵动课堂,在有效追问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提高了解题的效能。

五、追问于思维活跃处——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和保证,学生总是存在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但由于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学习内容,所以对知识的需求常处于一种潜伏状态。有效的追问可以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设计好问题情景,抓住兴趣点追问,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有序和谐中展开。让一个问题的追问形成系统,环环相扣,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让学生产生的暂时性思维火花成燎原之势,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体验、保持长期的兴趣,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中的有效追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教师真情投入、深情流露、适时捕捉的结果。追问提升了质量,追问提升了品位,追问开启了智慧,追问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我们的学生定会因我们的“锦心绣口”的发“问”而开启思维之旅,教学之路也将绵绵流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南中学 312000)

论文作者:王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把握课堂追问提升学生学习力论文_王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