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景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景美

(河南省长葛市八七小学,461500)

摘要:类推思想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类推思想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顺水推舟,自然和简洁。我在讲授《百分数》的复习课这节课的教学中,正是应用了类推的数学思想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思如泉涌,使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数学思考。

关键词:数学思想;问题设计;数学思考

一、思考,是数学的本质

有人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化繁为简,在于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数学是一种美。教学之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受学习之美。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不知何时数学变成了一个令许多人望而生畏的学科。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呢?

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把数学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而问题往往与思考又是紧密相连的,如何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成了课堂教学中伴我如影随形思考的问题。

记得初踏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敬业爱岗,争胜好强。在学校每次组织的教学活动中都积极参与,记得在一次数学汇报课后,温婉智慧的教导处王主任这样对我说:“准备这节课一定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吧?”我点头称是。王主任笑着说,“你的课上的非常流畅,所有的流程你都是烂熟与心的。可是你忘记了——数学是思考的学科,你每个问题的提出,几乎都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直接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可能对你的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所以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养成思考后再回答问题的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

师者的一番话令初登讲台的我醍醐灌顶。并在以后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时刻提醒自己——思考,是数学的本质。

二、问题是一种格局,人生就是奔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来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老师要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一个好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高升,不断前行,能较好的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效。

(一)运用几何直观,巧妙形象的设计问题

“站在数轴上”对负数进行大小比较

《负数》这节课在新课改之前,是安排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当时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一下子从正数跨越到负数,扩充了数的范畴,数学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聪明的孩子有一种豁然开朗,开拓了知识视野的感觉。而学困生却有一种转折太陡,不知所措的感觉。

新课程改革把这部分知识放到了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开始,作为了一个单独的章节介绍了有关负数的认识,以及负数和正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扩充了数的概念,对负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将来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的学习作了铺垫,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更加自然融合。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负数》的第二课时——《负数的大小比较》,开课伊始,在复习了上节课负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了数轴。小结出: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有了这个理论做指导,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0大于所有的负数这些结论就水到渠成的得到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教学负数和负数大小比较。

怎么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呢?我抛出了问题:“如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刚才教室里一片活跃的课堂气氛做了一个短暂的凝固。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突然,一个同学说了一声“越大越小!”他话音一落,引来了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实,越大越小这个词语在语法上是完全错误的,怎么会越大越小呢?可这用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难道没有道理吗?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上的生成吗?我决定抓住这个生成来解决负数的大小比较这个问题。

“董赛斌说的这个越大越小一点道理也没有吗?”我故意将了同学们一下。

桂冠同学刷的站了起来:“老师,她说的越大越小非常有道理,要是负号前面的数大了,这个数就小了,要是负号后面的数小了,这个数就大了!”

“同学们同意桂冠的意见吗?”同学们在笑过之余似乎也都有所领悟,“那么这里的“大”指的是什么?“小”指的是什么呢?”

王志同学站了起来,说:“小指的是这个负数负号后面的数越小,这个数反而越大。大指的是这个负数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反而越小”

问题的答案已经水露石出了。剩下的就是我这个老师的引领了,我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运用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在数轴上,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后面的数是多少叫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海平面以上3米用+3米表示,海平面以下3米用-3米表示,这里的+3米和-3米在不考虑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都是3米。这里的3就是+3和-3的绝对值。于是:自然而然的生成了: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越小!

课下,我迫不及待的写下了我的教学心得:“一个合格的老师是给人真理,一个优秀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面对课堂上新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智慧,呵护孩子的思维火花,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从而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变得更精彩。

虽然这段话有点偏离了优化问题设计的主题,但我还是愿意把它写进来

(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环环相扣设计问题

《百分数》教学中的繁与简

《百分数》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一个重要章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听到了这个章节的复习课,课堂中,授课的胡老师教学语言生动亲切,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面看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示范课。可是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从学习百分数问题最必须的知识基础——找单位“1”到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题练习,只完成了本节课教学任务的一半内容。

如何设计问题,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我想到了类推思想。

类推思想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类推思想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顺水推舟,自然和简洁。

在我随后讲授《百分数》的复习课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应用了类推的数学思想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思如泉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结束语:在思索中前行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有所思,有所疑;让学生思如泉涌,促进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教学,在思索中前行,然后带着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去学习、体验、积累和概括,追寻超越自我的方向,才会有人生的脱变与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功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59-160

[2]杨建新.循“序”渐进——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12-13

[3]齐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67

论文作者:张景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景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