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妇科病诊治初探论文_公翠兰,肖凤鑫

黄元御妇科病诊治初探论文_公翠兰,肖凤鑫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摘要:清代名医黄元御,临床中重视脾胃中气,对于妇科病的论述涉及经、带、胎、产、杂,主张“调经养血,以崇阳为主”、“妇科杂病,多在肝脾”、“妊娠的维持,脾土为根本”、“产后之病,重视脾胃中气”,体现出了脾胃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黄元御;中气;脾胃

1.脾胃中气论理论研究

黄老代表作《四圣心源》,特别重视脾胃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主张“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则无病”;病理上,主张脾胃中气为脏腑气化之本,中气虚衰则脏腑之气衰,升降窒塞而百病丛生。对太阴脾虚生湿的论述,主张“太阴己土主升,土之所以升,源于脾阳之发生,阳虚则土湿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下矣”[1],可谓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这些理论都可用于诠释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因此妇科临床疾病的论治中黄老亦重视脾胃中气。

2.临床研究

黄老临床疾病治疗中重视培土补中,自创黄芽汤(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并指出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宜甘、苓。崇阳、补火指中焦脾胃土阳;中寒,干姜为第一药,有起死回生之力[2]。泻水指水湿邪气,黄老善用干姜,在妇科常见疾病中都有所体现。

2.1月经病

黄老指出,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为肾水寒而肝木郁,即“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肝肾阴旺,经脉凝冱”,并提出“调经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指出水寒木郁的根源在于脾阳虚。从月经血的来源详细阐述肝肾脾胃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水之源,化于乙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之左升也,水寒土湿,木气不达,则经脉不通,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肝木之陷,咎在于脾,胆木之逆,咎在于胃。”

2.1.1崩漏

崩漏,指经血非时则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者。黄老认为崩漏根本在于肝木之陷下,但肝木之陷源于土败,大自然中木生长于水土之中,若土地过涝过寒,则木亦不能生长,遵循大自然生长规律,详细阐述崩漏的根本治疗,应该在于脾土,对此创立桂枝姜苓汤(桂枝三钱、干姜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首乌三钱)崇阳补火干姜、桂枝,培土泻水甘草、茯苓,从脾胃论,根本上调治崩漏。

2.1.2痛经

黄老认为经期腹痛在于水土湿寒,肝木抑遏,血脉不通,加肝气亦不通,返克脾土,导致痛经。自拟归地芍药汤(当归、地黄、桂枝、茯苓、首乌、芍药各三钱,甘草二钱),温通血脉,健脾除湿。

2.2妊娠病

黄老指出妊娠的维持,脾土是根本,若脾土不足,则胎不成,从生理与病理的角度,强调脾土在妊娠维持中的重要地位。“胎妊者,土气所长养也。土者所以滋生气血,培养胎妊之本人也。土衰而思维失灌,脏气不厚,则木不能生,生气不厚,则火不能长,长气不厚,则金不能收,收气不厚,则水不能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斯胎不坚完。”[1]

2.2.1妊娠恶阻

妊娠中焦郁满,胃气上逆,则呕吐不止。黄老指出“脾以己土而主升,升则化阳而善消;胃以戊土而主降,降则化阴而善受。”指出妊娠恶心、呕吐为脾胃中气壅阻所致,治疗当以理气为主,拟方豆蔻苓砂汤(白蔻一钱,生,研 杏仁二钱、甘草一钱、砂仁一钱、芍药两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中加用砂仁陈皮理气同时,亦不忘加用茯苓、甘草顾护脾土。

2.2.2堕胎

黄老认为堕胎之根本在于脾虚。《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3]。生理上黄老认为,胎之结也,一二月木气生之,三四月,火气长之,五六月,土气化之,七八月金气收之,九十月水气成之。土为四象之母,始终全籍乎土,土中阳旺,则胎气发育,十月满足,不至于堕;病理上黄老认为,按照五行相克规律,木克土,土虚木易乘之,脾土本已虚,加之木克之,土气困败,胎妊失养,因此善堕。治疗上自拟姜桂苓参汤(桂枝三钱、甘草二钱、人参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丹皮三钱)。桂枝、干姜温通血脉,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祛湿,全方共凑温中健脾祛湿之效。

2.2.3胎漏

女子怀孕之后,经血下之以养胎,若出现孕期阴道流血等情况,属于胎漏。黄氏认为导致胎漏的原因有体内瘀血、肝脾下陷两种因素。瘀血阻滞经络,新血不得上济,月满阴盈,于是下漏。但指出导致瘀血的根源在于肝脾阳弱。对此自拟桂枝茯苓汤(桂枝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芍药三钱)并特别指出,轻者作丸,缓以消之。

2.3产后病

黄老认为,妇人产后亡血伤阴,阳随阴脱,阴阳两虚病亦不少,产后三病,病痉、冒、便难皆阴虚兼阳弱,若非陈旧疾病,不是实病,产后之病,均应重视脾胃中气,血亡木枯,脾虚木燥均应该重视,若只知道肝木燥而一味的涵养肝气、补肝阴,不重视脾土虚弱而补之,则非良工,

2.3.1 产后中风发热

黄老认为此乃产后中气虚弱,外感风邪,郁其里气,胆胃上逆生热,肝胆下陷生寒,自拟竹叶汤(竹叶一把、葛根三两、桔梗一两、生姜五两,附子一枚、桂枝一两、防风一两、甘草一两,大枣十五枚),从该方中不难发现黄老重视温中健脾,调理中焦之气机。

2.3.2产后中虚烦呕

产后哺乳,出现烦乱、呕吐等症状,以安中益气为主,自拟竹皮大丸方,竹茹、石膏止吐而清烦,甘草、桂枝补中下冲,组方(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药研沫,枣肉和丸服之。

3.小结

综上,黄老重视经方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创新建树,见解独特,其深究经典、不拘于古方的求医之路,值得后世的学习,对于妇科常见病如黄老吸取四圣之精华,所阐述理论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重视脾胃在妇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地位,理论阐述精妙,实践亦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孙洽熙(校注),四圣心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2-176.

[2]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195..

[3]王庆其,内径选读[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7-59.

论文作者:公翠兰,肖凤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黄元御妇科病诊治初探论文_公翠兰,肖凤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