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论文_鲁云凤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论文_鲁云凤

鲁云凤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花滩镇中心小学 6256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只要让学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并能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是纯粹的接受知识,而是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来更深刻地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009-01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提问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这一时期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思维的养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发言,勇于提出产生的疑惑,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 能够不怕提问,勇于质疑,相信自己。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教师作为高效课堂的引导者,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正是因为老师对于构建数学兴趣课堂的重要性,因此老师个人的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只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大胆的开口。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模式,将课堂活跃起来。首先可以从备课入手,将课堂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和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让课堂活跃起来。第二,可以利用一些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投影仪等,用新的展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还可以将一些影视资源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可以适当的引入教育游戏,将游戏与数学内容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四,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进行学习小组的建立。同时协作学习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协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保障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好的氛围营造后,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口,让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大胆的将疑惑的提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主要渠道。针对学生缺乏提问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提问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2.2 要善于创设提问情境。创设恰当的提问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提问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三、引导学生善问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和表达尚未完全发育的状态,所谓“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因此要让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克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主动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提问技巧,以教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提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相似概念,定律,性质之间的相关联系,比较它们异同,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告诉学生相应的提问技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设问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呢?”之后教师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请学生回答,在这个问题结束之后,学生会很自然的想起一个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和边数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什么呢?”以教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提问,掌握提问技巧。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引发学生主动猜想,进而产生问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引发学生新的探究要求,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四、转变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对教师提出质疑,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产生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是知识掌握的过程,在学习数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并且教学过程中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予以尊重、理解、爱护,营造一个活跃、和谐、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一旦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发言,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过程中,教师教导学生绘画统计表,倘若教师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好课堂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集中力就会更强,学习效率也会更高。所以,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授课,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公平看待,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会让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课堂生活。教师在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课堂教学就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紧抓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就会更加快速、主动、高效,师生一起共创高效数学课堂。例如教师教导学生通过图表分析问题,一个量比另一个量提高或者降低百分之几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自主学习,不仅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也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论文作者:鲁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论文_鲁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