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论文_李国英

学案导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论文_李国英

李国英

摘要: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自主学习,以学定教”的理念,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焦点在于如何设计学案和运用学案,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达到自主建构、高效学习的目的。本文围绕“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方法、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自主建构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在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

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 “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 、“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教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处理。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去“倾听” ,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问题,教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时间集中点拨。

三、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通过学案的引导,学生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同时,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俊.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2009(9).

[2]罗淑娟.浅谈学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 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3]易善忠.普通高中“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 研成果集[C],2013.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中学 030800)

论文作者:李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学案导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论文_李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