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合一思想论“气”与养生的关系论文_谭方1 谭杲2

从天人合一思想论“气”与养生的关系论文_谭方1 谭杲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谭方1 谭杲2 1.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 北京 100013;2.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 合肥 230038

【摘要】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认为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与自然皆由气构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整体观,笔者从气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通过对人与自然之气调、摄、顺来认清“气”与养生的关系,以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气; 养生【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48-011 

气是构成人与自然的本原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在?老子??四十二章?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把“气”看作是由道而生的天地万物的承载者;?庄子??知北游?中“通天下一气耳”明确提出万物由气构成;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认为万物由天地之气和合而生,等后世哲学家对这一思想做出了进一步解释和完善.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毋庸置疑也是由气所化生,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覆地载,万物悉具,莫贵于人,人与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都指出人由天地之气所化生,并形成了人与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2 气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自然界气的给养,人体内气的运行也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气的变化影响,所以要保持机体内精气的充盈和气机的协调,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气的关系,以指导人们的养生.

2.1 调呼吸之气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摄取清气,并及时排出体内产生的浊气,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运动,即是呼吸.呼吸运动是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1],中医理论认为呼吸是由肺、肾、肝、心、等_______多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密切配合完成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气通于肺”,肺是主司呼吸运动的重要器官,是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清气,排出身体内浊气,使体内外清浊之气在肺内进行交换.[1]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行也依赖于肾的纳气功能,肺肾协调配合,才能维持呼吸运动正常.?类证治裁??喘证?就有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发,呼吸乃和.”[1], 此外在呼吸的过程中,心的行血功能、肝的疏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大肠之传导功能、皮毛调节功能等都影响着机体的呼吸功能.所以要保证人体通过呼吸正常的与自然界进行气的交换,机体各脏腑官窍的功能正常是前提. 除了机体功能正常对呼吸正常运行的保障,在古代还产生了“调息”(又称吐纳、服气、行气、炼气、调息等),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养生方法,对人体能起到增强正气,延年益寿的作用.?庄子??刻意?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其中就提到了吐纳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提出的养生法则也包括调理呼吸.南北朝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言道:“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提出了“六字气诀”详细的介绍了吐纳的具体方法,他认为调息不仅能养生益寿,并且有着防病祛病的作用,还发明了调息治病歌诀. 呼吸作为人与自然界之气最直接的交互方式,人们在机体呼吸功能正常的基础下,通过合理的调理呼吸方法锻炼可以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

2.2 摄自然之气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从自然界摄取精微物质的充养,这里就人体对自然界的“气”(自然界清气和自然界精微物质两个方面)的摄取,以及对人体功能作用加以阐述.人体通过以肺为主的官窍吸入自然界清气,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清气与脾之水谷精微生成宗气.宗气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在?内经?中“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贯心脉而行呼吸”等,分别指出了宗气具有主司人之呼吸、贯注于血脉之中而行气血以及与人体的其他功能正常运行相关.自然界清气作为形成人体宗气的组成部分,说明了机体摄纳清气的重要性. 另外在?素问??经脉别论?有“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谷食之气经过体内布散可以濡肝荣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水谷营养浓厚之气可以化营生血,“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通过肺朝百脉的功能,水谷精微布散营养全身,“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腑精神明,留于四藏.”进而脏腑得到滋养,“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体内的气协调、平衡,才可以使气口脉气正常.整体描述了人摄入的自然界精微物质,被布散营养全身的过程,强调只有人体精气充沛、气血协调才能达到机体的正常状态. 自然界清气和精微物质是大自然馈予人们最珍贵的物质,人们从中不断摄取以补充机体才称的上摄生、养生.

2.3 顺四时之气自然界之气在四时之中有消长盛衰的变化,春天之气主升发,夏天之气旺盛于外,秋天之气开始敛降,冬天之气蛰藏于内.人体无时无刻不受到天地之气变化的影响.如?千金翼方?中有“人生天地气中,动作喘息皆应于天”.所以养生应遵循自然界四时的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如何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来调节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到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更详细的描述了,春季应当“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以顺应春气;夏季应当“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以顺应夏气;秋季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收敛神气”,“使肺气清”,与秋气相顺应:冬季应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以“去寒就温”,与冬气相顺应.在?石室秘录?中的“春宜理气,夏宜健脾, 秋宜润肺,冬宜补肾.”认为食养也应当随季节变化而有所调整,等后世医家在衣着、劳逸、睡眠、房事、情志等方面也有论述,在此不多赘述.相反如果不顺应四时变化,机体将受到相应的损害,进而会影响机体全身的正常.如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所以养生应强调人存在于之自然界之中,受四时之气的影响,只有顺应四时来调整生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

3 结语通过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框架下,以气是构成世界万物本原的理论为基础, 认识到人的呼吸运动,依赖于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并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息方法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人体受自然界精微物质来充养身体,以维持机体内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人生存的保障.自然界四时之气存在消长盛衰的变化,人应在生活的各方面顺应四时之气的变化,以达到天人和谐的状态.气与人体养生的关系具有着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我们日常养生保健中应当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1] 任秀玲,试述呼吸运动的脏腑配合[J].陕西中医函授,1989,06:8-9.

论文作者:谭方1 谭杲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从天人合一思想论“气”与养生的关系论文_谭方1 谭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