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与武术文化_易经论文

论周易与武术文化_易经论文

浅谈《周易》与武术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易论文,浅谈论文,武术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周易》阐述的阴阳相柔、动静相交、象数变化的原理是武术文化发展的渊源。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为它年代久远,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因为它地位显要,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各种学术思想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周易》的启迪、促发,特别是对武功修炼家、道佛修仙家的功夫修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只就《周易》与传统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些粗浅介绍。

一、武功家借《周易》阐述人性与功夫修炼的关系

《周易》认为人在出生前体内只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叫先天一气,一般称为“性命”。由于这个核心的作用,能够夺自然之造化,使性命保持旺盛。但是当人出生以后,人体这一核心便分成两部分,性的部分上升络于心。随心神达于整个机体,开于九窍用之于外;命的部分下降络于肾。形成“火水未济”,也就是坎下离上之象。人如能把精神外用的习惯作法颠倒过来,令神不外驰、精不外漏,而以性接命,用命寄性,把性和命合在一起,恢复成出生前一个核心那种状态,也就是“水火既济”,坎上离下。这就是修炼家常说“以后天返先天”的以坎添离的功夫。

《周易》实际上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阴阳造化,契宇宙之玄机、操性命之柄,与宇宙同体修复自然的哲理。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长”。《周易》认为,人要长生,就得效法天地,把性命寓于《易》象之中。要人摄性命归一源,人之所以不能摄性命归一源,只因人以贪欲为本。正像火水未济卦象所示那样,人心在上属火,人贪欲之火不灭苦也不灭,则生灭。世人以事物之纷繁,机心之拨动,衣食之困挠,举世庸庸。人肾在下属水,肾藏精,人二八精满壬癸至,精气满而溢,故阴阳合而生育,继而心妄欲迷,钟情于爱河,牵引花媒逗人情缘,一生之精华处注,直至灭尽。人因受拜物主义、拜金主义、拜官主义等影响,所以贪心拨动生一切烦恼,皆未曾做生命学研究。只能悔以人生之暂短,一切贪欲皆是磨灭人生灵性之利器,人以生命之本体现富贵荣华,实是过眼云烟。《周易》寓命数于《易》象之中,“乾坤”两卦,并不是什么玄学只是身心性命之学而已。《周易》所讲的天地阴阳变化实是身心性命之道。《周易》通过象数,教人以天道为本,正心、诚念、忠教笃实,明心见性,还宇宙之本体。“人的精神”与“天地之精”合一,即“天人合一”。《周易》通过高深哲理叫人不断圣化自己,绝念去欲反朴还淳,追求人生高尚的品质,从骄奢淫乱中解脱出来,金迷物欲中解脱超拔。成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类之人,登上人生之最高境界。这样才能做到性命归一,长生久视,达到高深莫测的武功境界。

在《周易》看来:人处于宇宙天地间,就必然受宇宙天地变化规律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要服从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系辞》曰:“法象莫大乎天地”。这就是说,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易》是用来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以保证人的行为符合天意,并以代表天意的“象”来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反其规律的地方。《系辞》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就是让人们提高自己的德行,开拓自己的事业,人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和开启智慧、修炼高深武功,就应该效法天地像天那样无私无畏,自强不息;像地那样谦卑而有礼仪,忍让而埋头自我修养、圣化自我和埋头默默地工作。例如:“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体运行刚健有力而不屈不挠,君子应效法天而自强不息地努力奋斗。“坤卦”《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坤象征着大地的形势,君子应该效法大地,以忠厚的品德,谦虚忍让的态度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易》以天地为标准而确立了人生规范,宇宙天地无限地运动变化,秩序井然,作为人就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永远不断地努力拼搏奋进,勤修苦炼。人处天地之间,自然要受天地运动变化规律的制约。《易》就是用六爻来表示天人合一的:上两爻表示天,下两爻表示地,中两爻表示人处于天地间。使用这六爻来立人生的德行规范,对人施以指导。人生的修养就是遵循天地之道,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宇宙精神,符合客观规律地努力奋进,去成就养生长寿的事业。这表示出《易》中道德、修炼与人性的关系问题,符合宇宙精神,进行自强不息的努力,这就是《易》理想的道德观念。所谓“符合宇宙精神”,在《易》看来就是“善”,但它并不是让人们一味地依附人为的制约,而是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中正”,即:中庸之道。它要求人们处世应知“知己安命”的道理。《周易》的根本观念是“天尊地卑”,但强调必须建立在符合宇宙精神“善”的基础上。《周易》的思想是让人类有“博爱”“和平”之心,要求修炼不同层次武功的人互爱和安定进而扩展到人类的稳定。

《周易》是古代哲学著作,但适合现代需要,它阐述的道理,顺应大自然的法则,是中华文化的根,又是一本契宇宙玄机的书。《周易》是真、善、美的科学,是一切善良、进步、和平的根源,是追求人性最高境界之经典,它的哲理概括了佛学的“普渡”,耶稣基督的“救世”和道家的“性命双修”。《周易》是反对互相争斗和欺诈的哲学,它提倡人类和睦相处、和谐愉快,过平平安安的幸福生活。它所提出的八卦理论即是“生命之科学”,又是武功修炼的理论基础。

二、《周易》象数的阴阳变化论与武功修炼

《周易》象数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论。在武术修炼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武术修炼中不论是内在“气”的打通,还是外在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的“气”,而且指表现一切事物现象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两种属性。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无穷尽地变化、发展,都在不断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不是由阴变阳就是由阳变阴。固然这些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必须遵循某一固定不变之法则。换言之,必须有其规律性。把复杂的客观规律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宇宙万般事物的变化中抽象出来加以简化,使人易知易从,这就是《易》的宗旨。把阴阳、动静、刚柔套用奇偶之数,运用“—”,“——”两爻阐述功夫修炼、套路演炼和交手对抗的刚柔、动静原理,这就是《周易》哲学思想对武功修炼的指导。

《周易》象数寓含着的阴阳理论是丰富的。它寓含着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以及阴阳的消长转化作用。如八卦图和十二消息卦图中几乎都由阴爻“——”和阳爻“—”组成,体现了每一卦中阴阳的互依和互制,即使乾卦纯阳,也有坤卦纯阴与之相对。每一卦中都存在着阴阳的消长转化现象。阴柔阳刚,阳动阴静,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事物能否应其时而居所处的位置,可由当时阴阳二气的关系决定。《周易》就是运用这种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状况的。再如泰卦和否卦,这两卦的上卦与下卦正相反,是对立的卦,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而否卦的卦辞是:“大往小来”。从阴阳二气的升降关系来看:泰卦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出现阴阳相交而产生新的变化现象。否卦阳气高高在上,阴气始终在下,阴阳不相互交感而不能产生新的变化现象。通过乾、坤、泰、否四卦,阴阳的微、盛、消、长,可以看出《周易》中的卦象充满了阴阳哲理。中华武术正是基于它的阴阳哲理而制定了独特的修炼方法。八卦掌、太极拳、通背拳等武功都有动功和静功,也就是站桩和套路两种修炼形式。

八卦掌以《周易》象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单换掌、大鹏掌、白猿献果、指天划地、狮子抱球等二十四个动作为单操,作为基本功的练习,也就是一种静功的练习(属阳)。各种掌法都以转圈进步为基本练法,暗合着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数变和方位,因而有六十四掌的变化,四正四隅的转环。它是我国道家在长期实践中所发明创造的。《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周易》看来,阴阳、动静、刚柔原理就是宇宙间的最根本法则。八卦是一个宇宙结构模式,产生于万物,而又还原于万物,万物可以入八卦图之中。

阴阳是天地,万物之源。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万物也随着阴阳的变易而此生彼灭。阴阳是《周易》的基础,乾坤是八卦的门户。想要修炼好八卦掌,内气的修炼(任督二脉的打通)和外在行桩走式是基础,这样才能走入八卦掌的乾坤门户。八卦掌以阴阳为纲纪,并用五行来定位,以确定行走的方向。八卦掌是走圆的,无论是向左转掌,还是向右转掌都圆融无碍。五行有固定的方向,木主东,火主南,金主西,水主北,土主中,万世而不改。

周而复始的八卦,与五行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而又有规可循,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的完整结构。在走动中身体每一部位的运动,按照八卦的方向由点而弧线再与手法、步法、身法等动作姿态结合起来。使行走时而如游龙,时而似风摆荷叶。翻身如鹰,转身若猴,矫柔灵活,变化万端。塑造出圆润和谐、神形统一,完美的外部转掌形象。人是阴阳的结合体,内含宇宙之精,万物之灵,因而是一个与宇宙同构的小宇宙,即天是大周天,人是小周天。天属阳、地属阴,人处于天地之间。在炼八卦掌中要求在天地人的合一中实现精气神的合一,这就是八卦掌的「六台」。精气神为内三合属阳,天地人为外三合属阳。内在精气神的充足,才能达到天地人的统一。在演练中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即要有外在的架,又要有静止的内功修炼(包括:单个动作的左右走圈和站桩、静坐等)。如果只练外在的架式(阳),不练内在精气神(阴),那么架式也就无用了。因为武道:“有形者为架式,无形者为气力,气力是架势之本,欲力之充足,必先求内气之充足”。所以,气又为力本,修炼内气是非常重要的。

太极拳的基本拳理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阴阳变化,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只有明白了“静中触动动犹静”,“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开中有合”的道理,即掌握了“阴阳不测”之功,才能达到“因敌变化亦神奇”。许禹生解释:太极拳行动时,各种姿势动静相间,手腿动作上下左右均有阴阳,静时虽无动的现象,但阴阳虚实要含蓄在内。

练习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气 沉。”这也是受到了《周易》乾坤两卦的启发。因乾卦在人身为头,坤卦为腹。头为阳,腹为阴。所谓虚领顶劲,是头顶如悬空,贯神于头顶。头顶悬空则全身中正,任督二脉则相接通。肌肉自然,动作一致,前后右左不可稍有偏差。贯神头顶是精神内敛,全神贯注,审察敌情。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一动我先动,待机而发,一发即中。丹田在人身体中有个部位:上丹田在头顶(穴位百会),可以藏神;中丹田在脐内,可以聚气;下丹田在会阴,可以藏精。气沉丹田中丹田肚脐之内,这是纳气的根本。练法是以呼气引气沉入丹田。经过苦炼丹田气足然后能蓄能发,运行全身。

通背拳的理论,也是在《周易》象数阴阳理论指导下创建的。那么,什么是“通背拳”呢?“通”为通达,“背”指人的脊背。通背即是拳名又是锻炼的法则,意指练习中力通于背。也就是说通背拳是通过六种站桩方法打通人体前胸后背的任脉和督脉。如混元桩是通过虚步和左右手的阴阳相互交换前伸,经过长期的努力,采用腹式呼吸使气归丹田,越聚越多最后象气球暴破一样从丹田下降经会阴、尾侣、命门、夹脊,冲破玉枕达百会,向下经印堂,膻中直至丹田。这样才叫“通背”,也就是道家的“小周天”。通背拳混元桩歌曰:

混元桩法包万象,精神微妙内中藏。

生克制化其中要,出入奇变分阴阳。

运中生舒舒生力,柔活生巧巧制强。

内外相合求精到,迎随补解柔克刚。

这就告诉我们这桩法包含了动作的阴阳、刚柔、动静,以及人的精气神。也要求内外相合,也就是精气神和手、眼、身要合。通背拳歌曰:

伸缩往来鹤形现,忽大忽小似鹏猿。

大鹏展翼乾坤变,势如霹雷震动山。

猿猴入洞灵活巧,猿猴出洞似箭穿。

就是练习通背拳要“生生不自己,变化不息”,手法忽长忽短,忽上忽下,忽刚忽柔,忽缓忽急。正体现了《周易》阴阳变化的思想。

传统武术主要用《周易》象数总结内功修炼经验,被誉为“丹经之祖”的《周易参同契》引《易》象论内丹。所谓内丹(武功修炼的内功),无非是根据人体固有组织、器官及其所含的气血物质,经过巧妙调整、理顺它们的关系,达到特殊的生理功能态。修炼家在描述人体内气变化过程时,引入象数观念。《参同契》首先以乾、坎、离、坤四卦作为基本概念,“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偕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中篇》实以大宇宙喻日月,释人体心肾、水火之升降离合,引易学象数论述鼎炉、铅汞、进火退符、龙虎交媾等。乾坤坎离四卦在人身为:头、腹、肾、心。八卦掌以这四卦为基本卦,作为内功修炼的中心。因为这四卦包括了八卦掌内功修炼的阴阳变化之道。朱熹解释说:“乾坤以宇宙言之,则乾天在上,坤地在下,而阴阳变化,万物始终皆在其间。……凡言易者,皆指阴阳变化而言,在人则谓金丹大药者也。乾坤位乎上下而坎离升降于其间。”

《参同契》阐明内功修炼的关键在于人体小宇宙须同大宇宙运动变化的节律一致,运用十二消息卦可表述四季阴阳变化,比喻身中周天火候。所谓十二消息卦具体为复卦代表十一月(冬),临卦为十二月(冬),泰卦为正月(春),大壮卦为二月(春),卦为三月(春),乾卦为四月(夏),卦为五月(夏),遁卦为六月(夏),否卦为七月(秋),观卦为八月(秋),剥卦为九月(秋),坤卦为十月(冬)。每一卦代表一个月,一年十二月,分别用十二卦代表。复卦阴极——阳生,自复卦至乾卦阳爻从一到六逐渐增多,故阳息阴消,卦阳极——阴生,自至坤阴爻从一至六个不断递增,故曰阳消阴息。《参同契》根据十二消息卦反映的阴阳消息盈虚掌握一岁的内功修炼火候,也即掌握“进阳火”及“退阳符”的时候。十二卦分应十二月,配以十二地支,则十一月(子时)为至阴,五月(午时)为至阳,如此根据一年和一昼夜阴阳消息而掌握炼内丹的周天火候。另外配合月体的朔望圆缺掌握一月的炼功火候。元精生时用武火,元神生时用文火,目的在于审察消息,掌握精气的滋生和内敛。《参用契》炼“内丹”按照生物钟子午之间或晦望之际“采药”;子时,冬季、月晦时期“进阳火”;而于午时,夏季、月望时“退阴符”。所谓采药即炼丹之初,坎离交泰,聚精气于丹田,为内丹第一步。所谓“进阳火”,则吸气升督脉,为内丹第二步。而“退阴符”,则为呼气降任脉,为内丹第三步,三步完成,任督贯通,则运气一周天,又称小周天。

为了便于观察月相变化,协调人体生物钟同自然节律的关系,《参同契》注重月体纳甲说。所谓月体纳甲即以天干和八卦相配应,用以表示月体的朔望缺弦,说明一月之中用火的程序。其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其它六卦代表明亮的盈亏过程。《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易气索灭藏。”初三,月光开始萌生,由西方升起,此时,震卦用事,纳庚。到初八,月光生出一半,即月上弦之时,此时兑卦用事,纳丁。到十五日,月光盛满,即望月,居东方,此时乾卦用事,纳甲。“蟾蜍”,指月亮之精气,兔魄指太阳的精气。月体不发光,借日而生光。即“兔者吐生光”。此时,月体全受日光,故为望月,所以说“日月气双明”。“七八”,指十五。十五后,月光开始亏缺,此即“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不降。”到十六,月光亏缺,居西方,巽卦用事,纳辛。到二十三,月光亏损一半,即月下弦之时,位南方,此时,艮卦用事,纳丙。到三十,月光消失,居东方,此时,坤卦用事,纳乙,所谓“东北丧其明”。以后从下月初三开始,月光又开始出现,震卦用事,震为龙,此即“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乾纳甲壬,坤纳乙癸,乾当望月,坤当晦时,乾坤两卦意味着阴阳消长之终始,此即“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为少阳少阴之数,九六为老阳老阴之数,各为十五;阴阳之数相加,为一月三十日之数。至此阳已尽,月光全部消失,此即“易气索灭藏。”如此,在月亮新月、上弦、满月阶段为阳息阴消,武功运气则应以吸气升督为主,在月亮初缺,下弦、晦月之际则属阴息阳消,武功运气又当呼气降任为主。以上为武术借《周易参同契》内丹火候来把握自己的尺度及采用方式。

标签:;  ;  ;  ;  ;  ;  ;  ;  ;  

论周易与武术文化_易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