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

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

常伟[1]2004年在《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选育的自交一代南瓜不同品种进行果实项目的描述和果肉成分常规理化指标的测定,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获得了这些品种的研究数据,建立并依据一套南瓜特性评价系统对品种进行登记、分类和记录,为南瓜品质育种及对南瓜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发现了编号为031461的南瓜品种同时具有很好的V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淀粉含量、总糖含量、粗纤维含量等,因此具有最好的食用营养价值;该品种南瓜具有较薄的果皮、较小的体积,利用该品种特别适合选育小型的家庭食用型品种。依据南瓜具有较好的加工适应性,本实验根据测定的结果选择了编号为031359的南瓜品种开发果肉饮料和乳酸菌发酵饮料两种产品。经试验,确定了南瓜果肉饮料的较优配方:南瓜原浆40%,蔗糖6%,柠檬酸0.02%,苹果酸0.08%,卡拉胶:CMC-Na1:1稳定剂用量为0.15%,水54%;较优生产工艺为:南瓜经清洗,去皮100℃热烫6min,打浆后,在70℃条件下糊化15min然后按配方调配,调配后在25MPA均质2次,罐装密封后,在100℃下杀菌30min,便可以获得营养丰富,风味好,具有保健作用的南瓜全肉饮料。在乳酸菌发酵南瓜汁试验中采用的是先制汁后发酵的工艺,测定了在发酵过程中南瓜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生了以下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减少而总酸增加;类胡萝卜素迅速减少;果胶部分逐渐减少;粗纤维只在初期减少一部分;南瓜多糖含量变化不大。可以看出乳酸发酵南瓜汁,在一定程度上有部分成分的损失,但南瓜汁中原有的、主要的保健成分多糖大部分得以保留,同时又具有了与酸乳相似的乳酸菌的保健功效,因此是值得开发研究的新型产品。

李丽[2]2016年在《速冻草莓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文中认为草莓不仅富含丰富的营养,而且草莓在多种疾病的预防上有积极的作用。我国草莓资源无论是产量还是种植规模在世界均名列前茅,但是草莓的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是受评价体系及深加工技术的限制。本文主要针对草莓原料进行评价研究,为我国草莓在加工品种的资源利用及选育方面,提供全面、科学的加工品质特性方面的评价方法,同时以此筛选适合速冻加工的原料,为促进草莓速冻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草莓综合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草莓加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辽宁地区12个主栽品种草莓为原料,采用单体速冻工艺加工制成速冻草莓。测定并分析草莓原料的14项品质指标和速冻草莓的12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应用统计分析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影响草莓原料及速冻草莓品质的核心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为消除不同指标间的纲量及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核心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草莓原料及速冻草莓品质评价模型的构建。将标准化的草莓原料指标与速冻草莓综合值结合,应用统计分析中的逐步分析回归分析,建立速冻草莓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旨在为草莓产业的发展和草莓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对草莓原料及速冻草莓的品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草莓原料品质指标分析显示:14个品质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L值、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含水量的变异系数<10%,这4个指标的差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着。其余10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即>10%),各品质指标数据差异显着。对草莓原料14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指标间存在105个相关系数,其中在a=0.05水平上有7个显着相关性,在a=0.01水平上有4个相关性。指标中的绝大多数无显着相关性。(2)从14项草莓原料品质指标中筛选出6个核心品质的评价指标,分别为:颜色a值、糖酸比、硬度、花色苷、总酚和Vc。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核心指标进行权重赋予,建立草莓原料综合评价模型:Y综合值=0.311358x颜色a值+0.311358x糖酸比+0.167618×硬度+0.06836x花色苷+0.057249×总酚+0.084058×维生素C,利用感官评分法对草莓原料进行评分,草莓原料感官评分结果与其对应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248。(3)速冻草莓品质指标分析显示: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汁液流失率,这4项品质指标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10%),离散程度较小,未体现明显品种间差异性;余下8个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较大(>10%),均体现出了品种间的差异性。12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在α=0.05水平上相关的有5个,在α=0.01水平上相关的有3个。(4)确定7个速冻草莓核心评价指标:a值、糖酸比、总酚、花色苷、Vc、硬度和汁液流失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核心指标进行权重赋予,建立草莓原料综合评价模型:Y综合值=0.288285×糖酸比+0.288285×a值+0.092462×花色苷+0.150529×硬度+0.092083×总酚+0.056268×Vc+0.032088×汁液流失率。利用感官评分法对速冻草莓进行评分,速冻草莓感官评分结果与其对应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9106。(5)速冻草莓的7个核心指标与对应的原料品质多项指标显着相关,12个品种草莓建立速冻草莓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Y综合值=0.851-0.664×总酚-0.497×糖酸比+0.295×含水量+0.160×硬度。(6)速冻对香气影响显着:99和章姬草莓醛类变化最为明显,其中99草莓速冻后醛类物质增加明显,章姬草莓醛类物质下降明显;速冻对R7草莓酯类物质影响明显,速冻后减少了42.35%;R7、99和章姬叁种草莓速冻后醇类变化显着,R7和章姬草莓速冻后醇类物质升高明显,99草莓速冻后醇类物质明显减少;全明星、四季、R7和章姬四个品种草莓速冻后酮类物质均增长显着,其中R7草莓是酮类物质含量变化最为显着高于其他品种,速冻前后R7草莓甜香味儿较原料变化明显,速冻对99草莓酮类物质影响不显着。(7)草莓速冻处理的果实能较好的保留其酯类成分。速冻处理草莓冻藏5个月的酯类香气成分及含量显着高于同时期缓冻草莓。冻藏过程中,速冻草莓中的LOX活性失活程度比缓冻草莓要小,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着,速冻和缓冻冻藏过程中AAT和ADH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草莓果实酯类香气变淡有关。

詹婷[3]2015年在《中国青铜器起源及其与早期国家关系的新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近年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要素的研究同考古实际,一般认为中国文明起源必须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文字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城市和都邑的出现、青铜器的冶铸和使用以及大型礼仪性建筑的出现。青铜器的冶铸和使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对它的起源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我国早期社会的文明化进程,还可以对早期国家的研究有所帮助。我国境内出土早期铜器的地区主要有:中原地区、甘青地区、北方地区、海岱地区和南方地区。目前这些地区出土的早期铜器与冶铜遗物已达1000余件,经检测鉴定的早期铜器也有600多件,占出土铜器总数的一半以上,对探究早期铜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出土了最早的原始铜合金—黄铜,甘青地区出土最早的原始铜合金—青铜比中原地区晚近1500年,北方地区在龙山文化时期仅发现一件铜器,海岱地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也发现了铜绿。在这些地区中,甘青地区出土早期铜器最多,发展脉络最清晰,由于锻制技术长期存在,所以甘青地区的早期铜器种类较少,以小件工具为主,未出现铜容器;中原地区出土早期铜器数量仅次于甘青地区,但铜器发展程度却是同时期最高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早期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二里头叁期时出土了最早的铜礼器一铜爵,多合范制作从制范到冶铸日臻成熟,对铜合金成分的认识程度日渐提高,中原地区已进入了典型的青铜时代;北方地区的早期铜器从夏代中期以后开始大量出现,由于一开始便呈现出青铜占统治地位的特征,因此其发展脉络极不清晰,器型单一,以小件装饰品为主,无铜礼器;海岱地区同以上叁个地区比较是出土早期铜器最少的,但发展脉络较为清晰,铜器以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为主,未出现大型青铜礼器;南方地区出土的早期铜器的数量有限,地点比较分散且难成系统,故仅列出出土地点、数量与出土年代。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与世界冶金史的“红铜时代”不同的是:不只存在红铜一种铜器,而是红铜、青铜甚至砷铜并存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开始于冶金术的产生(距今5000年左右),结束于典型青铜时代(二里头叁期)的到来,时间延续2000多年之久。中国的冶金术诞生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迁徙,扩散至其他地区,形成了多种材质的早期铜合金。龙山文化晚期甘青和中原地区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萌生了我国的青铜器起源。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起源于陶寺文化中晚期,时间在公元前叁千纪末期;甘青地区青铜器起源于齐家文化晚期,年代为夏代初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早期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至迟在二里头二、叁期时已经实现了冶铸分离。在制作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范料、制范、加工和铸造的各个环节。铸铜作坊在宫城之内,且有夯土墙,反映了统治阶级对高级制铜技术的独占性和垄断性。作为文明四要素之一的青铜器,它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化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行业。墓葬中的随葬铜器反映了阶级分化的程度,铸铜作坊的分布区域反映了早期国家对制铜技术的独占和垄断。早期国家利用青铜器“祀与戎”的作用,稳定了内部秩序,扩大了外部影响。正是与早期国家的结合,促进了中原地区青铜器的长足发展,从同时期诸文化中脱颖而出。

叶安柱[4]2008年在《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构件的孔加工技术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特种车辆轻量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构件成型后,根据装配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尤其需要大量的孔加工,论文对轻质复合构件的孔加工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为其在我国特种车辆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基于陶瓷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用套料方式实现复合构件的钻孔加工,并对刀具的结构、制作工艺、主要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研究了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构件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SEM分析研究了热压烧结金刚石套料钻钻削两种材料的加工机理和材料的去除方式。在恒压进给的条件下,以加工效率为主要指标初步研究了轴向载荷与转速对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对加工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刀具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以热压烧结金刚石套料钻工具的磨损量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轴向载荷与刀具磨损的关系和钻速与刀具磨损的关系。

于东[5]2011年在《紫山药功能性营养成分及加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营养丰富并且具有潜在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本论文以产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紫山药为研究材料,对其常量营养成分和微量功能成分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总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了紫山药真空微波干燥干燥特性及其干燥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紫山药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如下:1、分析表明,每100g新鲜紫山药中,含水分78.5g,蛋白质1.91g,脂肪0.78g,总糖2.26g,灰分0.75g,花色苷2.88mg,总酚50.75mg,没有检测到抗坏血酸。紫山药中总氨基酸含量达1595.69mg,含有构成生物体的全部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03%。紫山药中必需微量元素锌、铁、镁、锰等含量丰富,其中钾含量可高达185.38mg/100g。结果表明紫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并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食品。2、采用大孔树酯对紫山药中的花色苷进行了分离,并用高压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检测技术对其中的主要花色苷进行了结构鉴定。紫山药中的四种主要花色苷可能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或半乳糖苷的双咖啡酸酰化物,矢车菊素-3-二糖苷的芥子酸酰化物,矢车菊素-3-二糖苷阿魏酸的酰化物,芍药色素-3-二糖苷的芥子酸酰化物。3、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技术,对紫山药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酚酸在紫山药中主要以可溶态酚酸形式存在。紫山药中可溶态酚酸类和不可溶态酚酸类均主要为芥子酸和阿魏酸,且芥子酸含量均高于阿魏酸含量。紫山药中可溶态酚酸含量为356.71μg/gDW;不溶态酚酸含量为26.92μg/g DW。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等因素对紫山药总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紫山药总多酚的提取方法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了紫山药总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45.33%,提取时间45.76min,提取温度70℃,液料比值29.63时得率最高,总酚得率为7.335mg/g,与实测值相符。5、研究了在不同真空度、微波强度、切片厚度等参数条件下,该紫山药的干燥特性。利用指数模型、Page方程和单扩散模型常用的叁种扩散干燥模型对紫山药的真空微波干燥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Page方程拟合效果最好。采用均匀设计试验,进一步确定了紫山药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的干燥常数模型和有效扩散系数模型,经统计检验,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6、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干燥速率、感官品质、总酚含量为指标,优化了真空度、微波强度、切片厚度、干燥时间四个主要因素对真空微波干燥产品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真空度-90kPa,微波强度18w/g,切片厚度2mm,干燥时间30min条件下干燥的紫山药产品综合品质最好。真空微波干燥是适合紫山药脱水的有潜力的干燥技术。

左俊[6]2008年在《芒果香气成分分析及加工过程中芒果香气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芒果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加工过程中典型芳香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通过对叁种芳香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作为芒果的香气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运用SPME-GC-MS技术对芒果中的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及确定典型香气成分;通过对芒果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分析,探讨放置时间、pH值及酶的作用、热处理、浓缩等因素对芒果中芳香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对叁种香气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SPME为最终的香气提取方法。2、气相色谱最佳条件是: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规格15m×0.5mm×0.54μm;柱箱起始温度是40℃,保持2 min,以20℃/min升至250℃,最后保持5 min;进样品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3、SPME的最佳条件是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离子强度0.36g/mL,解析时间5 min。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影响香气成分萃取因素的主次作用为:萃取温度>NaCl用量>萃取时间。4、SPME-GC-MS分析台农一号芒果的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松油烯、罗勒烯、3-蒈烯、柠檬烯等萜烯类物质。5、芒果汁的香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试验得出:芒果汁中芳香成分形成的最佳pH范围为4~6,芒果果实破碎后,放置24 h、有氧条件和酶的作用均有利于芒果芳香成分的形成。加工各工艺环节对芒果芳香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一些低沸点的醇类以及酯类物质损失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糠醛,且在热处理后成为芒果的主要香气组成成分。

邱晔[7]2013年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研究与相关检测技术开发》文中提出造纸法再造烟叶(Paper-process reconstituted tobacco)在卷烟减害降焦、强化卷烟风格特色、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原料消耗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造纸法再造烟叶已成为卷烟重要而不可或缺原料。论文就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及相关检测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1、以影响和决定产品品质最为关键的加料暨核心配方技术为目标,率先研究并建立了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加料技术体系,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具典型代表性的烤烟型、混合型、薄荷型、不同吸湿性等一系列风格、特点、吸味、功能不一的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及其加料配方;针对产品品质提升的需要,试验筛选了30余种安全可靠、效果显着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加料料基调配单体与多种助溶剂,并通过试验研究分别确定了其功能、添加效果与适宜添加量;开发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加料制备的叁级连续逆流提取生产工艺、单双效结合真空减压浓缩技术,以及辊涂、浸涂相结合的加料涂布方式与相应的高效涂布机,以该方式进行造纸法再造烟叶片基的加料具有涂布均匀、料液渗透好、涂布量大等优势。2、将微波冶金中的谐振微扰测试技术,应用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检测,开发了一种样品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表明,该水分检测方法的精度与所选用的微波参数校准模型有关,但均可满足行业烟草制品的水分检测要求;当采用较佳的校准模型(输出电压/带宽~水分含量)时,其水分测定的误差小于0.33%,而检测的响应速度仅为0.1毫秒级。3、针对目前烟草行业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检测(评价)方面存在部分方法空白、以及现有一些检测方法不适用的问题,重点进行了以下相关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1)基于造纸法再造烟叶重组加工与加料涂布液主要由热水可溶物构成的原理,提出并开发了一种以造纸法再造烟叶及其片基的水溶物提取率的差值来表征成品涂布率的方法,解决了应用企业对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这一重要参数长期无法监控的问题;2)根据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的自身特性及其卷烟应用特性,研究并建立了造纸法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技术指标和产品感官质量评价方法;3)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现有的定量、厚度、抗张强度、耐破度等物理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优化了相关的测试条件。4、从物理特性、纤维形态、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常规烟气成分,主流烟气七种化学成分及危害性指数、感官质量等多方位对64种国内外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与差异性比较,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各类检测、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9对物理指标间、20对化学指标间呈极显着的相关性,而常规烟气与化学成分之间则有16对指标、主流烟气的七种化合物与产品的化学成分之间有9对指标、产品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与理化指标之间有11对指标呈极显着的相关性。以上研究对系统判断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差异和差距、改进和提高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品质和加工工艺有积极意义。5、经中试卷烟应用试验验证:1)自主开发的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在各项理化指标、抽吸品质上与进口样品较为接近,在吸味上更适合中式卷烟风格特征,具有良好的降焦、降耗、调节卷烟抽吸品质的功效,在制丝时可顺利通过所有的工艺环节,其制丝加工性能与利用价值高于膨胀烟丝和梗丝;2)卷烟的CO释放量与其造纸法再造烟叶掺配比例无明显相关性,但其主流烟气的CO/Tar比值与造纸法再造烟叶掺配比例有良好相关性;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自身的CO释放量均较高,基本与烟丝相当,研究认为其主要与片基中纤维素类物质含量较高有关;3)首次提出CO/Tar比值是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该比值与其在卷烟配方中的掺配利用价值密切相关,并指出低CO/Tar比值的产品应作为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开发的努力方向。

宁静[8]2008年在《基于等量磨削的自由曲面磁性研磨的机理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性研磨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性磨具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对工件表面光整加工的新型表面光整加工方法。它由磁极和磁性磨料组成。在给定的一对磁极所形成的磁场中填充一种既有磁性又有切削能力的磨料,磨料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以压力的形式作用在工件表面上,实现对工件表面的研磨加工,达到去除毛刺和表面光整加工的目的。磁性研磨光整加工技术以其良好的柔性、自适应性、自锐性等突出的加工优点,在曲面光整加工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针对曲面加工中由于曲面法向矢量的变化导致的加工不均匀性,本文提出了有效磨削的概念,即通过改变参数(如改变机床设置,使磁极与曲面法向矢量一致;改变进给速度,使在磨削能力较弱的地方,增加磨削时间等),保证在曲面的加工过程中,各点的加工效果的一致性。本研究以磁性研磨加工原理为切入点,充分考虑自由曲面磁性研磨技术的特点,在对与自由曲面磁性研磨技术相关的设备、工艺、柔性砂轮(即磁极)、磨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讨论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追求全局的最优,使整个技术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市场对磁性研磨技术的需要,使该技术尽快进入实用阶段。形成自由曲面磁性研磨加工工艺技术体系、相应的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磨粒的制备与性能指标的量化体系以及磁极的设计与加工性能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自由曲面磁性研磨的加工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自由曲面磁性研磨光整加工的加工机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有效磨削的概念,保证对曲面加工的一致性。2、根据电磁理论系统分析了磁性研磨加工过程中磁性磨料受力情况,并分析研究了磁性研磨加工中磁性磨料磨粒的磨削机理,提出了磁性研磨加工中对磁性磨料加工性能的要求以及磨粒的制备方法。3、对自由曲面磁性研磨光整加工的电磁感应器、工具磁极形状等进行了设计计算。

曾松伟[9]2016年在《香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香框传统加工方法的智能化、机械化程度低,加工品质一致性差,还有待开发新的加工设备及其自动化生产线。本文的研究工作是浙江省自然基金和浙江省林业厅重点课题,拟重点围绕香框自动去假种皮、自动化炒制及标准化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与开发,重点解决香榧加工品质一致性差、加工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难题,研发香榧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炒制设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对产自浙江临安、嵊州、绍兴等叁个地方香榧的几何与力学特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通过测定表明每种样品间的外形尺寸和质量差异较大,长轴主要分布在28-31 mm,短轴主要分布在18-20mm,斜轴主要分布在15-17mm。其次,通过TMS-PRO食品物性分析仪对香榧进行了力学特性测试,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受力情况下香榧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使香榧破壳的最佳施力方向、大小及位置。通过实验表明沿青榧的轴向、径向同时施加挤压和剪切力,去皮结果比较理想。因此,针对该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香榧去皮设备,去皮实验表明:嵊州、绍兴和临安叁个产区的香榧去皮率分别为97.2%、95.5%、95.3%;完好率分别为98.2%、98.7%、98.6%,总体效果良好。但叁种样品去皮效果差异不一,可能采收时间及含水率等有一定关系。2、基于电加热炒制平台,完成了基于嵌入式的香榧自动炒制加工控制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香榧加工工艺流程,完成了炒制加工设备的加热驱动控制模块、红外炒制温度控制模块(温度及时间控制)、环境参数数据采集模块(温湿度、有害气体及烟雾等监测控制等参数)、数据存储及报警模块、系统及设备执行结构控制模块(电机正反转、进出料、配液控制等)、系统通信等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实现,绘制PCB板,焊接电子元件,完成设备调试与系统集成。构建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存储器、MODBUS通信协议等底层硬件驱动、香榧自动炒制加工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软件、数据采集传输及香榧自动加工控制系统上位机等软件开发。另外,对PID及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系统软件并进行了软硬件调试、实地安装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完善流水线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奠定基础。3、为保证香榧加工品质一致性,加工前需其进行大小分级,根据香榧果形、物理尺寸及企业需求改进优化基于椭圆孔分选装置的机械分级设备,并进行了实验,基本达到目标要求。针对香榧目前混合分级现状,本文提出香榧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大小、色质、松脆度、脱衣度、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核仁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因素并提出了基于AHP模糊综合香榧品质评判方法。通过对等级均为1级的“冠军香榧”及其他叁个自由品牌各自1000g的样品分级实验,结果表明:“冠军”品牌香榧为特级,样本2为1级,样本3和4为2级,有别于目前市场分级等级。4、提出了基于近红外的香榧产地溯源方法。对不同产地香榧原始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变换(Detrend)、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多元散射校正(MSC)等预处理方法,然后建立基于KNN法、SIMCA法、PCA-DA法、PLS-DA法和LS-SVM法的产地溯源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基于KNN法和SIMCA法的溯源模型总体识别率在60%左右,因此均不适合产地溯源。对于基于PCA-DA法、PLS-DA法、LS-SVM法的溯源模型的性能均较为理想,对经不同光谱预处理的光谱建立不同产地香榧鉴别的PCA-DA模型时,样本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8%以上。对于PLS-DA法,在6种光谱预处理方法中,去趋势变换预处理光谱所建PLS-DA模型性能最优,对于校正集,总识别率为100.00%。对于测试集,测试集的总识别率达98.29%。一阶导数光谱所建模型对于校正集的识别准确率也为100.00%,对于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96.58%。对于LS-SVM法,在6种光谱预处理方法中,原始光谱、多元散射校正光谱、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光谱以及去趋势变换光谱所建LS-SVM模型性能卓越,对于校正集和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均为100%。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所建LS-SVM模型对校正集的识别准确率为100%,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98.29%。二阶导数预处理光谱所建LS-SVM模型性能最差,校正集的总体识别率为93.19%;测试集的总体识别率仅为89.74%。因此,基于PCA-DA、PLS-DA、LS-SVM的溯源模型适合鉴别叁个不同产地香榧,是香榧产地鉴别的比较理想建模方法。

范春利[10]2008年在《磁性磨粒的研制及其加工性能的实验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磁性研磨加工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磁性磨料的制约,具有高的性价比的磁性磨料的制备,仍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磁性磨粒研磨的加工机理入手,深入研究了与磁性磨料加工效果有关的研磨压力和磁性磨粒的磨削机理。同时从磨粒的微观结构进行磨削作用的分析,掌握了磁性磨粒加工的实质。为了制取磁性磨料磨粒,作者认真研究了与此相关的粉末冶金知识,从理论上揭示了原料粉末的特性和粉末冶金生产工艺中各个环节对热压烧结、SPS烧结和粘结叁种方法制备的磁性磨料性能的影响,为如何确立制备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收集并研究了制备磁性磨料的几种方法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热压烧结、SPS烧结和粘结的磁性磨料。并对这叁种方法制取磁性磨料磨粒的工艺规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出了影响磁性磨料加工效果的各种因素对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热压烧结磁性磨料、SPS烧结磁性磨料和粘结磁性磨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烧结磁性磨料耐用度高、加工效率和加工得到的表面质量好,但成本要略高;粘结法制的磁性磨料结合强度较好,在高温条件下容易破碎脱落,但使用性能好,成本低;而SPS烧结磁性磨料虽然成本较高,但其耐用度很高,加工效率和加工得到的表面光洁度比较好,使用寿命较长,是一种很有发展研究价值的磁性磨料。本课题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使磁性磨料磨粒在磁性研磨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1]. 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D]. 常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速冻草莓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D]. 李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 中国青铜器起源及其与早期国家关系的新考察[D]. 詹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 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构件的孔加工技术试验研究[D]. 叶安柱.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 紫山药功能性营养成分及加工技术研究[D]. 于东. 浙江大学. 2011

[6]. 芒果香气成分分析及加工过程中芒果香气变化的研究[D]. 左俊. 广西大学. 2008

[7]. 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研究与相关检测技术开发[D]. 邱晔.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8]. 基于等量磨削的自由曲面磁性研磨的机理和实验研究[D]. 宁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08

[9]. 香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 曾松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10]. 磁性磨粒的研制及其加工性能的实验分析与研究[D]. 范春利. 吉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南瓜(Cucurbitaspp) 成分分析及加工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