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学模型下的对外汉语课堂适应性调查论文_盛新月

BOPPPS教学模型下的对外汉语课堂适应性调查论文_盛新月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笔者作为汉办志愿者赴印尼八华学校任教,教授三年级的汉语课程,从中发现以往的综合课教学设计存在枯燥、死板等问题,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会发生配合度不高或过度活跃等情况,无法达到教学预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流行于北美的BOPPPS 教学模型为理论依据,将参与式教学贯穿课堂始终,以完整的一课为例进行了有效的教学设计,本文针对学生对此教学设计的适应性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BOPPPS;对外汉语;适应性调查

一、BOPPPS教学模型

BOPPPS教学模型将交际法的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著称,这是一个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的模型,也是北美诸多名校较为推崇的教学设计模型,是用以改进并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BOPPPS模型将知识点教学过程划分为有效导入(bridge-in)——明确目标(objective)——课前摸底(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内检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6个部分,称为 BOPPPS。

二、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发放给学生的问卷28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80份(男生占51%,女生占49%)。从学习汉语的时间上看:3人学习汉语的时间在1年以下,占总人数的1%;10人学习汉语的时间在1-2年,占总人数的4%;71人学习汉语的时间在3-4年,占总人数的25% ;196人学习汉语的时间在5年及以上,占总人数的70%。大部分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已学习了3年汉语,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能力。

三、有效导入部分情况调查

调查者中有229人选择课前让老师放动画片、听儿歌,占总人数的81.79%;16.42%的学生选择让老师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79%的学生表示都可以。在有效导入部分,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认可,并在导入形式上有自己的看法及喜好,由于8岁左右的学生处在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动画片、视频、动图、歌曲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可有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资源、制作有效的课堂导入素材,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汉语动画片或儿歌,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新课内容。

四、明确目标部分情况调查

在明确目标部分,有154名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明确本课时需要掌握的内容,占总人数的55%;38.57%的学生表示不希望明确教学目标;6.43%的学生表示都可以。一般来说,作为授课老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但我们通常不在课前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生对此缺乏认识,仅有约一半的学生选择希望明确目标;接近40%的学生表现出对学习内容不明确,老师应当予以重视。

五、课前摸底部分情况调查

关于是否希望进行课前摸底,是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最不赞同的一项。选择不希望被课前提问的高达80.36%;选择希望的占3.57%;选择都可以的占16.07%。

就本人课上观察,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二:一、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主预习的习惯,即使在校外上超前的课外辅导班,也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二、学生只是报着接受知识的心态来学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出现答错或不会的情况,自尊心、自信心易受挫而不愿被课前摸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参与式学习部分情况调查

在参与式学习部分,本人将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为“你希望老师怎么样讲授新课?”以便从侧面观察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其中,有189人认为既让老师讲授新课,也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占总人数的67.5%;9.64%的人认为只要老师讲解就足够了;22.86%的人觉得都可以。可见,大部分的学生是愿意接受并支持参与式教学的。在此阶段,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们主动、自觉、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本人更为明确的提问出题“你是否希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243人选择希望,占总人数的86.79%;11.43%的人选择都可以;1.79%的人选择不希望。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课堂活动,对此有兴趣、有热情。本人进一步观察了学生更倾向哪种参与方式,学生最喜欢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有270人选择了本项,占总人数的96.42%;其次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占总人数的80.36%;接着是以比赛的形式,占总人数的67.5%;选择测试的占总人数的19.29%;另有16.07%的人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游戏、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深受欢迎,而测试则是学生很不喜欢的。

七、课内检测部分情况调查

课内检测部分与课前摸底的操作方法类似,目的都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本人将此部分给学生的调查问卷问题设置成“你希望老师讲完新课后让你在课上做练习吗?”以“做练习”替换“检测”,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中有252人希望课内检测,占总人数的90%;4.29%的人不希望进行课内检测;5.71%的人选择都可以。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赞同课内检测的有效性。好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课上就能解决问题,并做到举一反三。二是难易适中、由浅入深的检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八、总结部分情况调查

据本人听课观察,大部分的老师在本节课结束前都没有去做总结的习惯,学生学完新知识点后做练习或做课堂活动就结束了。总结部分的目的就在于:联系新课内容与目标,使教学活动不偏离目标。有225人希望老师在课上进行总结,占总人数的80.36%;12.86%的人不希望老师做课堂总结;6.78%的人表示都可以。这说明学生对老师在课上是否进行总结有着很高的需求,此法也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九、本次教学设计评价调查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节课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型下的一次创新性教学设计,本人设置了“是否能适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是否喜欢这节课”两问题。

关于是否能适应本节课,有198人选择了能适应,占总人数的70.71%;3.21%的人选择了不能适应;26.07%的人选择了一般。拿本节课与以往的教学进行比较,有207人选择喜欢本节课,占总人数的73.93%,有19.29%的人表示喜欢以往的课;有6.78%的人选择了不知道。

结果显示:有70.71%的学生表示能够适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73.93%的学生更喜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能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Pattison P, Russell D.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Handbook[M].Vancouver: UBC Centre for Teaching and AcademicGrowth, 2006.

[2]Allan J.Learning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6(1): 93-108

[3]ISW Around the World[EB/OL].[2015-12-15].http://iswnetwork.ca.

作者简介:盛新月(1991-),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盛新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BOPPPS教学模型下的对外汉语课堂适应性调查论文_盛新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