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阴用阳”非独肝也论文_谢宛君 李晓菲

“体阴用阳”非独肝也论文_谢宛君 李晓菲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510405)

【摘要】 文章从体用内涵出发,提出“体阴用阳”非专指肝脏,五脏皆“体阴用阳”,并认为临床上应先辨病在“体”抑或“用”,再进行辨证论治。

【关键词】 肝脏;五脏;体阴用阳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05-01

肝“体阴用阳”说法一直为中医界所沿用并被列为肝脏特性之一,而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藏像学说观点,认为“体阴用阳”不仅适用于肝脏,也适用于其余四脏,下面进行论述。

一、肝“体阴用阳”一说溯源

“肝体阴用阳”一说首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华岫云道:“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自此,后世针对“肝体阴用阳”具体内涵提出了诸多观点,其中最基本的便是秦伯未老先生的见解“肝主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1]印会河、张伯讷于《中医基础理论》中云:“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故前人有‘肝体阴而用阳’的说法。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性喜条达而为用阳。”[2]较为全面地对“肝体阴用阳”含义进行了阐释。后世医家虽在“肝体阴而用阳”含义理解上不全一致,但多同意其为肝生理特点。

二、从体用内涵推敲肝“体阴用阳”

目前,中医理论于体用方面的表述已少见,“体阴用阳”几乎成了肝的生理特性,笔者以为不妥,从体用内涵进行则能发现不少问题。体,形质、形状也,可供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藏象学说中,“体”有三种含义:一指脏腑相关的机体组织,即筋、脉、肉、皮毛、骨此“五体”;二指脏腑贮藏的物质,肝脏因其主藏血,血为阴,而有“以血为体”、“体阴”之言;三指脏腑本身,心如未开莲花,脾似马蹄,肺如蜂窝……五脏形体均可见。无论“体”所指为脏腑相关组织,还是脏腑本身或自身所藏,皆属“阴”范畴,岂能独言肝之体属阴?用,功能、作用也,即体之动态表现。藏象学说中,“用”指五脏功能,如《内经》所言:“肝,其用为动,心,其用为躁,脾,其用为化,肺,其用为固,肾,其用为藏。”“木,其用曲直,火,其用燔灼,土,其用高下,金,其用散落,水,其用沃衍。”五脏功能均为将气血津液向外敷布,可知“用阳”者非独肝也。故从体用内涵角度看,“体阴用阳”非独肝也。

为论证肝“体阴”一说,后世不少医家云肝位居下焦,藏血属阴,但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主气,司呼吸,按照上面逻辑推理,应将其体定性为阳,而事实上肺为阴脏;也有人云肝以血为体,赖阴血滋养而发挥正常作用,故属阴,但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均需精血濡养,非独肝脏;还有人云肝脏本身病变多见阴虚血亏,不可否认,临床常用柔肝养肝法治疗肝脏疾病,但事实上,五脏本体病证临床常以滋养法治疗……可见,五脏之体皆属阴,而非独肝脏也。主张“肝体阴用阳”者,谓肝性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与肾主封藏相对故属阳,但肾失封藏,精气耗损则易致肾阳虚证,间接说明了肾亦“用阳”,同时,肝的疏泄、肺的宣散、脾的运化、心主血脉、运血均为向外敷布气血津液,可知非独肝“用阳”也;也有人云肝主动、主升,藏相火,但肾寓相火、心藏君火,显然不是肝独有的……故五脏皆“用阳”,非独肝脏。五脏均“体阴用阳”,事实上,也有不少医家称心、脾甚至命门“体阴用阳”,如周岩于《本草思辩录》云:“盖脉生于营,营属心。心体阴而用阳。”张璐曰:“胃之土,体阳而用阴。脾之土,体阴而用阳。”[3]姚止庵曰:“命门居两肾之中,体阴而用阳,与右肾同功用,故亦根源于丹田。”[4]

三、五脏“体阴用阳”的临床应用

五脏皆“体阴用阳”,在临床上就应当辨别是病在“体”还是在“用”,针对性地施以不同的治则治法,恢复其体用正常关系。肝脏病变常表现为气逆、阳亢,治疗时易忽略顾护肝阴,见实而忘虚,因此须刚柔并济、养肝柔肝;心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运而易淤滞,心火不能下降温煦肾脏,血液化生不足易致心体失养,当治以补气温阳、滋阴补血,而精血亏耗易使心火偏亢,煎熬心阴,当治以滋阴降火;脾气亏虚,脾失健运,则精微物质难以布散,水液运化失常,当治以补气温阳,健脾燥湿,热病过久或过用温燥之品则耗伤脾阴,脾脏之阳用失运,当治以滋养脾阴,如参苓白术散;肺以气用事,肺气亏虚则呼吸乏力、少气不足以息,然正发挥“气”之功用又以阴液作为基础,阴血素亏或燥热过盛则易致肺气失其宣降,当治以滋阴润肺而复其肃降;肾主封藏,主水纳气,肾阳不足、肾失封藏则遗精滑泄,小便失常,气喘并累及肾阴,最终导致阴阳互损,治当体用并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张介宾之左归丸、右归丸,均体现了“体阴用阳”思想。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8-71.

[2] 印会河,张伯讷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9.

[3] 张璐. 张氏医通[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467.

[4] 姚比庵. 素问经注节解[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18.

论文作者:谢宛君 李晓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体阴用阳”非独肝也论文_谢宛君 李晓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