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方案和临床经验探究分析论文_华建刚

新钢中心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案和临床经验。方法 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急救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96.00%),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食物中毒属于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以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若不及时对患者实施抢救,严重者可致死[1-2]。我院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分别应用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常规急救治疗方案,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为10-68(38.75±12.73)岁,男女分别为29(58.00%)、21(42.00%)例。

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8-69(38.69±12.68)岁,男女分别为27(54.00%)、23(46.00%)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急救治疗方案,待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实施相关检查(如外周血检查、呕吐物检查、粪便检查等),确诊患者病情后,对其实施催吐、洗胃、导泻等急救措施,同时,协助患者饮用大量淡盐水,以清除胃部及肠道内的残存毒素,再给予患者补液治疗,对于呕吐、腹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液量,并注意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应给予退热药物、头部冷敷、酒精擦拭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50例患者应用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具体为:(1)患者入院后,急救小组成员通过问、闻、查等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明确食物中毒的程度及种类,评估结束后,立即对患者实施分诊工作。(2)结合评估的资料,作出相关诊断,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窒息等现象,应立即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肌麻痹、是否清理呼吸道,并立即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同时,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戴上红(重度)、黄(中度)、蓝色(轻度)腕带进行标记,并填上编号,准备好急救物品及急救仪器,如洗胃机、洗胃用物、监护仪、解毒剂等,若中毒人数较多,应立即上报相关管理部门,成立临时抢救小组,合理安排各人员工作。(3)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安排在A(危重患者)、B(病情稍重患者)、C(病情较轻患者)区,对于A区患者,应立即启动绿色抢救通道,在抢救室对其实施积极、快速抢救(抢救步骤如对照组)。对于B区患者,可将其留置在病房、候诊室、输液室,对其实施常规治疗。对于C区患者,可将其安置在急诊走廊、大厅,由1-2名护理人员巡视,必要时,可对其实施对症处理,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应遵循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应对其积极洗胃,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暂停洗胃,对其实施止血、对症治疗,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洗胃,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干预[3]。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96.00%),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

3 讨论

急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患者进食了发霉或被真菌污染的食物[4],该疾病进展较迅速,且进食毒物量越大,则毒性越强,更易损伤患者脏器,因此,为挽救患者生命,应尽快明确中毒原因,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5]。

本研究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分别应用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常规急救治疗方案,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96.00%),这提示对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出现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样本研究量过少所致,为验证结果有效性,有必要开展大样本研究。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说明对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但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常存在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难以配合治疗,这十分不利于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救治的同时,还应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如(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干预,告知患者“不良心态易加重自觉症状”,促使其尽快调整心态,并多向其讲述抢救成功的病例,增强其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抢救及治疗工作。(2)饮食护理: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对其实施饮食指导,对于病情较轻者,可指导其进食清淡、流质、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于剧烈呕吐患者,应嘱咐患者暂停饮食,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遵循流质、半流质、普食的原则进食,注意少食多餐。(3)离院健康教育:于患者离院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告知患者进食清淡食物,不吃生冷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在进食特殊食物前,应注意了解食物是否存在毒性,告知患者不进食有毒或变质的食物。

综上所得,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强文.对35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61-62.

[2]顾朝丽,陈建荣,张利远等.急诊抢救各种急性中毒2272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2):196-198.

[3]黄晓云,黄秀娜.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应急护理措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32,36.

[4]涂慧敏,邱珊,刘铮等.37例急性食物中毒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67-68.

[5]吴宝芝,魏风琴,张锦洪等.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44-246.

论文作者:华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方案和临床经验探究分析论文_华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