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自动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动验光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玉杞,李小易

电脑自动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动验光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玉杞,李小易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脑自动验光联合综合验光仪进行主动验光的临床效果与价值体现。方法:将我院眼科门诊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屈光不正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电脑验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验后,观察组患者的球镜屈光度值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数据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在散光轴等方面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自动验光联合综合验光仪进行主动验光的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电脑验光;综合验光仪;主动验光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43-02

验光检测是对屈光不正患者的科学检验方法,是一项较为精密的检测工作。检查过程的步骤与时间都没有恒定的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出一个准确的度数,借助准确的数据为患者的视力进行矫正[1]。在验光方法的选择中,使用医院验光能够让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综合验光仪的验光过程需要人为进行主观的判断,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电脑自动验光的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导致患者矫正视力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主要对两种验光方式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阐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眼科门诊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屈光不正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64例,所有患者经过检查确诊,均表现有近视或近视散光。其中男性患者73例(146眼),女性患者55例(110眼),年龄19~52岁,平均(33.7±1.8)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排除标准:两眼屈光度数>2.5D;眼睛斜视或弱视患者;眼部患有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眼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电脑自动验光,验光前对患者进行裸眼的视力检查,是否存在眼部组织发生病变以及斜视弱视情况,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选择自动测量的模式,保持患者的坐姿端正,且双眼平视仪器,对患者进行三次验光,检测值经过计算后取平均值[2]。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医学验光(综合验光仪)进行检测,首先对患者的右眼进行红绿交叉实验,对散光轴的轴向以及度数进行调整,待调整完成后,再次对右眼进行红绿试验,之后对左眼做相同的测试,保证双眼平衡,对双眼进行红绿的实验。之后根据综合验光仪测出的度数为患者进行试镜,佩戴试镜后对患者进行视力的测试,期间对球镜的度数以及散光的轴向和度数进行调整,将最终的调整结果作为配镜的指导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设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验光检验后,观察组的球镜屈光度为(3.763±0.629),而对照组患者测得球镜屈光度为(6.971±0.54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脑验光与联合验光测得的柱镜屈光度比较,散光轴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屈光不正患者进行验光检验是为了将患者的屈光度数以及散光轴向进行明确,找出与眼球共轭的端点。目前的验光方法主要分成客观与主觉两种验光方式,客观验光是检查人员直接根据眼部的眼底反光以及影动特征,对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判定。屈光不正的防治是临床眼科中的需要解决的难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有大约3亿的近视患者,学生的近视率更是居世界排名第二[3]。因此,运用有效的验光检测方法被逐渐重视。在验光方法的选择中,使用医院验光能够让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综合验光仪的验光过程需要人为进行主观的判断,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球镜屈光度数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柱镜屈光度比较,散光轴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较小,表明电脑自动验光方法只在视力度数的判定有一定差异,而结合医学验光能够将其弥补,让数据具有完整性,为患者的配镜矫正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行参考。

综上所述,电脑自动验光联合综合验光仪进行主动验光的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电脑验光度数与患者的真实度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医学验光能够保证结果的指导性不出现偏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珍.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儿童散光及轴向变化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112-1113.

[2]陈青青,杨安怀.图标视力表在医学验光中的实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3):84-86.

[3]乔庆军,耿若君.用视光学原理分析综合验光仪的投影投放距离[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54-155.

论文作者:刘玉杞,李小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电脑自动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动验光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玉杞,李小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