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李玉梅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李玉梅

李玉梅 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第二小学 150631

【摘要】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创新意识;创新氛围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073-01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在新课改中,我们倡导在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师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我就怎么教。奉课本为至上,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课本为中心”,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的途径上常常脱离了实际。这样的老师只是一个“会说话的书本”,或者说是一个“传声筒”,而学生则被当做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课上“填鸭式”教育;课下“魔鬼般”强化训练。这是一种单一的、机械化的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面对兴趣爱好千差万别、知识结构高低不同的学生,这样的统一式模板教育怎能满足需求呢?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还存在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与教育。因此,这样的授课没有多少意义,反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学生原有的活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

1.改变教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不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强化考试、强化练习,目的只是一个分数,大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思想上改变过来,抛弃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式,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教师还不明白什么是创新教育,还不知道怎么创新教育,又怎么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另外,提起创新,许多人以为这是科学工作者的专用词,只有他们才能创新,其实不然。我们平常的一些改革乃至一些小事的改变,都可以称得上是创新;还有学生平时学习中,通过细心观察,认真研究,从而得出的结论等等都是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改变固有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就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创新兴趣。课本上的知识是人们长期探索自然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如果教师一味的生搬硬套,毫无新意的讲述课本,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造,把一些例题、结论等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简单好记的活动。

3.改变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近些年来,人们渐渐发现,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并如人意,而且还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四、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以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可以挖掘人的创新潜力,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特别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从小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播下创新的种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创新则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是他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可以留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动思想的大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开展创新教育,可以种下创新的种子,为国家多培养一些创新人才,少出一些“书呆子”,有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以及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五、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从而导致差生消化不了,而优生却吃不饱。这种教学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因而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活力。教师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应面向每一名学生。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条件,使这些“火花”得以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李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