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_谷广元

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_谷广元

解放军96605部队医院 吉林 通化134001

【摘要】目的:提高人们对蜱虫叮咬的重视与防范。方法;通过成功救治1例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体会。结果;1例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人们要对蜱虫等意外叮咬引起重视并做好防范。

关键词:蜱虫叮咬 过敏性休克

蜱虫也叫鳖吃,俗称狗鳖、草爬子等,夏季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如绿豆粒般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人被蜱虫叮咬后可出现水肿性风团、荨麻疹或小结节,局部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可有虫咬的痕迹,临床上一般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早期易与感冒等发热性常见疾病相混淆,晚期会发生肾、肺、造血、中枢神经等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较常见。而因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者少见。本院急诊科科于2019年7月成功抢救一名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女,39 岁,今年7月19日在于家人、好友到森林公园游玩,聚餐过程中突感口唇、肢体麻木、胸闷、皮肤痒感,约10 min后出现面部潮红,腹部隐痛,伴恶心,又自行观察约10min,症状未见好转,并呈进行性加重,意识开始淡漠,被家人急送本院就诊。本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3℃,呼吸30 次/min,脉搏116次/min,血压70/46mmHg。患者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潮湿,双耳及四肢末端凉。双肺闻及哮鸣音,心音低钝,心率116 次/min,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稍亢进,皮肤划痕征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化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达11%,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给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于平衡盐溶液500ml,快速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麻黄素10mg静注。抢救过程中进一步询问得知其有野外森林游玩,草地长时间就餐史,再次仔细检查发现其左大腿下段外侧见一蚕豆大小紫红色肿物,贴敷皮肤,局部红肿。经确认为正在叮咬的蜱虫。遂立即给于地塞米松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又给麻黄素10mg静注,观察约30min后,患者感觉好转,血压回升至100/70 mmHg,测得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又观察1小时,患者感觉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正常、平稳。再给于葡萄糖注射液50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2.5g,缓慢静滴。期间待患者生命体征稍平稳后,采取以蜱虫叮咬处为中心,用利多卡因原液行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用无齿镊缓慢将蜱虫完整取出。患者继续留院观察,并给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 1/日,连服3天。次日患者无明显不适,临床治愈出院。最后诊断:1、蜱虫叮咬2、过敏性休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讨论

被蜱虫叮咬后其毒液很快进入人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递质并产生生物学效应,其中与过敏反应发生有关的最重要的为组织胺,此外,尚有慢反应物质和激肽等。组织胺是原生存于细胞颗粒中的生物活性胺,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体腺分泌增加,其作用迅速,在数分钟内即产生过敏性休克。激肽是细胞释放催化血浆中的激肽原而产生的一种多肽。其作用与组织胺相似,但作用产生缓慢而持久,血管扩张作用较强,且可引起疼痛。上述递质的生物学效应,可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使支气管痉挛,管腔变窄,引起呼吸困难;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可使胃肠痉挛引起腹痛、腹泻;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出,引起组织水肿,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同时这种反应与反应素免疫球蛋白(IgE)有关,一般称为反应素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属变态反应范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其特点:(1)反应快,接触抗原后,在数分钟即可出现过敏或休克,由此Ⅰ型变态反应也称为速发型变态反应;(2)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患者;(3)早发现,早治疗,抢救过程中要抢时间,抓关键,升血压、抗过敏等;(4)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要提前做好防范;(5)在场人员要足够重视,不及时抢救治 疗可致严重不良后果。(6)如发现叮咬的蜱虫切勿自行强行取出,应及时去医院取出。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和毒素,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另外,某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被咬者肌肉麻痹,严重的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这就是“蜱瘫痪”。受多种病毒感染蜱虫叮咬,还可能导致斑疹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多种病毒性、细菌性和原虫性疾病。

夏季炎热,大家都习惯穿短袖、短裤,即清凉、方便又美观,可一旦要进入树林、草地游玩,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最好穿能收口的长衣长裤,尽量不要把皮肤裸露在外。比如,可以穿上袖口比较紧的长袖防晒服,既防晒也防虫,如果裤腿比较宽松,可以用绳带将裤腿、袖口暂时扎起来。同时,随身带上专用的防蚊防虫药液,本身是过敏体质人群的话,应携带抗过敏的药物等,如常用的扑尔敏等。只有防范到位,才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呵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参考文献

[1]赵修淼.蜱虫叮咬的防治原则及措施[J].健康大视野,2019,(1):228-229.DOI:10.3969/j.issn.1005-0019.2019.01.288.

[2]王祖远.夏季谨防蜱虫叮咬[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5):67.

[3]祝戎飞,陈浩,孙劲旅等.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5,(1):44-48.DOI:10.3969/j.issn.1673-8705.2015.01.009.

[4]王燕,李晓飞.蜱虫致病危害与预防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11):45-46.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1.023.

论文作者:谷广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蜱虫叮咬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_谷广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