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阅读教学论文_王忠华

浅谈小学高段阅读教学论文_王忠华

王忠华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宋王营小学 湖北 襄阳 441115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99-01

阅读困难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最常见的学习困难。许多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都被误解为懒惰或不专心。事实上,许多读写困难的学生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将“高效阅读”引入课堂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高效阅读就是要以各篇课文为范例,实现听说读写一体化,把儿童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凸显阅读方法的学习,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达成。

一、单元整合

对教材要有敬重之意,单元组合就有单元组合的好处。教师要把整组教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所有有用的资源,在不同块状教学中,梳理出一个序列来,就是把两条线梳理出来,单元主题作为纵线贯穿几篇课文,横线就是语文知识点训练项目,在主题的牵引下盘活,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秋天》,《古诗两首》,《日月潭》。还有一个《语文百花园》。这个单元的主题线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一条主线(纵线);横线是,第一,通过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升旗仪式的庄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朗读和背诵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下面,以一组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把一组课文盘点起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勿忘国耻》,这个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两篇略读课文:《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几篇不同体裁文章,几个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干什么?不只是爱国主义,这里还应该有正视最高近代史上的耻辱,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耻而后生,让学生正视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被欺辱的历史,我们曾经是那么大那么弱的国家,让学生感受到不强国是不行的。

二、单课求速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要区别对待。精读课文承载的是本单元阶段目标的呈现和把握的任务,所以要讲究的是精细、充分、透彻的阅读。那么,是不是就字字句句的去解析呢?不是。所谓的精细、充分、透彻,绝对不是逐段、逐句的去细致分析,而是在我们整体感知文章之后,快速切入本单元的重点所体现的段落和语句中,到了这里就要给学生充分、单纯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各种读的形式中,通过词句、各种表达方法去感受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主题的表达方法。新课标主张课堂上教师不要讲,要采用谈话形式,但现在课堂上更多的是问答的形式。例如,某位教师教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谈话变成了一问一答,教师说上半句,学生说下半句,简单问题学生回答,难的问题教师阐述,课堂充满了这样的问答,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所以,“单课求速”快速切入重点之后,一定要给孩子单纯的、充分的读的时间。读是各种形式的读,可以是朗读某一段,朗读全篇;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是默读、勾画、眉批;也可以是自由读。但是,每一种读都要是达到某个目的的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读与练同行

新课标倡导的对话式教学,常常被我们演绎成了光练不说,这是应该规避的一种极端主义。语文课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不落实,完全被对话、纯粹的朗读所代替,课堂上学生就学之甚少了。“练”指的是什么?不能只认为写就是练,这是狭义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低年级阅读时,很困惑,好像一节课不动笔的话,这节课就不完整。一篇课文一课时完成必须动笔,如果两课时,第二课时动笔也可。“练”的形式可以是写,可以是说,也可以是读,可以是看,我们说的“练”应该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必须有练,不管是什么形式。“练”的点在哪?把握不好的话,就关注课后练习题,有的是学法训练点,有的是基本功训练点,请不要忽略了,他往往比课标中的阶段目标更细化、更具体。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提供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

1.搭建“说”的舞台,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或起来了。

2.搭建“写”的舞台,让学生的手“活”起来

学生的“看”、“说”其实还是为写服务的。学生写作文难,苦于“无米下锅”即使找到了“米”,也不知道怎样“下锅”。如果我们只是写作文时才来教给学生写作知识,无疑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是不会受到良好效果的。其实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绝好的作文范文。多数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单元作文编排的,为作文服务的。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围绕单元作文适时地渗透一些相关的写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学会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形象。学习《鸟的天堂》后,可以让学生将原文改写成一篇导游词等。

高效阅读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者、体验着、合作者、展示着。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登台激情展示。教师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彻底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同时,高效课堂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和个人幸福的最佳途径。然而,真正实现语文的高效阅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用毕生的精力去搭建一个个学生喜爱的高效阅读展示台。

论文作者:王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高段阅读教学论文_王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