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中诗歌教学的别样天地论文_农逢娟

打造高中诗歌教学的别样天地论文_农逢娟

广西崇左市宁明中学 农逢娟 532200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诗歌鉴赏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诗歌中领悟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诗歌、语言、教学手段、元素、

诗歌鉴赏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由诗歌无可替代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所决定的。但为了让这一知识块成为学生的强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让诗歌教学回归传统文化的正确轨道,多年来诗歌教学不断的尝试。我认为也只有回归诗歌的本我,诗歌教学才会体现出应有的灵动性。

由于时代的需求,学生们所接触的诗歌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教学,而是更侧重阅读,侧重对诗歌的理解,但若要学生写出一首诗,这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逐渐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成了一个训练场,学生成了被训练的拿分的对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高考试卷中那个诗歌阅读题做到几乎不丢分。这无疑是很功利的,导致学生不再对诗歌的美感兴趣,而更关注的是不管面对什么诗,拿分是目的。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和对诗歌美的感受被弃之一旁,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优秀诗篇,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如何让高中诗歌教学冲忙满动性,我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将诗歌教学落脚在对语言感性的感知

诗歌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三言两语,妙在其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开启学生语言欣赏的大门,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诗歌语言的魅力。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式阅读。先将陆游的《马上作》写在黑板上:“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学生们读得很有兴致,读完感觉有点不对头,但哪里不对头,一时间又不知怎莫说。有敢说的说这首诗有点像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我笑了,又把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在了黑板上。应怜屐(jī)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对比,学生们发现了秘密,最后一句,就是差一个字,一个是“头”,一个是“来”,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哪一句好,学生们一致认为“一枝红杏出墙来”好。从音韵上更响亮。也有的学生说前面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个“关” 字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后面突然一个“出”字一个“来”字,境界大开。将一腔因春色的激情和欣喜跃然纸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手段上做到突破

诗歌讲究想象力,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想像了,但最后没有一个终极的亮相,学生们感觉不出想象最后的美,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诗词知识宝库的钥匙。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学完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给学生注入新鲜的诗歌元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对古诗词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教授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借鉴,有所调整,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在创新中增强高中诗歌教学的魅力,回归诗歌欣赏的正轨,而不能功力的直盯着分数。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诗词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一定能突破传统诗歌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秦训刚,蒋红森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农逢娟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打造高中诗歌教学的别样天地论文_农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