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邓琰, 马庆久, 鲁建国, 任朝霞, 邓明福[1]2003年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分早期、中期、晚期叁期)和6例正常大鼠脾脏切除标本,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门静脉高压组大鼠VEGF的mRNA高表达,其表达率分别为早期50.0%,中期66.7%,晚期10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7%.结论:(1)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2)VEGF随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而阳性表达率有所增加.

邓琰[2]2003年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Potal hypertension,PHT)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PHT患者,除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外,还有门静脉系统血管的病变,称为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Portal hypertension vascular lesion),并在PHT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目前已知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然而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是1989年Ferrara等牛垂体星状细胞体外培养分离出的一种糖蛋白,其在体内外都表现出特异性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故此称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众多的血管生成因子中,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它通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具有强大的促内皮增殖、促血管生成作用。VEGF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和特异性的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进而导致新生血管的生成。门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静脉高压时,包括脾脏在内的内脏处于高血流动力状态,血流量增加,流速增快,对血管壁侧压升高,这些机械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诱发平滑肌细胞和基质增生,造成血管病变。而门静脉高压状态下,脾脏内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而VEGF具有较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使脾脏内血管增生,脾内储血量加大导致脾髓压力升高,从而加重门静脉高压状态和脾功能亢进。这说明,在肝硬化渐变中,VEGF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肝硬化不同时期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 mRNA表达,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h级Wistar大鼠,质量在200士309之间(第四 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SPF动物人 随机分为实验组门 8只) 和对照组 “ 只人 实验组用 6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按 0.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每四大一次,饮用5%乙醇,参照 韩德五等将肝硬变大鼠模型分期,人为地将肝硬变大鼠病程分 为H期:早期(第25大)脂变坏死期;中期(第45天)纤维 增生期;晚期(第65天)假小叶形成期。对照组用橄榄油溶 液0.3ml川 体重皮下注射,四大一次,饮用自来水。两组大 鼠均在二级动物实验室饲养,自由进食。大鼠断头处死。迅速 取出脾脏放入一 173 OC液氮冷冻保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 mRNA测定:采用原位杂交法。选用武汉博土德 4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F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AP*s 胶片;DEPC;POLY*-LYSINE;DAB显色试剂盒。采用地高 辛标记的随机引物法,原位杂交的具体方法参照蔡文琴等方法 进行。兔疫显色半定量判定标准:按显色的深度和阳性颗粒的 粗细、数量分为叁级,显色略高于背景、阳性颗粒细而少为弱 阳性;显色为深褐色或棕褐色、颗粒粗大而多为强阳性;界于 两者之间者为中度阳性。阳性颗粒在每个高倍镜视野中占 3 0% 以上定位阳性切片;每个标本连续取5张切片染色,其中有一 个阳性切片既为阳性结果。 实验结果:门静脉高压组大鼠VEGF的mRNA高表达,其 表达率分别为,早期 50o门历人中期 66.7ON伍人晚期 1000 “历人对照组仅有1例轻度阳性,阳性率为16.7O。由Fisher’s 精确检验可计算出p刃刀5。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有增高的趋势Q)由于缺血、缺氧、内毒素及肝功能下降等导致代谢紊乱,包括脾脏在内的内脏处于高血流动力状态。而缺氧条件下可导致VEGF的表达及释放,因此随着肝硬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VEGF的表达更趋升高,对肝硬化严重程度起正反馈性调节作用。

陈之白[3]2008年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中VEGF、bFGF、TNF-α的表达与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表达以及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VEGF、bFGF和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程中的作用。(2)研究VEGF、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中的表达以及门静脉高压症脾脏的MVD的变化情况。探讨VEGF、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功能亢进和高动力循环病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VEGF、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叁步法,分别检测实验组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组织、3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脏组织和对照组10例未侵犯食管的胃体癌食管下段组织、10例脾外伤脾脏组织的VEGF、bFGF、TNF-α、CD_(34)的表达情况,分析四者的表达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细胞因子之间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结果:(1)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的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和术前有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关(均P>0.05)。(2)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FGF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的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和术前有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关(均P>0.05)。(3)VEGF、bFGF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组织(r=0.437、P=0.029)、脾脏组织(r=0.447、P=0.041)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4)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和术前有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关(均P>0.05)。(5)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脾脏的MV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内的MVD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和术前有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关(均P>0.05)。结论:(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VEGF、bFGF表达明显增强以及食管下段微血管密度增加,提示VEGF、bFGF可能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以及食管下段粘膜损害的形成。(2)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VEGF、bFGF表达明显增强以及脾脏微血管密度增加提示VEGF、bFGF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和脾亢形成与发展。(3)VEGF与bFGF在食管下段及脾脏中表达存正相关关系且表达部位基本一致,提示bFGF与VEGF在促进这两种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可能有协同作用。(4)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TNF-α表达明显增强,提示TNF-α可能参与了人类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发展以及食管粘膜的损伤反应。

陈之白, 黄源[4]2008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 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增强血管通透性的物质之一,又是血管发育、成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随着对VEGF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

邓琰, 马庆久, 鲁建国, 任朝霞, 邓明福[5]2003年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 1 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 (分早期、中期、晚期 3期 )和 6例正常大鼠脾脏切除标本 ,行原位杂交法 ,检测 VEGF的 m RNA表达。结果 :门静脉高压组大鼠 VEGF的m RNA高表达 ,其表达率分别为早期 5 0 .0 % ,中期 66.7% ,晚期 1 0 0 %。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 1 6.7%。结论 :1 VEGF是最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 ;2 VEGF随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而阳性表达率有所增加

徐珊珊[6]2010年在《门脉高压肝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已证实肝脏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2随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但肝硬化门脉高压前后VEGFR-1、2在肝脏血管的分布差异至今尚未有报道。实验材料与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180-220g。动物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20)只和随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硫代乙酰胺皮下注射法制作肝硬化模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肝脏有假小叶形成和门静脉压力大于1.57kPa的大鼠共12只纳入本研究。于注射硫代乙酰胺第12周末处死大鼠,取大鼠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VEGFR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VEGFR-1和VEGF-2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VEGFR-1和VEGFR-2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大鼠的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R-2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组大鼠的小叶间静脉的表达显着高于小叶间动脉(P<0.05)。而VEGFR-1在门脉高压组大鼠的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的表达几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VEGFR-1、2在肝脏血管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多,以及VEGFR-2在小叶间静脉的表达显着高于小叶间动脉,提示VEGFR-2可能通过促进肝内小叶间静脉的新生血管生成、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来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王超[7]2006年在《NF-κB、α-SMA在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活性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大鼠肺血管(pulmonary vessels, PV)中的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Gingkobiloba extract, GBE)对其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普通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症组,PH组)3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GBE,GBE+PH组)30只,治疗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NS+PH组)20只,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行胆总管结扎,建立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3周、4周,取各组大鼠肺血管及末梢肺组织,并进行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应用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其中NF-κBp65、α-SMA的活性表达。结果手术对照组Wistar大鼠肝、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实验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见胆汁性肝纤维化、硬化表现,肺组织可见病理性肺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早期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但各组间病变程度有所不同。实验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中NF-κBp65、α-SMA含量增高,组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NF-κBp65、α-SMA含量均显着低于实验组、治疗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对照组大鼠随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情加重(表现为造模时间延长),NF-κBp65、α-SMA的表达亦逐渐增强,于造模后第2周、3周、4周分别留取标本,动态观察其NF-κBp65、α-SMA的活性表达,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可以引致全身多器官血管病变,是一种广义的全身性血管病变。NF-κBp65、α-SMA在其发病机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够在早期抑制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肺血管组织中NF-κBp65、α-SMA的高表达,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动物的血管病变、抑制Wistar大鼠肺血管病变,并减轻Wistar大鼠肝硬化和肺组织病变。

杜波涛[8]2011年在《TF、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研究表明门静脉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时患者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是最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近年来研究发现门静脉脉高压症单纯的脾淤血并不引起脾肿大,脾脏肿大的原因主要是血容量的增加和细胞成份增加。脾脏结构的改变对脾脏自身功能和在促进门静脉脉高压症的病程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机体血管再生、组织构建、损伤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组织血管病变和细胞成分增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研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TF和VEGF在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脾脏内脏高动力学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TF和VEGF在脾脏上表达与门静脉脉高压症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实验组(4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脉高压症患者的脾脏组织)和对照组(15例因外伤脾脏切除患者的脾脏组织)的TF和VEGF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组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TF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的表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TF的表达与肝功Child -Pugh分级、术前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及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均无关(P>0.05),TF的表达与不同分级(轻、中、重)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VEGF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的表达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表达与肝功Child -Pugh分级、术前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及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均无关(P>0.05),VEGF的表达与不同分级(轻、中、重)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和VEGF在实验组的脾脏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90,P=0.001)。结论1.实验组中TF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TF和VEGF表达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状态下脾脏内结构的构建,促进了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和脾脏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2.TF和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组织中表达部位基本一致且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在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邓伟哲[9]2007年在《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临床价值,并探讨其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主成分法分析其特征变化。构建异常舌下络脉动物模型,从血管重建角度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肿瘤分期、吸烟是导致异常舌下络脉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成分1(舌下络脉长度、宽度及显现类型)的变化与肝癌门静脉内径变化正相关。门静脉高压大鼠舌组织微血管数明显增加,舌下血管见VEGF、VEGFR2和p53的高表达。结论:异常舌下络脉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临床体征,对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

袁渊[10]2012年在《加味瓜蒌散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心得安对照组相比较,评价加味瓜蒌散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7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加味瓜蒌散”,对照组口服心得安片剂。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临床症状体征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胁痛、乏力、纳差、腹胀、胁下痞块、口干苦、舌象、脉象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总积分值下降。两组病例的总积分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肝功能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ALT、TBIL、ALB叁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在ALT、TBI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B均升高,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3)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两组治疗后HA、PCIII、 IVC、LN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0.01)。(4)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组服用加味瓜蒌散3个月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变情况:治疗组服用加味瓜蒌散3个月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加味瓜蒌散能有效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能够使患者门静脉内径缩小,血流速度、血流量减慢或降低,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纤维化,阻止肝硬化形成,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有关。

参考文献: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J]. 邓琰, 马庆久, 鲁建国, 任朝霞, 邓明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D]. 邓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3].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脾脏中VEGF、bFGF、TNF-α的表达与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机制的研究[D]. 陈之白. 广西医科大学. 2008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现状[J]. 陈之白, 黄源. 广西医学. 2008

[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邓琰, 马庆久, 鲁建国, 任朝霞, 邓明福. 陕西医学杂志. 2003

[6]. 门脉高压肝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布的研究[D]. 徐珊珊. 中国医科大学. 2010

[7]. NF-κB、α-SMA在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活性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研究[D]. 王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 TF、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D]. 杜波涛. 郑州大学. 2011

[9]. 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机制研究[D]. 邓伟哲. 第二军医大学. 2007

[10]. 加味瓜蒌散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D]. 袁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