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探析论文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探析论文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探析

苑景惠,李培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北京 100038)

摘 要: 侦查切入点的确定和选择体现在查明案件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问题和目标的确定和选择上,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修正完善中。侦查人员在开展侦查工作时找准切入点,解决僵局,可加快案件侦破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侦查切入点的概念和特征、侦查切入点确定和选择存在的问题、侦查切入点选择的方法条件和过程进行研究,了解选择侦查切入点的条件以及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侦查工作人员既可理顺思路,也可找出打开僵局的突破口。

关键词: 切入点;侦查切入点;侦查方案

一、侦查切入点的概念

侦查切入点,是指侦查主体为解决案件中的具体问题而选择的侦查工作的起点,是侦查中侦查人员所明确并据此展开侦查工作,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过程或对象。侦查切入点选择是否正确对于案件的侦破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决定侦查的效率。侦查切入点的确定和选择是思维的产物,带有明显的预测性特点,是否正确、是否最优化,只能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定。

二、侦查切入点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侦查切入点的选择分析不全面、不客观

在整个侦查工作中,无论是预防犯罪还是打击犯罪,侦查机关都需要掌握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刑事案件中,侦查人员需要采取各种侦查措施,搜集大量案件情况资料,以寻找线索、收集证据,获取大量全面的资料,为侦查切入点、案件突破口的选择提供信息支持,这样才能为侦破案件打下基础。 但是,侦查实践中存在着侦查人员对案件、案情分析不全面、不客观,以至于难以准确地选择侦查切入点,这种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对侦查工作的作用性质,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案件信息资料的缺少或烦冗、案件信息真伪的混杂、案件信息处理不及时和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侦查人员的侦查意识不敏锐、责任心不强、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业务技能不熟练、陷入误区或思维定式等因素[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愿景,水生态文明建设也正在深入推进,水务行业大有可为,前景可期。相信凭借“致力于承担社会发展责任”的价值理念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中国水务公司必将在美丽中国的宏伟画卷中书写出壮丽的篇章。

二要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之间有效沟通协调机制。目前,在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流出地政府部门缺乏对相关劳务信息网络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是盲目流动。相应地,流出地政府对其缺乏相关的培训教育,如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技术培训等,使得其流入城市后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而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强,管理难展开,加之“户籍制度管理”的“属地管理”导致信息无法有效获得,使得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加大,导致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流入地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二)侦查切入点选择判断不正确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侦查人员在对案件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时,随着对案件情况的认识逐渐深入,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或者外界干扰,或者思维不谨慎等导致在侦查切入点的判断上出现偏差,使得案件陷入僵局或者走入死角。侦查僵局,是侦查主体在侦查中面临的进退两难无法进行下去的一种特殊的局面[2]。僵局既可能由于犯罪分子故意采用逃避侦查手段造成的,也可能是侦查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的,甚至是不可抗力导致的。若是侦查人员不仔细寻找线索,排除疑点,斟酌各个证据在事件中的关联,分辨上述诸多可能,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侦查人员不重视侦查切入点选择方案的修正完善

因此,需要从这些基础条件入手,抓住时机,充分发挥侦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准确确定侦查切入点。

三、侦查切入点的选择

(一)选择侦查切入点的条件和方法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反馈阶段。

侦查人员在分析案情选择确认侦查切入点,制定侦查方案,并通过具体的侦查行为实施对案情切入以推进侦查时,实践中都会存在着与确定侦查切入点时的预期有偏差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修正完善侦查切入点选择方案。当具体执行初期侦查方案时,可能因为执行者不适应新的方案,或者条件发生变化,致使方案执行出现偏差。此时,就需要侦查人员及时、迅速分析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侦查方案。尤其是现实条件与制定侦查方案时的条件差异较大,以至于原始方案难以实施,侦查人员不得不重新考虑切入点的选择,并制定新的侦查方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侦查人员对于侦查切入点的修正完善不够重视,在出现上述情况时,或者没有意识到现实条件的变化会对案件侦破的进程产生影响,而没有及时修正侦查切入点,这既延误侦查时机,又降低了侦查效率。

合理的梯度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前,教师应正确判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明确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唯有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的思维才有发展的可能。

在实际工作中,侦查切入点会因为案件情况的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方面,现在从通话角度进行研究。

3.主体条件。主体条件即侦查人员。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是侦查人员思维的产物,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准确选择侦查切入点就需要侦查人员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侦查意识,以及一定的科学知识。而这些不仅需要侦查人员自身的努力,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与教育、培训、队伍建设等管理活动息息相关。仅从侦查人员的角度出发,侦查切入点的选择需要的是其在大脑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通过分析、判断、排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效率和减少误差等。在侦查中,逻辑思维的经济性就是以尽量最少的思想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以及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案件和事实信息,构成证据证明体系。思维经济性的现实效益体现在人、物和财等的降低上;“奥卡姆剃刀”通过剔除事物的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反映事物的规律,使人们的认识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其作为借用的思维方法为侦查逻辑所用,也是锋利的[3]。除此之外,由于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侦查是一种思维活动,受意识支配,正确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保证侦查有序进行,而错位谬误的侦查思维会将侦查引入歧途,浪费有限的侦查资源。下列几种思维极有可能形成侦查僵局:侦查强势思维、过度推理思维、侦查定式思维、非理性的侦查冒险思维、侦查科技主义思维等[4]。打破思维定式,横向[5]、反向多角度思维能扩展一般的纵向思维下的视域,同时注重侦查思维的多元性和互补性[6]。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赋予机器一定自主解决侦查问题的能力[7],利用人工智能处理繁重的重复性工作,能提高侦查人员的工作效率。

1.物质基础。从物质基础讲,即案件的出现和对案件信息的需要,侦查人员需要做到的是对出现的案件进行分类,对案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分析和反馈,为侦查人员分析确定侦查切入点做好充分准备。案件信息的处理是现代侦查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侦查工作所需要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是海量的、复杂纷乱的。“情报主导警务”理论的提出,使得情报信息在侦查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此借鉴该理论中的方法来处理案件信息,可提高选择侦查切入点的效率。

(二)选择侦查切入点的过程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无论是侦查工作的计划布置阶段,还是追踪犯罪嫌疑人等具体实施阶段,都是选择侦查切入点的重要时间。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正确与否,效果能否达到最佳,都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所需要的主体条件。不断出现的侦查切入点选择所必需的案件信息是选择侦查切入点的物质前提,是选择侦查切入点的基础条件。

公路建设为线型工程,具有线路跨度大、地貌类型多样、扰动破坏地表面积大、土石方、弃土弃渣量大、临时用地面积大等特点。我国对公路建设项目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排水防洪工程、道路硬化等安全性指标要求较高,但对临时工程的(采土(石)场、废弃土堆放场和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的防护相对薄弱,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在侦查切入点的分析阶段,通过侦查人员对案件情况的研究,利用思维工具和信息系统把握信息、证据、线索,发现问题、疑点,利用推理、数据碰撞、话单分析等方法,结合案情,提出假设,根据假设拟定侦查方案。侦查人员根据假设,利用侦查手段进行初步验证并确定,如确定从网络搜索切入、从通信工具切入、从人体基因切入等。

在反馈阶段,侦查人员需要根据确定切入点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调整,或者进行修正,或者重新确定切入点,使整个侦查切入点的确定工作形成闭环。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需要以案件和案件信息作为前提基础。在此阶段,侦查人员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案件信息,并做好分类、整理、储存、传递和共享等工作,例如开展现场勘查、调查询问、阵地控制等工作搜集信息。

(三)通过具体案件研究侦查切入点的选择

2.时间条件。从时间条件来看,在整个侦查工作中,切入点随案情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作为起点时,侦查人员首先会对案件有一个初步分析,从而根据以往经验或者思维习惯模式化地对切入点做出试探性的确认。如处理杀人案件时,侦查人员会根据案件信息(作案工具、作案手法、作案人数、作案时间、作案地点等)做出初步判断,以此为依据,遵循相应的模式,将侦查切入点初步定在死者身份、现场痕迹、微量物质等上。但是,侦查切入点是可能随着案情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需要侦查人员及时调整侦查方案,这时就需要对案情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有所了解,并不断通过反馈修正完善侦查方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话单分析法进行确定。话单分析法是指通过研究目标对象的联系关系以及亲疏程度、活动范围及活动方式,掌握目标对象的社会关系网和活动规律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频率分析、时段分析、空间分析、特殊号码分析、电子串号分析、剧情分析等,为甄别作案嫌疑、明确侦查方向、摸清团伙成员、跟踪锁定对象提供重要的依据。

利用基站作为切入点来了解案件信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连接固定与无线部分,通过无线传输和移动台相连接的设备,通过基站来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及其行踪线路的方式被称为基站定位。手机基站定位服务,是通过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坐标,然后通过电子地图平台,向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也称作移动位置服务。

SOD和GSH作为抗氧化系统中重要酶系,其活性与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成正比,而MDA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可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LF是脂肪氧化后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了机体脂质氧化程度,与机体抗氧化能力成反比。本试验中,试验组驴肌肉脂褐质含量降低,血液SOD和GSH含量升高,与熟地黄多糖[18]、党参多糖[19]等均可提高仔猪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的报道一致。

基站与基站的联系是一种手机数据的后台存储,因嫌疑人与被害人联系时一般都位于较近距离,所以同基站的陌生号码通话极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机号码。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当今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将手机作为侦查的切入点,是新形势下的新选择。

四、结语

通过分析侦查切入点的各方面,研究选择侦查切入点的过程并合理应用各学科的科学方法,可以提高切入点选择的速度和精确度,从而实现侦查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侦查切入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公安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和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芦鹏.试论侦查思维中的误区及其矫正[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7(2):54-57.

[2]罗宁.浅析疑难命案侦破[J].法制与社会,2015(26):62-63.

[3]高航.提高侦查效率的逻辑方法:奥卡姆剃刀[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28(2):17-20.

[4]李虎桓.侦查思维论[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7.

[5]汪海燕.侦查活动需要横向思维[C]//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3.

[6]王福相.论侦查思维的多元性和互补性[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4):43-46.

[7]马忠红.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方式之变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01-107.

收稿日期: 2018-10-23

作者简介: 苑景惠(1993-),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安情报;李培玲(1992-),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安情报。

中图分类号: D9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19)04-0098-03

DOI :10.13450/j.cnki.jzknu.2019.04.21

【责任编辑:孙廷然】

标签:;  ;  ;  ;  

侦查切入点的选择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