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论文_舒慧敏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论文_舒慧敏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

摘要:中国书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该有意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科学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教学 留白艺术 课堂留白

一、课堂“留白”的含义

“留白”,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计白当黑”,通过虚实相间的布局,往往能带来空灵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一个课堂好比一幅画,任何一副美妙的图画,不可能所有角落都填上内容,“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通过这句诗酒能体会到“留白”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课堂也一样,也需要适当的留一些空白。课堂上的“留白”不是知识的空洞,也不是教师思维的停顿,更不是教学过程的断流,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教学中的“留白”展示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堂之美。它为课堂的高潮积累了能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提供了时间,为提高学生的自信提供了机会。

二、课堂“留白”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那么教师要给机会,给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再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人。”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究”留白”的艺术,要为教学留有余地。

三、课堂“留白”的策略

“留白”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实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教师未曾实说或未曾明说的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所云:“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1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留白”,激起无穷遐想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新课引入时”留白”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 “ 入境 ” , “ 入境 ” 才能 “ 生趣 ”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白”给学生,留给学生悬念,使学生身临其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节时,教师先展示一片茂密的森林以及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对大家来说,这些场面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都有些熟视无睹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在这片森林里生存下来的呢?如何躲过“敌人”的追捕?在这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常识,讲出很多有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例子。通过设置疑问,创造了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接着给学生留有思维上的“空白”,从而激起学生通过学习来填补“空白”的欲望,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很好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 、在学生探究处“留白”,领悟科学活动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 “ 空白 ” ,这会使学 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 所以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和适当调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提出的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己探索科学,并对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适应当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 科学教学“留白”的注意点

1、 “留白”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要实现这一方式的变革,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是保障。实际上,只有在和谐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乐意去思考、探究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意的“留白”中生出实来.否则。即使有“白”,学生也是不敢生出“实”来的。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意“留白”中,互相评论和补充,进行交流和比较,从而共同提高。

2 、“留白”要注意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思维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 教师的“留白”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 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个区域。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挥的难度要处于这个区域。这样,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学生思考后,能使问题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比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鉴于学生在七年级《科学》中,有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性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留下了很多“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驰骋思想的骏马,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素质的需要,也是更新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的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消化”、“理解”的时空;一个静心回味的余地,让学生能将新知识进行梳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从而“学”、“思”结合,张驰有度,让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教学中,学得积极主动,扎实而有趣。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99.8

[2]、殷世东 潘黎.《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期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论文作者:舒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论文_舒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