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规划设计初探论文_葛陶生

广东德晟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任何建筑生命首先是从设计开始的,能否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针对特定项目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想通过实例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及相关问题(景观视线通廊、功能分区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等)进行实践性探讨。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功能分区

引言

在建筑设计行业中与民生息息相关最重要且建造量最大的莫过于住宅项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环境,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手法也有较大差别,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外,往往还要符合当地特色,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本人有幸参与了仁恒滨海半岛花园的规划设计,该项目用地既临海又靠山,拥有非常优越的山海自然景观资源。本文就山海资源的利用、多地块功能联系、内部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等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一次初步的探讨。

一、项目概况

仁恒滨海半岛花园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面临海半岛区,用地东面紧邻情侣北路海岸线,西面为石坑山,东南面紧邻预留商业用地,南面为规划的社区公园,北面有小学及中学。本项目既有较好的山海自然资源,也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商业配套资源,由于本地块属于浅滩填海区,项目周边均以新建建筑为主,且建筑都以现代风格为主,配套市政道路也较完善,一片新城气象。仁恒滨海半岛花园总用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3万平方米,容积率2.2,本项目以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

附图1 总平面图

二、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交通联系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因本项目被分隔成五幅相邻的小地块(D1~D5地块),这一点与近段时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的意见不谋而合,极大的提高了本区域城市道路的快捷性和通达性。但是作为同一个住宅区的业主,每位住户都有享受配套的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的权利,而这些资源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块中,如何解决各个地块之间的联系,是本项目设计的一大挑战。

根据本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建设单位要求本项目既要有高层住宅,又要有部分高端多层住宅。经过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分析研究,靠近山边布置多层住宅会比高层住宅更加和谐,减少建筑对山体的压迫感;D4地块南面为社区公园,而且远离商业用地,相对安静,给多层住宅的销售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因此将人员密度小的高端多层住宅布置在临近西面石坑山的D1地块和D4地块。由于本项目紧邻海岸线,楼层稍微高一点的住户基本都能观海,住户可以享受在家看海的愉悦心情,也可作为高层住宅的一个很好的卖点,因此D2、D3、D5地块内全部布置高层住宅。总平面见如下附图1。

由于本项目五个地块作为一个住宅区来考虑,公共配套设施是分散到不同地块的,住户想使用某项不在本地块的公共设施,就不得不去到其他地块,如何解决各地块之间的联系就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经过对人们过马路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人们如果想穿越公路,当不能水平通行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先下后上(即地下通道)而不是选择先上后下(即人行天桥),且本项目部分公共设施本身就考虑布置在地下室,因此本项目最终选择地下通道作为解决各地块之间的联系方案。同时考虑到尽量减少高层住户对多层住户的影响,多层住宅区和高层住宅区分别配置有会所、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以保持高端多层住宅的价值性,因此最终D1和D4两个多层住宅地块之间设一条地下通道连接,而D2、D3、D5三个高层住宅地块之间设地下通道相连接,多层地块和高层地块之间则不设地下通道相连。

高层住宅各地块内单体建筑采用周边点式布局,中央则为大型花园,这样各栋住户远可观海景,近可看园景,各栋之间的楼间距也随之拉大,各栋朝向基本都是东南朝向,既有良好的景观又可获得充足的的日照,整体营造出开阔绿色的小区环境。由于D2 D3 D5地块均与东南角的商业用地相邻,在配套商业的布置上,考虑将其布置在D2地块的东侧,结合东面的商业用地,可以营造出商业街的浓郁气氛。高层住宅建筑层数为21层至39层,临近海边层数稍低,高低错落布置。在临近海边的D3地块东南角布置一个大会所,前期销售阶段作为售楼部,后期作为本住宅区主要的室内健身休闲场所,且此位置临近海边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在D2地块的东南角布置了本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此位置相对来说处于本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且远离多层住宅区,减少了对高端多层住宅的干扰。

本项目D1~D5每个地块均设有两个主要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住户车辆在主入口附近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小区内部平时无机动车穿行,完全做到小区内部人车分流,提升了住户的生活品质。在竖向设计上考虑各地块的设计标高比周边城市道路均高出1.5米。由于本住宅区各地块的地下室采用满铺的方式,地下室顶板结构标高与周边城市道路标高平齐,要种植高大的乔木就必须有较厚的覆土层,此竖向设计也为创造舒适的园林景观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此高差设计也可减少区外道路车辆通行时对住户的干扰。

D2 D3地块北面的道路向西与D1地块东侧的道路形成了一处丁字路口,为了不破坏道路行进方向面向石坑山的景观通廊,在D1地块内单体布置的时候预留景观廊道,以保持城市视觉的景深及通透性。

三、单体设计

本项目高层住宅平面大多采用两梯三户和两梯四户布置,楼梯电梯均布置在北面,这样每户均可获得南向较好的日照和景观条件。高层住宅户型以90~140平方米的三房至四房为主,搭配少量160平方米的豪华四房,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方位的需求。

多层住宅则以双拼复式叠加方式,一二层为一户,从南面入户,南面设有私家花园;三四层为一户,从北面入户,北面设有私家花园;户型面积300平方米左右。每户均设有电梯,从地下室可以直接到达住户室内,体现了本项目高端多层住宅产品的价值。

立面设计上以简洁明快的现代滨海风格为主,硬朗的线条配合灰色玻璃,山海倒影形成一体,建筑完美的融合于自然景观之中,给人们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四、结语

每一个项目都会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通过对自身项目的定位和分析,一方面要利用好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对某些功能布局时又要规避周边环境,趋利避害才能创造出理想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和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葛陶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住宅区规划设计初探论文_葛陶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