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与反思论文_陈玉玲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与反思论文_陈玉玲

——小学数学课堂追求返朴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七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案例展开论述,并对该教学进行了反思,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一、构思与设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七的乘法口诀”,笔者也听了几节课,怎样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深入探究,避免教师的机械灌输,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笔者进行了深思。由于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课外的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七的乘法口诀”已经不再陌生,对个别孩子来说甚至是游刃有余,简单极了。其实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何不利用一下呢?于是,笔者大胆创新,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民主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七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如下教学。

二、教学案例

笔者轻快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刷”的一下,偌大又光秃的黑板上留下一个数字“7”。

“什么意思?”学生情不自禁的猜测。“是学和7有关的?”“哦,是学7的乘法口诀吧!”“7的口诀,我早就会背了。”

听同学这么一提醒,孩子一下就说开了“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虽然孩子们说得有些纷乱、结巴,但笔者还是非常肯定并有力地在黑板上写出了7的乘法口诀。

师:这些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喜欢的那一句吗?

像往常无数个平凡的瞬间,学生们开始嘀咕。

生:老师,我可以讲个故事吗?他一板一眼的说到。

“当然可以!”虽然我心里一震,但还是很快的作出了反应。

生: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22个太阳……(我心里纳闷,22和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 尽管如此,但望着孩子津津乐道的样子,我想打断又不好意思打断他。)

生:地上很热很热,禾苗都枯死了,土地都裂开了,玉皇大帝看着不行,就派一个叫后羿的人去射太阳,后羿端起箭,他一口气射了7个太阳,一连射了这样的三次,这时天空中只剩下一个太阳了,玉皇大帝这才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都听得入神了,末了大叫道:三七二十一,原来有二十二个太阳,射了二十一个,当然只有一个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一刻,笔者在心中暗暗叫好,已经不愿去思考有关故事真实性的问题,笔者仍想沉醉在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能将新知识编进神话传说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课继续着,孩子们依然激情高涨,举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在举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并为记忆口诀找到了一条捷径,当学到七七四十九是,另一个孩子再也忍不住了,高高的举起了双手。

生:“老师 ,我也想说个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无法无天,大闹天宫,后来被太上老君压在炼丹炉里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

笔者想,这个生态的故事在瞬间已使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成了孩子心中的好朋友了,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忘掉,于是笔者接了话。

师: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那你们的眼睛亮吗?(顺势展示了手机上的11月份的日历表)

生1:哦,手机上有今天学的知识啊?

生2:我看见上面有数字,7、14、21、28,都是和我们今天学的7的乘法口诀的(末尾的数)有关。

“这些数字怎么都刚好排成一排?”

生3:我知道了,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就有14天,三个星期就是21天了,四个星期就是28天了。

生4:这个月有30天。

师:对,11月是小月,有30天。其实有些年份的二月份就刚好是28天的,有兴趣的,课余你们可以了解一下。

课堂已进入了高潮,孩子的发现和表达如此的丰富,而我那一刻所能享受的大概就是他们所赋予的一种所谓幸福的感觉吧。

三、课后教学反思

课堂中这样的意外留在我的心里,像冬日的阳光一样美丽而温暖,这使我更加坚信,只有最朴实的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教学环节,才能留给学生更为广阔自主的探索空间。因此,笔者悟出了朴实教学的以下几点:

1.轻松:教了几年的书,让笔者对轻松进课堂,轻松出课堂有了更多的向往。而七的乘法口诀教学确实让笔者感受到轻松,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学具准备。现在想来,这节课让笔者开心的最大原因在于笔者不需要在课前费力准备道具,也不需要在上课时费力的向学生解释游戏的规则,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依然很不错。

2.把握探究起点

学生的已有认知是朴实教学决胜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不是一张白张,即使是低年级的儿童也存在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如7的乘法口诀教学安排在5、4、3、2和6的乘法口诀之后,学生对口诀已不再陌生,对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有所理解,部分的孩子甚至会背7的乘法口诀,这都是学生的知识起点。加之学生的表现欲较强,他们总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自己聪明才智的一面,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一看到数字7就开始背7的乘法口诀,因此笔者就顺势在他们说出7的乘法口诀后,直接理解和记忆口诀,笔者记得以往在教这块内容时,喜欢从加法算式中导入,再改写成乘法算式,从乘不算式中编口诀,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虽然孩子也达到预期的效果,掌握必要的知识,可笔者从来也没有遇见过孩子对自己说:“老师,我可以讲个故事吗?”印象中,似乎有无数上这样的时刻,学生的认知超出笔者的想象。今天,笔者相信了,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行,这样的信念会让教学设计更简单,会让教者更快乐。

如果将朴实的课堂教学作一个比喻,笔者认为它最像水粉画里的构图,对形的准确度和色彩都不作要求,只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你就等着学生的动态生成,画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课改的滚滚浪潮中,能沉淀下的一定是最本真的、最朴实无华的东西,课堂的生命将以真实而永远存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柳城小学 362300)

论文作者:陈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与反思论文_陈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