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顾勇

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顾勇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扎佐中学??顾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然而,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且日益显现,尤其在初级中学数学教育和教学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班级的后进生比例逐步扩大,在初二年级开始出现,特别在初三年级表现尤为突出,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班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发展十分棘手的问题。虽然数学后进生的界定非常模糊,很难说清楚到底差到什么程度才算“后进”。但这个群体的客观存在,却是谁都不容否定的事实。对于“数学后进生”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定义:“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持续处于学习困难状态,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由此,把这些学生定义为“后进生”确实不合适,应定义为数学“学困生”更显确切。其一般的特征为:不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成绩差,知识负积累较多,计算速度慢且错误较多。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长处,也一定有弱点。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能力方面的原因。低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有兴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但对一些抽象的、相对枯燥的概念法则就难以记住,尤其是数学中有些知识缺乏直观性,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得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记忆起来力不从心。久而久之,接受的知识信息有限,储存不足,思维滞后,智力品质差的学生,最终就成了数学的“学困生”。

2.方法方面的原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从量上来看或许真能广泛获取信息,但从方法上却是下策,读书若只靠苦学、多学,容易陷入僵化,对学生来说,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应该有我们教师的因素在内,在低年级阶段,一味的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短时间看,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不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而强调机械记忆,结果因缺乏好的学习方法而最终导致“学困”。

3.情感方面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开始劲头很足,但往往虎头蛇尾,从而遭遇一次次的“知识负债”。待到高年级他们的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好持久性增强时,面对那一次次的挫折和压力已经让他们对数学没有了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进步的欲望。他们怕数学,不爱完成数学作业,面对老师的指责、父母的责难,更是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形成情感上的对立,使他们形成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正如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曾经对我这样说:“你上课的时候我也能听懂,当天的作业也能完成,可是过几天或者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我就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也就不爱学数学了”。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对于大多数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并不差。如果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方法,完全有可能转化。

1.抓住机遇,树立信心,帮助“学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学生刚升入初中时,走进新的环境,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段。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多数“学困生”希望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获得进步。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机遇。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除了平时的学习中注意他们学习中的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2.强化训练,夯实基础,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继续,特别是初一上册的数学知识,与小学阶段紧密衔接。这些知识,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展开,逐渐加深,只要认真学习,都不难理解,要取得优异成绩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因此,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首先要强化训练计算能力。有比较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而数学“学困生”首先表现在计算能力不足,大多四则混合运算不过关。进入初中始,马上接触到“有理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无疑是对她们的挑战。由此,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强化辅导训练,夯实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是转化的前提。

3.注意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这些习惯包括:善于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勤记笔记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及时纠错的习惯、周密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不懂就问的习惯等.数学家陈景润说过:“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只有把前面的基础打牢,才好进入后一步的学习.”学数学,就像建造高楼,基础必须扎实,如果基础不扎实,后面学习就会感到吃力,造成被动!而数学“学困生”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许是导致他们“学困”的主要因素。要是他们从根本上得到转化,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结语: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困生”的转化,更是教师工作中最能体现责任心的工作,也是让教师最具成就感的工作之一。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来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培优扶困,使我尝到了甜头,收获了成功和希望;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较快,优秀学生更上一层楼,学困生的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每学期期末统考,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生率明显提高,差生率明显下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班级的班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观,“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在是是一剂很好的良药妙方。

论文作者:顾勇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论文_顾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