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周颖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周颖

(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实验学校,6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从多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散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就必须要通过反思,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找出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力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平台,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依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应该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

1.1情境与问题

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不能孤立地分析,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补充带有感情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学习理解教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声音和图画是再现文本情境最重要的手段,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情境的再现。通过音乐和画面的渲染,帮助学生融入情境,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好胜心。

1.2阅读思维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本内的文章都是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中选取,并依据实际需要编辑成册。尤其是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单元的主题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心理感受。

1.3互动与引导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开创了各类新途径和新方法,教师把更多的主动权赋予学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4练习与反馈

及时地传递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新课改重要的环节。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练习方法的设计上也要加强创新,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重视实践和练习的多层次性,同时教师在进行反馈时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意识,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

2.1未理解语文教育的真谛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认字读句专为考试服务,它还有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进行思维,提高小学生智力与智慧;另一方面,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语文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社会思想和情感于一体,是每一个作家的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标准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还是抓着分数不放,只顾着升学率,而忽视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并没有真正走入语文的骨髓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形式老旧

课堂教学中呈现单一的“知识讲授——学习消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缺少互动,容易造成学生思想麻痹。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探寻的过程,难以提升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会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很低,不但不能做到事半功倍反而是事倍功半,严重的还可能触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2.3无区别教育

人与人都是有差异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背景都会导致教育的效率不同。而现在大多数教育方式都是统一教学,一点也不体现个性化。这种不考虑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不利于课堂的有效学习,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3.1在课堂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问题,去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当他们有所偏离时,予以纠正,但不能强迫他们学习,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热情,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3.2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一般是通过语言对话来进行交流沟通的,使教师的知识、观念输入学生头脑当中。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语言对话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有助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运动当中提高认知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当中对问题设置的简单性、枯燥性、套路性,应该提出有趣的、富于启发性质的问题。

3.3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必须在实践当中去不断完善有效教学的理论,用经验来配合实际教学。所谓“知行合一”的体会与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教学是一体的,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教法当中领悟学法,在学法当中参入教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并且提高学习能力,做到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地去学习。

结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者,肩上担着传播中华文化和塑造人格特性的重要使命,不应为了学习而学习,还应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理解的能力。此外,还应注意教学形式,老师不再是一根粉笔走天下的年代了,可以加一些辅助性教学元素来增加趣味性,如多媒体、小组合作、课堂阅读。在这个越来越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年代,个性化教育是一种顺应潮流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才能使更多的人才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2]索朗顿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周颖(1982.10-),女,重庆人,学历本科,职称小一,现工作或学习单位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周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周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