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激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力的途径论文_包卫铭

初探激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力的途径论文_包卫铭

包卫铭(陕西省咸阳市西工大启迪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革除弊端,转变理念,用活教材,教活学生已势在必行。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承载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内涵,课堂效率的高低对于出色地完成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焕发地理课堂活力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师;课堂生机;教学策略;学习,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030-02

互动可以让地理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飞扬,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智慧去碰撞智慧,使用思想去点燃思想,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自己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准备,比如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要有耐心,要积极进行引导。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有技巧,要真正达到问题所要达到的效果才行,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激活我的地理课堂效率,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以实践新课程理念。

一、让地理教师的“站位”焕发课堂生机

课堂上教师的站位是焕发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始终站位在讲台是讲解,走到学生中间是交流;定点站位是说教,动态走位是合作。因此,课堂上教师站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师长时间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学习动机,使课堂失去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要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研讨,通过不断地变换站位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得以加强,课堂便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让地理教师的语言和教态焕发课堂生机

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往往与教师语言呆板、缺乏活力有关。教师的语言在传授知识、开启心智、培养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于想像则容易引发学习兴趣;语速快慢、语调高低变化容易给人以兴奋和关注,给课堂带来活力。课堂上教师的举止、神态、仪表、体态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亲切的教态和风趣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课堂上教师若能做到面带微笑、亲切大方、仪表端庄,并能通过手势、体态和神态感染学生,做到手势潇洒、体态恰当、表情灿烂,加上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言,学生便能积极回应,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做到讲解引人人胜,提问启发思维,答疑讲深讲透,难点通俗易懂,描述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字斟句酌,地理用语准确无误,结合语调的抑扬顿挫,整个地理课堂定能洋溢愉悦与活力。

三、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焕发课堂生机

多媒体在辅助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重点内容滞空时间短、页面更新快、学习再现效果差等不足,但课件中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的独特视角、清晰画面、动态过程往往给学生带来新的视听效果。如在讲述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时,呈现我国过去进藏物资经过茶马古道运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进藏物资运输的艰难和建设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幅幅青藏铁路建设施工场景的画面,映射出青藏铁路建设的艰辛;呈现隧道、公路桥和生态桥等景观,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对铁路建设的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也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在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课件内容的展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课堂活力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让教学策略焕发课堂活力

课堂气氛沉闷,往往与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有关。课堂上老师们若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习欲望,就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从而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1.问题导学,以问激活课堂。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设计导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问题设计要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内在机理上,学生才会产生在学习内驱力基础上的想学,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一个也不会,或者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全会,那么这些问题就是无效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转

2.延缓问题的判断时间。

针对教师设计出的问题,教师不能马上把答案给予学生,而是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刻内省和反思,从而引导学生思维在较深层次上的涌动。这样,就能保证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在积极地活动着,让每一位学生都不能闲着。

3.教师主动示弱。

课堂上针对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面前主动表现出茫然不知,主动表现出需要帮助和解决的“窘态”,以满足同学们好胜心,铸就学生的成就感的一种教学策略。

4.明示当堂检测和课前抽查。

课堂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比无压力、无任务驱使的学习效率高得多,只有明确当堂检测和课前抽测的任务,学生课堂上才能积极地学习、记忆和巩固,从而使课堂表现出勃勃生机。5.即兴活动。

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如小组竞赛、即兴演讲、黑板板演、动手制作等,目的是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我展开了拼图,猜谜语,猜车牌,对口诀等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到幕后作导演,整节课学生充分表现,较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的课标要求,激发了学生思维,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五、整合有效的教学内容焕发课堂活力

经验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联越多,学生越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整合学习内容,力求当堂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挂钩。地理教材不再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发展中的地理学科,生机勃勃的大然和社会生活,学生自身的经验与地理学习活动本身。

1、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身的经验,用活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如:学习“天气和气侯”前,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养成习惯,在收看天气预报过程中,学生熟悉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课本上的知识。经纬网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到电影院看电影时,是怎样找座位的?或在教室里怎样描述一个同学的位置,然后过渡到如何在经纬网中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2、联系社会热点、身边发生的事,用活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新地理教材注意人文地理的特点。及时将社会热点、身边发生的事融入课堂,为地理课增添活力。如: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国家水利总局验收枝江市百里洲大堤加固工程,由此入题,讲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在学习“地图”一节时,可引用“美国攻打伊拉克”导入新课,并设计问题:美国为了寻找萨达姆的确切位置,最需要什么?大部分同学就会想到“地图”,这时再引导学生联系“地图与军事”,接着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中“地图”的基本要素,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教学中老师应多联系社会现实,多用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审视和解决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认同,焕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内驱力,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学生兴趣盎然

论文作者:包卫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初探激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力的途径论文_包卫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