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论文_胡雪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论文_胡雪兰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为例

胡雪兰

摘要: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二是把数学教学规律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把数学教学系统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四是把数学教学练习化,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果;策略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诚然,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内容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采用哪种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科学的策略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以之抛砖引玉。

一、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穿插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有关内容,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效果。

1.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成长中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自觉选取与学生家庭普遍相关的内容进行讲授,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适时列举与学生家庭生活有关的例子。如“有一次,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到超市共买10件衬衣,平均每件8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这道题中,买衬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此外,像买糖果、买饼干、买冰淇淋、买菜等都是学生经常重复经历的事情,以这些设题来教学,学生因为熟悉而引起兴趣,因为兴趣而自觉钻研,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果。

2.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小学生除了主要经历家庭生活,其次就是经历校园生活了。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多点考虑与学生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联系校园里学生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组织教学。长方形的有黑板面、课桌面、教室平面、课本封面等,正方形的有教室方形地砖的表面、室内开关的表面、电脑主机的侧面等。

3.联系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师若能选择学生经历过的并且有过深刻体验的内容来教学,效果更佳。如同样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出日常生活中体验最深刻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从中选择某些典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学习它们的面积,这比教师用课前已选好的图形来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把数学教学规律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做题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才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掌握知识规律。小学数学的每个知识点,或者知识点间都有一定内在的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知识规律,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关于“年、月、日”这个知识点,它们之间是有一定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一年中有12个月,共365天或366天,公历年份数是4的倍数是闰年或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除以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否则是平年;12个月中分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或28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每月都是31天。2月、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其中2月28天,其它是30天。除了7月、8月是连续大月,其他月份是大月小月错开排列。

在教学生学习“年、月、日”的过程中,最好结合有关图文进行,有时可穿插有关节假日进行。

2.掌握做题规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教会学生做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求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积,有何规律可循呢?先看个位数: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再看百位数: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学生掌握做题规律之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做针对性的练习,以便熟练掌握和巩固提高。

三、把数学教学系统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全面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如果旧知与新知间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就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教学,使知识系统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全面性,这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口诀,然后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最后才学习新知“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把乘数的几种情况系统地学习,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全面把握知识。

除了知识点之间进行系统化学习,各个知识点内部也要做到系统化学习,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全面、到位地掌握知识。

四、把数学教学练习化,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提高教学效果,既要重视“讲”,又要加强“练”,做到讲练结合。练习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熟能生巧,运算自如。

课堂上每学习完某方面的内容,教师就应趁热打铁给学生做相应的练习,这有利于掌握和巩固提高。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这一内容时,当学完“千米”的有关知识后,就让学生做“千米”的有关练习。同样,当学完“吨”的有关知识后,就及时让学生做“吨”的有关练习。

课堂上学习完某一专题内容后,教师就应及时让学生进行那一专题的限时训练,这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完“千米和吨”这一专题内容,教师就利用堂上时间进行专题训练。

经过某阶段的学习,学完若干专题,就应进行阶段性检测,这有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如学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等内容后,就应进行阶段性的检测,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应不断深入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八小学 535000)

论文作者:胡雪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论文_胡雪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