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李丽波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李丽波

李丽波(澄江县第四中学 云南 澄江 652599)

摘要:为适应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需要,借鉴部分名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客观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从分组策略、教学策略、激发欲望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1-0059-01

学生考试的结果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二是课堂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客观实际不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浓,多数学生不想学,多数学生成绩差,使得老在课堂上左右不能相顾。课堂管理时间长了,授业时间就不够,授业时间多了,课堂管理势必松懈,许多学生就不听课,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成绩,我借鉴部分名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客观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从分组策略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有一点心得与同行们交流,请方家指教。

一、分组策略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一要建立恰当的学习小组,二要选择好的学习组长。否则,课堂秩序就会变乱,教学效果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于班里的学生能够胜任学习组长的不多,所以我的操作策略是:先确定学习组长,后分组。就是先邀集每一位任课老师互相交流,共同从班里选出能够胜任学习组长的五名学生,然后将本班38名学生分成五组。单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各组搭配好,比如全班有五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就每个组分一个任数学科代表,负责辅导该组学生学习数学。其他各科也是如此。于是老师的部分教学任务和部分课外辅导任务以及部分课堂管理任务就由科代表和学习组长来承担,这样老师就有时间在课堂上去辅导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去解答学生中带普遍性的问题(理论解释、方法指导等),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都比从前好了许多。

二、教学策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能够使教育变得活生生,能够引导学生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因而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的实施策略是: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人人过关。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课前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例如学习相反数这个概念时,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供学生在预习时独立思考。

1、什么叫做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在相反数这个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很关键?(只有符号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是否存在着这样的数,它的相反数就是它本身?(存在,0的相反数是0)

4、从“数”的观点看,互为相反的两个数有什么联系?(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5、从运算关系看,互为相反的两个数有什么联系?(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

6、从“形”的角度看,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有什么关系?(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待学生预习完之后,由各组的学习组长和科代表组织本组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互相学习,合作交流,逐个解答。老师在课堂上巡查,指导学生解答,了解学习效果,掌握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有些问题学生自己讲不清楚,这时老师给予点拨,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确保人人过关。

最后,出示一些由浅入深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然后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上台板演,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老师在课堂上来回巡查、点拨,重点辅导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解答学生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组长和科代表的帮助下,也能正确的解答练习题,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做到了人人过关。

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常常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一个个趣味无穷的数学问题,交由学生实践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如果讨论的问题比较深奥,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对要讨论的问题非常明确,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讨论起来快而好。比如,在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首先创设情境:从A城到B城,火车车每小时行20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先行5小时,火车再开。问火车能否追上客车?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自由解题。选出代表发言,有的组说追得上,有的组说追不上,还有的组说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老师把学生得出的结果收集起来,归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对一些创新思维予以肯定。讲解该题:如果两城距离很远,客车追得上,如果两城距离很近,客车追不上。并列举现实生活的一些行程问题应用题,同学们听后都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中,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引导工作。其次,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同时,教师应实施教学任务二次分解与分配,学生必须知道自己的角色。这样学生主体意识就能够得到整体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才能使得到保证。第三,对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实施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实施组织的方式以及评价的结果有着直接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施合作学习进行引导,而且必须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而且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如何合作交流、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俞灿和.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状与有效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81-83.

[2]吴倩.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20):33.

论文作者:李丽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李丽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