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层,数学课堂师生“双赢”论文_王晓萍

双分层,数学课堂师生“双赢”论文_王晓萍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 733000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双层次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为:将课堂的问题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基础层次的问题;二是探索层次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课堂双赢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所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课堂驱动力,可以从问题设计入手,进行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学有所重,达到基础与能力齐飞、师生共建双赢的教学效果。对于双分层的教学思想,教师要认真把握其“基础与探索”两层的内涵:基础是探索的前提,没有基础的铺垫就没有探索的源泉;探索是基础的深化,运用多种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获取学习成就感的不竭动力。

一、基础核心,参与共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如是。任何时候,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从基础学起,从小事做起,用毅力与时间铸就能力的核心之魂,不断深化之,品味之,磨练之,而成就璞玉之才。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当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是应用的基础,而让学生参与基础共建,就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自然对于基础的掌握也就不会差。例如,在进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对于平面的基础理论及平面的相关定理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背诵并深深印在脑子里的知识,然后才能对定理加以应用。基础的知识有对于平面的表示:平面α、平面β;点在平面内:A∈α及Aα;然后对于用字母来表示定理,例如:对于“若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的定理用字母表示:A∈,B∈,且A∈α,B∈α∈α,其他定理的表示方法基本相同。

在进行这些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整洁有序的板书,并就板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点L在平面ε中的表示方法是什么?也就是对于某句语言的几何表述的提问。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展示方式,这样就节省了板书时间,更有利于调动起课堂的积极性,师生共同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问题探究,共同探索

朱熹曾言:“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故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记忆就好了;然而对于知识的运用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偷懒不学,而是需要时间来进行问题探究,并进行解疑释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设疑引导,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挖掘有效的题目信息,从而解题。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这个公理,可以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再如,对于题目: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上,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何?在布置题目后,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讨论结果的正确性是集体思维在发挥作用。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一般都会陷入视觉思维的陷阱中,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共同参与讨论,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悟出题目设置的陷阱所在,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与教师共同建设探索性的数学课堂。

三、反思总结,共同成长

上节中朱熹的话还有下半部分:“然过此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即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进行解决后,对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探索知识的实质,并对知识深入地学习,内化为自己灵活的应用型知识库。教师在进行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学过的知识点、做过的题以及新的陷阱多多的题目进行反思教学,通过学生解答、小组讨论、师生互评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总结,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应变能力。

对于上面举过的例子“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上,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何?”题目中,如果从视觉的角度来观察的话,确实只有一个交点,但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呢?”“有三个顶点的三角形是不是一个平面呢?”“如果是一个平面,那么与桌面的相交还是不是点与面的相交呢?”提示其分析探究要注意把握公理的本质:三角形具有三个顶点,根据公理,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故考虑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则三角形与桌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学生从中感到自己思维的片面性。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地位,高中的学生有的是学习能力,只是缺少一个领路人,能够为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并提醒学生进行思考。

有效课堂的建立不是依托于学生或者老师,而是建立在二者的合作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探索的追求,教师能启迪学生将基础与探索融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才能与生共建双赢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铭远 浅析普通高中分层次教学的开展[J].高中数理化,2014,(06)。

[2]谢金怀 论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参考,2012,(11)。

论文作者:王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双分层,数学课堂师生“双赢”论文_王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