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于生,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论文_孙美萍

让学于生,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论文_孙美萍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孙美萍

【内容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人本,人际,人境是人和谐发展的三元素。为此,要营造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 “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关键词】生态课堂 数学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植树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育人之理,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

生态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的飞翔;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态课堂呈现的就是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学生所喜爱的,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所向往的。这样的课堂也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和实践的!

一、本真和谐

数学课堂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及师生的真诚。“和谐”是指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自主的、情感的、兴趣的学习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最终促进生命自由快乐地成长。

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为此,我们应着力开发一个让师生清新舒适,流连忘返的物质课堂和师生情心通融,沉醉期间的精神课堂。

二、生命灵动

课堂教学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且还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得到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所以生态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师生灵感相互交织、思维彼此碰撞的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相信学生,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解决问题。

三、整体提升。

“整体”是指生态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统一在一个整体中。提升是指不断地开发师生的潜能,取得教学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案例: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老师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使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剪切,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们在讨论中,有的剪,有的拼,相互交流、探讨、研究,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了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数学课堂。

四、欣赏学生,鼓励创新。

以往,老师就是教书的,学生就是念书的,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尊敬师长,他们如壁垒森严的敌我双分,稍有僭越,便视为不敬。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可以见到:课下,师生谈心交流,其乐融融;课上,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融洽的氛围里给了学生想要的,学生在和谐中掌握了需要掌握的。情感体验落到了实处,思想教育有了大的改进。呆板、对立的教学方式不见了,鲜活,生动地教学场景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不在话下。我常与学生讲,当我走上讲台,咱们是师生,共同来学习;当我走下讲台,咱们是朋友,携手谋发展。

案例:

如教学除数是25的整数除法简算时,我这样分步设计问题(l)一个数除以100,商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 (2)在400÷25中,除数不是100,怎样使它变成100? (3)除数扩大4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4)你能很快算出400:25的结果吗?并说明算理。这样由浅入深地巧设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难点上,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欲望。这样巧设巧引,给学生创新留有余地。

在新课程标准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洋溢着快乐与智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2.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004年第5

3.黄国清,《生态课堂是多姿多彩的课堂》,《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年第8期。

论文作者:孙美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让学于生,构建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论文_孙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