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论文_管爱玲

新的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论文_管爱玲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中学 266000

2006年以来,我们学校成立了教改实验班,推行了掌控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这几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时刻感受到来自于学生的强有力的震撼和他们发自内心对我的喜爱,使我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和挑战。新的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活力,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分组管理机制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带来很多新的体验。

一、方法观念革新,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都遵循数学教学中的“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假设—形成结论”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答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直至总结出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是课上得很漂亮,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也能较好地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缺点是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紧紧抓住,总是被动的思考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就会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把部分同学甩开,无形中加大了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而实验班则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验班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解惑的工具,更多的是一个引路人。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一定要学生自己学会,凡是学生自己能讲解的,一定要学生自己讲解。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穿针引线,稍加点拨和指导。在实验班上课,有三个环节,分别为预习、展示和巩固。预习是学生独立完成的阶段,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小组同学提出,然后共同交流解决。如各小组解决不了则可以向别的组或者老师求援。在此环节中,小组长俨然就是一个严厉的小老师,他们可以督促、监督组员的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组内的情况对个别同学进行辅导、检查,保证组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好展示的准备。课堂展示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一个平台。展示人要向同学们讲好一道题,并且努力把每个同学都教会,他们需要转变角色,由“学生”成为“老师”,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必须在预习环节中全身心地投入。展示这一环节,既是对预习环节的一个检测,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以课后作业、随考、抽测等形式,当然也可以由组长来自行控制。总之,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

相比之下,现在的课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由以前的跟老师学变为自己主动学。比起由别人给自己讲解问题,当然还是自己给别人讲解更能产生自豪感,而且印象还更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分组管理机制,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团队精神

实验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小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在班级管理方面能有效地杜绝后进生拉帮结伙,个别有不良习惯的同学会被小组成员慢慢地拉回来,即使拉不回来,在班内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坏影响。在学习方面也能有效地推动自主学习,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预习、交流、巩固完善。要得到优秀小组这一光荣称号,需要每个组员的努力,一枝独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培养了每个同学为组争光的意识,能够主动合作的学习,上课的积极性就高了。通过与实验班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是不可估量的,有好多问题可能老师想不到但是学生能想到,而且方法可能更巧妙。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记得在教轴对称时遇到一个分割图形的问题,在备课时我只考虑了五种情况,而上课时学生却归纳出十几种方法。另外,团队合作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看到课后阅读中有杨辉三角就跑来和我研究什么是杨辉三角;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材上经常出现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说法,学生就问我为何要说三角形的内角,难道还有外角吗?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外角怎样求?内外角有什么关系等等。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垂直”时,有个学生 对“垂直的定义”提出疑问:为什么平行的定义中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几个字,而垂直的定义中就没有呢? 有时学过一个定理后他们会主动考虑这个命题反过来会不会成立,当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有的同学马上就提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从而在班内形成正反两派进行激烈的辩论,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很少见的。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师生关系融洽,教会学生勇于提出见解

我还有一个较大的感触就是实验班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他们非常喜欢老师,喜欢和老师交流他们的想法,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他们敢于对老师提出自己不同的方法和见解,也愿意和老师分享他们的成功和自豪。当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对我说 “你的方法不如我的简单”时,当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时,甚至当他们大声说老师讲错了时,我会由衷地感到欣喜和自豪。虽然有时他们的大胆和执著会让我手忙脚乱,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喜欢我和我的数学课,才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我现在感觉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更同成长的地方,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尊重,老师也应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

一直以来,我们眼中的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我们一直过于重视成绩,重视他们能否考上高中,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使他们变得会学习、喜欢学习,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发掘自己的潜能,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论文作者:管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新的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论文_管爱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