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高产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川芎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川芎(芎)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用、食用等多种用途,亩产值一般在7000元左右。根据川芎的特性及无公害要求,从苓种繁育到大田种植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是:

一、苓种繁育技术

(一)精细整地。首先按每亩地备足抚芎子(苓种)160~180公斤。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排灌与管理方便的地块,翻耕15~18厘米深,整碎整平,开好围沟、腰沟、厢沟。厢宽1.67米,行距32厘米左右,穴距30厘米,约播7000穴。对杂草较多的地块,播前用20%克无踪水剂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

(二)种子处理。一般在1月上中旬播种。先将种子放清水中浸20~30分钟,去除劣种杂质,捞出再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5分钟以消毒灭菌,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确保全苗、壮苗。晾干后即可播种。

(三)种苗管理。播后亩用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浇穴后,再用钙镁磷肥4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加50%锌硫磷0.2公斤混匀作盖种肥,以促早生快发和防治地下害虫。苗高15厘米时,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苗高20厘米时,结合定苗(每穴留8~10株健壮苗)亩用尿素20公斤加人畜粪尿1000公斤兑水淋蔸作追肥,然后中耕培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防治茎节蛾和根腐病。以后每隔15~20天防治一次,共防治2~3次。5月封行后用尿素2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00公斤根外追肥1~2次,以后看苗追肥。苓种苗可在7月底前后收获,产量为750~1000公斤。

二、大田栽培技术

(一)适时栽插。一般在苓种苗收获后的8月上中旬栽植为宜。栽植前将大田翻耕1~2次,整细整平,开好“三沟”。厢宽1.6米,每厢等距开5行,挖好栽植穴,穴距23厘米,做到深沟高垄栽培。结合整地,亩施碳铵30公斤,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作底肥。

栽插时,要选用茎节粗壮、节间短的健壮苗用剪刀按每个茎节剪成5厘米长一段作插穗,并把扦插穗放入50%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5~10分钟,以消毒灭菌。栽插深度以茎节入土1~2厘米为宜。

(二)田间管理。

①追肥。插后半月,幼苗二叶一芯期用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浇穴;栽后1个月,用人畜粪1500公斤、尿素6公斤、饼肥50公斤兑水淋蔸;到10月下旬,用草木灰200公斤、石灰20公斤、磷肥50公斤、饼肥100公斤混匀撒施于穴旁,利于保温、杀菌和安全越冬,促进地下块根充实膨大。②培土除草。栽后1个月用50%扑草净2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1月中旬结合人工培土壅蔸,保温保墒,摘除基部黄叶。在3月中下旬可适当采摘川芎嫩尖上市创收。③防治病虫。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苯菌灵1500倍液适时喷雾防治根腐病;防治茎节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④收获贮藏。川芎一般在5月下旬前地下根茎(块根)已完全充实固定,地上茎叶也开始枯黄时及时收获。收获后要选晴天及时晒干或烘干后再过一次筛,去除泥渣杂质,即可装袋或装箱上市。

联系电话:0771-5852616

标签:;  ;  ;  ;  ;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