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佚名[1]2004年在《白内障专题》文中指出S1-01白内障手术发展趋势何守志解放军总医院在几代眼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白内障手术无论在手术技巧还是在设备和材料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世纪白内障手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普及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白内障手术中的个性化手术技巧

李诗敏[2]2015年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0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后发现,术后1天,在患者视力>0.5方面,对照组155例(77.50%),观察组125例(62.5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周、一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均具有显着临床效果,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

郭强[3]2014年在《手法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及手术的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2~2013.12)、万方数据库(1998~2013.12)、维普数据库(1989~2013.12)、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0期),结合手工检索近五年相关杂志,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以比值比(OR)和加权均数差值(WMD)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检索所得资料进行敏感性分析,并评价其发表性偏倚。结果:共有9篇文献纳入研究。MSICS与PHACO术后1周裸眼视力合并OR值为0.93(95%CI:0.68-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P>0.05);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情况合并OR值为1.07(95%CI::0.7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P>0.05);术后一天角膜水肿发生情况合并OR值为0.90(95%CI:0.70~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P>0.05);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合并WMD值为0.08(95%CI:-0.02-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及发表性偏倚的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临床疗效相似,MSICS更符合中国的情况,值得推广。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白内障程度以及不同术者等对所有指标的影响,尚需更多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姜波[4]2017年在《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治疗后的临床对比观察和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两种类型的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44例,其中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治疗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7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量化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末次随访眼内压均低于术前,前房深度、视力均高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出院前、末次随访眼压、前房深度、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在改善视力、眼压控制、并发症方面疗效相近,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

薛龙全[5]2002年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为了客观地评价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简称non-phaco)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简称phaco)两种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优劣,探究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做了此项处理相同硬度晶体核的两种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01.1~2001.12)60例,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2组:Ⅰ组(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0眼;Ⅱ组(试验组)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30眼。两组手术均植入一体式硬性IOL。晶体核硬度按Emery分级,为3~4级。接受手术眼均为初次手术,术前除外其他并存眼病。 两组手术均采用表面麻醉及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上方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6mm)、CCC或信封式截囊、I/A吸除皮质、PMMA一体式硬性IOL(5.5mm)囊袋内置入、巩膜切口不缝合。对晶体核的处理:前者采用phaco chop法超声乳化碎核;后者经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后,将粘弹物质注于晶体核后方,使晶体核脱出囊袋,再用晶体圈套器取出晶体核。所有手术由同一人完成。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指标包括:a.视力;b.散光值及散光径线变化;c.并发症(术中/术后);d.手术操作时间。数据及资料处理:采用Jaffe叁角函数矢量计算法,计算术后第1天、7天、半个月、1个月、3个月因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二.视力:术后二周裸眼视力:正组有 83.3%优于 0.5J组有77。8%;术后一周矫正视力:I组、11组分别有73.3%*0%视力达到1.0。在术后随访的不同时期,两组间术后平均视力比较,经t一检验无差异性(P>0*5)。 2.散光:术后不同时期,两组间的平均散光值,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沙>O.05X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河<o.01人手术性角膜散光值: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口>o.05人术后散光径线变化:两组术后早期均表现为逆规性散光为主瞩7-61%〕术后3个月时逆规性散光所占比例达到74-80%,与术前循规性散光占多数明显不同。 3.手术操作时间:正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23。4.171xllll;11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9.50 t 3.93Inin。经t检验,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 4.并发症:non-phaco组:角膜内皮纹状水肿5例,前囊膜。放射状撕裂4例O.3%L前房积血 2例….67%L部分晶体是韧带离断二例p.33%* Phaco组:角膜内皮纹状水肿4例,后羹膜破裂2例,前囊膜放射状撕裂l例,一过性高眼压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前房积血、部分晶体悬韧带离断与手法挽核技术密切相关,而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肿是超乳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两组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讨 论 有少数学者认为:小切口白内障羹外摘除术,同样可以达到其它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效果。但是,大多数白内障手术医生 ·2·的认为:小切口增加了手法囊外手术的难度,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探讨。 本研究显示,术后不同时期,两组视力恢复、散光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性O>o.05人两组的术后3个月时平均散光度钢u为0.73 t 0.39D*.72*0.30D,与国内外有关报告结果相近。而且,两研均手术操作时间,也无差异性(P>o.05人我们可以认为:两者手术难度相近。 但是,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表现出与手术技术相关联的特点。就术中并发症而言,non一吵aco组出现了4例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均发生在出核过程中,而PHACO组仅有二例。non-Phaco组尚有二例术中切口渗血人前房,其他报告也均有前房积血报告。说明:上述并发症与该项手术技术有直接关系。我们分析认为:为顺利出核,需制作相对大的内切口,而扩口刀向两侧切开过程中,如果出现倾斜,势必导致内切口的两端后移,增加了巩膜、虹膜睫状体损伤,切口出血的机会。为减少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和前房积血,应熟练掌握”微核”技术和环行撕囊术。 在以往的国内外文献报告中,non-phaco手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在3.二一5.9%左右,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未见发生。 分析产生的原因是:通过向晶体核后方注射适量的粘弹剂,使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并且粘弹剂的软垫作用减少了晶体圈套器对后囊膜的干扰。可见:从保护后囊膜角度看,应提倡粘弹剂在该手术中的使用。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是一个主要的术中并发症。在相同技术条件下,随晶体核硬度增加,Phaco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几率也增大。本实验中,ph砒o组有2例K.67%X优于朱思泉报告的7/62厂.29%人本项研究资料显示:处理相同硬度晶体核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减少后羹膜破裂方面比Phaco有一定优势。 ·3· 尽管二组手术并发症特点不同,但是均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说明:在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的前提下,非?

熊思盈[6]2016年在《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两种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9月15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集中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4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40例4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于术前1d及术后7d、1mo、3mo时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眼轴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较前均显着改善(t=5.47,5.02,P=0.00,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7、1.309,P>0.05),且无交互作用(F=0.314,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7d、1mo、3mo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3mo下降比例(23.92±3.42)%,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3mo下降比例(24.99±3.55)%,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7,1.986,P>0.05),且无交互作用(F=0.556,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术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7d、1mo、3mo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Ⅱ~Ⅳ级核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但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疗效基本相当。2、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参考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及需求,权衡利弊,正确对待,合理选择。

肖燕, 王骞, 朱俊英, 屈林, 谢可[7]2018年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2016年6月~2017年8月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手术相关的指标、手术前后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角膜散光度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改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刘蕾[8]2015年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眼科100例(100只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50只眼)。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按照>0.5和≤0.5分为两个等级,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例数和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42例(42只眼),占84.0%;裸眼视力≤0.5者8例(8只眼),占16.0%。术后1 d对照组裸眼视力>0.5者34例(34只眼),占68.0%;裸眼视力≤0.5者16例(16只眼),占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1,P>0.05)。术后1周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45例(45只眼),占90.0%;裸眼视力≤0.5者5例(5只眼),占10.0%;术后1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48例(48只眼),占96.0%;裸眼视力≤0.5者2例(2只眼),占4.0%。术后1周对照组裸眼视力>0.5者38例(38只眼),占76.0%;裸眼视力≤0.5者12例(12只眼),占24.0%。术后1个月对照组裸眼视力>0.5者41例(41只眼),占82.0%;裸眼视力≤0.5者9例(9只眼),占18.0%,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01;P<0.05)。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89±0.31),(1.24±0.38),(0.88±0.29),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角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P1<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角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1>0.05)。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90±0.29),(1.25±0.39),(0.89±0.30),术后1周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P1<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1>0.05)。术后1周和1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P>0.05)。观察组发生瞳孔上移者1例(1只眼),角膜水肿者1例(1只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瞳孔上移者4例(4只眼),角膜水肿者3例(3只眼),后囊撕裂者4例(4只眼),虹膜损伤者2例(2只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5)。结论在白内障临床治疗方案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效果比较,前者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更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刘明, 陈珺[9]2016年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120眼)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散光、视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效果基本一致,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贾新兴[10]2018年在《应用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探讨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施以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施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着,能有效提升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白内障专题[C]. 佚名.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4

[2].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 李诗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3]. 手法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的Meta分析[D]. 郭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14

[4]. 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治疗后的临床对比观察和评价[J]. 姜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5].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薛龙全. 中国医科大学. 2002

[6]. 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D]. 熊思盈. 桂林医学院. 2016

[7].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 肖燕, 王骞, 朱俊英, 屈林, 谢可.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 刘蕾.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

[9].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刘明, 陈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应用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 贾新兴.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标签:;  ;  ;  ;  ;  ;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