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王晓英

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王晓英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五小学 83210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植根传统文化,创新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传统节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过起了洋节日,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圣诞节各大商场张灯结彩,圣诞老人站在门口迎接各位顾客,门口的圣诞树光彩夺目,商场里到处都是头戴圣诞帽的售货员……气氛煞是热烈。情人节大街上处处是大幅的标语,玫瑰卖得特别火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却显得冷落了。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又告诉他们,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相关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天的风俗是吃粽子、塞龙舟、插艾叶辟邪等。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来象征美好的爱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秋节人们观月祭拜,寄托情怀,留下了许多思乡的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所以他们上得兴趣盎然。既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 加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节日的同时,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加强了学生对传统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这样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任意引用古诗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当然大量地引用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

1.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例如陆游《示儿》一诗,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云:“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诗》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绝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点。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魏朝曹植的《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4.友情教育。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李白的《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三、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因为语文教材的篇幅有限,所以,仅依靠课本传承传统文化远远不够。在教学中,一是要根据情况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二是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比如,可以让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周末时间,指导学生搜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当地历史,办手抄报、黑板报,并要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刺绣、剪纸、布艺等。给学生提供的这个平台,当学生亲身去了解、感知以后,当他们真正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后,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论文作者:王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王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