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时而破浪

国有企业:时而破浪

搞好国有企业喊了多年,现在仍是困难重重,今后有希望吗?希望何在?

只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国有企业及其内外部环境,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搞好国有企业虽然不易,但仍充满希望,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和优势,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机遇。

1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部“行驶着的列车”,为今后改革作了很好的“铺垫”

经济学家洪虎对企业现在进行的改革和15年来的改革关系进行了概括,他认为,过去十几年企业改革经历的扩权让利、两步利改税、经营方式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已经使国有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旧体制,这都是进行制度创新的“铺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十几年企业改革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明晰产权是要解决财产所有的大锅饭,今天之所以敢于提出这个新的目标,以前打破其它方面的大锅饭是坚实的基础。

比如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从改革初期新招工人实行合同制,发展到全员劳动合同制,现在已实行企业用工市场化,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这中间,合同制、优化劳动组合等改革,开始推行时也都是很难的事,每迈一步都曾引起一定的社会震动。但由于改革的方向正确,改革措施逐渐配套完善,这项改革已经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承受力大大增强。在不久前召开的劳动改革会议上,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议论:明年《劳动法》实施,企业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职工们对此并没有惊奇。

15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国有企业实力大增,整体素质提高。这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是1994年国家确定的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刘海燕有感而言:企业提高实力不光靠增加资金投入,与加快改革关系也很密切。企业发展壮大,改革也有优势。比如搞股份制公司,企业发债券、股票,企业没家底,大家不买帐;搞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没实力,也没人愿意同你合资。

国家在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也在加快各项宏观改革,为企业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

1994年出台的财税、金融、外汇并轨、外贸体制等多项重大改革措施,把国有企业带上了与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的起跑线。财税体制改革,简并税率,确定了增值税的主体地位,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等,改变了在承包制中出现的“一厂一税”的局面,缩小了企业间的差距;分税制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种类,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有利于保证中央税收,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效益。假如没有这些改革,现代企业制度这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无法建立的。

外贸外汇制度改革,使企业的用汇条件宽松了,减少了繁琐的审批手续,大大加快了企业换汇资金的流转速度。汇率并轨后,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减轻了国家外贸企业的负担,实现了和三资企业平等竞争,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企业内部改革的条件也日渐宽松。国家正在加紧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企业自主用工等敏感问题上,1995年元旦起开始实行的《劳动法》已做了明确规定,解除了企业的许多后顾之忧。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硬件”已经逐渐具备,关键是抓住时机干出实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要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步骤,建立破产机制,积极解决企业负债和富余人员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改革内容。大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中到改革的阶段性措施,小到单项改革的具体法规文件,都已陆续出台,这些都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硬件”,是新的机遇。

然而,企业能不能抓住机遇,还要看“软件”——企业自身对改革的认识与决断能力。

机遇首先留给头脑清醒者。近两年,有的国有企业在产品畅销时,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理解不够,忙于上规模,扩产量,从而失去了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结果,市场一变化,企业陷入困境。也有一些企业不重视加强自身改革,练内功发展。更多地想依赖优惠政策和政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高。而有不少国有企业,不仅善于在发展势头较猛时抓住机遇壮大自己,也学会了在加强宏观调控中寻找机遇调整自己,积累后劲。今天国有企业虽然面临困难不少,但仍有一个能否认识机遇和抓住机遇的问题,要作出回答。

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推动企业改革,还有大量细化工作要做。比如已经提出的减轻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问题,如何解决企业的历史欠债、负债率高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可操作的细则和措施。既做到减劲企业的负担,又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一环跟不上,企业改革也难以到位。

不同的企业都有能不能抓住机遇的考验。国务院选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百家企业,要积累经验。省市、行业的试点及试点以外的企业也有自己改革的重点,比如探索理顺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改革试点;探索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改革试点;探索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试点等;这些都是要探索解决企业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具体途径和方式,都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遇只是有了突破的可能性,必须进行艰难开拓,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有才识和胆略的企业经营者应当有此眼光。

改革的春风正浓,愿国有企业,高挂云帆,长风破浪!

(正名鼓劲篇到此结束)
国有企业:时而破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