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改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论文_陈盛女

领悟课改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论文_陈盛女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 陈盛女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与之相应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又要求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于是,这就务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并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那么如何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

首先在理念上对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同样他们也具有潜在的发现能力,其思维方式具有教师甚至研究人员的特征,在他们身上重复人类数学的发现活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儿童时代以超乎寻常人的思维发现了“1+2+3+…+100”的计算方法而迅速计算出结果)。

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也同样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着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而其特定的生物和社会文化氛围,又导致着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学习的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他们是知识的发现者。然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反复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所有知识的学习过程须得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通过其自身的再创造活动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知识。

记得布鲁纳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知识都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一个年龄的学生。试想,任何一个知识如果都能以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一定能被学生接受而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象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灌输”、“填鸭式”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改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协作等新型的学生方式。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需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一轮课改的数学教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能够更好地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客观事物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认识数学、体验数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中除了数、式的相关计算外,学生还可以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比较、位置与顺序、规律与统计、空间与图形等丰富的现实世界,学生能够真正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所学的就是身边的数学,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很乐意学习。

新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形式呈现教材,这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以观察、操作实践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多地方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思维非常活跃,情感体验也非常好。

与此同时,新教材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新教材中出现了不少的开放型问题和开放题,其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也不唯一……等等,这一切都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很多的教育专家都肯定地说大多数学生学习了这本教材,将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慧,综合素质能力更强。

但在创造地使用教材时,我认为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教材只是课程标准的载体,二是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环境、社区文化生活等都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教者必须依据学生需要及本校实际,“因材施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情感教学,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教育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学习数学。

1、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2、多看一些例题。

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学生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学生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如何看例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②要把想和看有机结合起来。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③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看例题要循序渐进,同“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学生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这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论文作者:陈盛女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领悟课改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论文_陈盛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