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_张彩萍

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_张彩萍

摘要: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有懂得付出爱和学会爱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工具。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发展;爱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从事语文教学近十年来,笔者更是深有体会,如果说学好理科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那么学好语文则需要我们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笔者下乡支教那一年,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乡下教学条件差,但学生为人处事的诚恳朴实、学习态度的勤奋认真,深深地感染着笔者,让笔者全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笔者和学生相处得都很融洽。但在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棘手的事情。九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姜孟之的《一双手》,这是一篇赞美劳动者的文章,它通过两次对手部的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凸显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从而升华主题:这双手所折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在备课时,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如借手写人的手法,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因为是一篇自读课文,难度相对小,课堂教学进行得有条不紊。笔者把教学重难点放在通过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上,让大家借鉴“一双手”的方法,来写活一个你熟悉的人,就在大家都认真进行课堂作文片断练习时,突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妈呀,闰土的手和张迎善真有一拼”,突如其来的响动打破了教室的宁静,“闰土?”“60页,你看看”“就是就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有人故意捣乱,就大声说:“同学们安静,谁说闰土的手和张迎善有一拼的?”笔者本想着始作俑者肯定是平时就调皮的男生,没想到站起来的却是成绩很好、学习也认真的张杰浩,他怯怯地看着笔者,“不是让你写熟悉的人吗?”“老师,我把作业写完了。”“写完了可以看看书啊?”笔者强压着火气,“记得咱们上过的课文里也有人物图片,我就翻着看,一下子看到闰土,就觉得他的手和张迎善一样,我就情不自禁说出来了,我……”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同学也小声附和:“我也觉得很一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听他们说着,笔者也翻到了60页,那是鲁迅文章的一幅插图:年老沧桑的闰土和躲在他身后怯生生的孩子,闰土满脸的皱纹,一双关节突出的粗糙大手格外显眼。仔细对比,和张迎善的手还真有点像。顿时,笔者举棋不定,是惩罚这个犯无心之过的学生维护师道尊严,还是借学生的发现另辟蹊径挖掘课本含义,笔者迅速思考着,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大家用词语描述闰土手的特点”,也许是课堂有了新发现,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回答也出乎笔者的意料。

“你们说闰土和张迎善的手有一拼,大家想想,同样是一双辛勤劳作的大手,同样的血汗付出,他们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更活跃了,有的学生情绪很激动,主动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他们一个是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奴才,一个是新中国的人民”……“对!他们一个生在旧社会,一个长在红旗下,一个是麻木冷漠的闰土,一个是受人尊敬的全国劳模”,有了前面的铺垫,笔者趁热打铁,告诉学生新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地位提高了,那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爱国、为国争光应该是青少年的责任。笔者认为如果平时生硬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但在此情此景中,孩子们接受的认识是那么得自然。笔者当即对张浩杰同学进行了表扬,他脸上洋溢着很自豪的表情,一场危机也让笔者不露痕迹地化解了。

课后笔者深深反思,这节课虽然偏离了笔者既定的重点,但这堂课的收获更有其价值。 如果笔者当时冲动,没有换个角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节课将怎样收场?幸运的是笔者因势利导,用爱成就了精彩的一节课。

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爱是教师真诚的赞美,它能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学习上的热情,唤起他们强烈的进取心。爱是人性化的批评,教育理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在教育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评是工作“艺术”而不是情绪“发泄”,用爱的教育会事半功倍。现在班里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就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批评氛围,可以缓解学生因犯错误而导致的抵触心理。尽管我们的批评有时会有切肤之痛的感受,但有爱为前提,掌握批评的艺术,学生最终会领悟教师的用意。

无论是爱祖国、爱亲人,还是爱生命、爱大自然,爱的旋律都是语文课本的主旋律。在平时的课堂上,笔者就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讲《我与地坛》时,说到母亲的隐忍的厚爱,许多同学泣不成声,笔者认为是生活中相似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共鸣,笔者就因势利导,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亲情,一节课我们一会哭一会笑,虽然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但在学生的周记里,他们都说这是一节让他们难忘的课。记得当时笔者是这样引申的:面对居高不下、逐年攀升的青少年犯罪,面对骇然听闻、冷漠残忍的未成年凶手,如果他们曾经接受过爱的教育、有被爱的感受、有对生命的爱的敬畏,他们是不会走上这样的不归路的。

总之,师德是教师之本,师爱是师德之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对于现在的或是未来的生活,我们都渴望诗意地栖居。对于现在还有未来的语文教育,我们同样渴望艺术地走向。语文教师不能缺失爱的艺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语文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工具。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沁水中学 048200)

论文作者:张彩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_张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