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

吴志刚[1]2003年在《几丁质/壳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室从浙江省滩涂淤泥筛选了一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的菌株CJ-5,经鉴定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通过对Aeromonas sp. cJ-5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其最佳产几丁质酶的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7,几丁质底物浓度2.5%,500mL摇瓶的培养基装量为100mL;最佳产壳聚糖酶的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6,壳聚糖底物浓度2.5%,摇瓶装量为125mL。在3升发酵罐中以几丁质为底物进行发酵,几丁质酶活力可达0.41U/mL,壳聚糖酶活为1.5U/mL。通过对硫酸铵沉淀获得的粗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与壳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6℃与56℃,其最适反应pH都为7.0。两种酶在5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容易失活。通过非变性电泳和SDS-PAGE的分析,确定了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分子量为250kD,壳聚糖酶的分子量为50kD。通过以几丁质为底物的发酵液试验表明,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抑制真菌以及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

胡远亮[2]2007年在《产壳聚糖酶菌株的选育及产酶发酵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粘度快速测定以及薄层层析(TLC)分析,从自然界中分离到3株产内切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3株均归属于Mitsuaria sp.,分别命名为013、和281。其中,Mitsuaria sp.141的产酶能力最强。以Mitsuaria sp.141为出发菌株,先后进行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到菌株Mitsuaria sp.141-2,其壳聚糖酶活力提高了30.01%。连续传5代,每代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对Mitsuaria sp.141-2发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产酶工艺:可溶性壳聚糖0.50%、装液量100 mL(500 mL叁角瓶)、起始pH值7.0、接种量2%、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力达3.631 U/mL。在10 L容量的发酵罐中扩大培养,装液量7 L、通气量1 vvm、搅拌速率200 r/min、温度30℃,培养36 h壳聚糖酶活力达最高值3.258 U/mL。TLC分析表明,壳聚糖的酶解产物中有壳二糖或其它壳寡糖存在。用乙酰丙酮法测定产物壳聚糖的数均分子量,结果表明,1.5%的壳聚糖胶体溶液与粗酶液体积比15:1,37℃、作用30 min,产物数均分子量降到10921。保持作用条件不变,改变体积比为10:1、5:1、2:1、1:1和1:2,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逐渐变小,分别为5683、3018、1247、779和747。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心超滤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初步纯化了Mitsuaria sp.141-2壳聚糖酶,该酶为诱导酶,分子量33.6 kD,最适作用pH值为4.0,最适作用温度为37℃~42℃,在45℃以下、pH4.0~pH8.0的环境中较稳定。

张子瑞[3]2016年在《一株产壳聚糖酶的海洋菌株Y-116的鉴定、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文中提出壳聚糖酶可以将壳聚糖水解为壳寡糖,是生物医药、日常洗化、食品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工业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从一株分离自黄海海域的产壳聚糖酶菌株出发,通过筛选得到高产菌株Y-116,对菌株Y-116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鉴定,以及发酵培养基成分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发酵粗酶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和乙醇分级沉淀法),利用制备的壳聚糖酶进行了酶学性质和稳定性研究,以期为将来壳聚糖酶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1.本文以壳聚糖酶为研究对象,叙述了产壳聚糖酶菌种筛选的主要方法,优化了菌株Y-116产酶发酵培养条件,使得菌株产酶能力得到提升;并利用粗纯化的酶,探究了该菌所产壳聚糖酶的酶学性质。2.本文利用透明圈法初筛,再通过摇瓶培养,对比酶活力值,复筛挑选出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再通过连续传代培养、测定酶活,观察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最后筛选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Y-116。通过对菌株Y-116进行形态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菌株Y-116的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有芽孢;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状为规则的圆形,略微凸起,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有粘性且易挑起,随着时间的增加,菌落中间略呈现皱缩状,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为细长杆状。再结合16S r DNA测序结果及亲缘性对比分析,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产壳聚糖酶菌株Y-116属于芽孢杆菌属。3.为获得较高壳聚糖酶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菌株Y-116发酵培养基各组分和各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氮源、碳源、金属离子、Na Cl浓度、酵母浸粉浓度、初始p H、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8个单因素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对比酶活力值,选择相对酶活最高的组别,最终得到各培养组分的最优结果为:乳糖为35 g/L,豆饼粉为30 g/L,培养基初始p H为5.0,Mg~(2+)为2 mmol/L,Na Cl为5 g/L,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96 h,5%的接种量。再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了豆饼粉浓度、培养基初始p H和Mg~(2+)浓度是影响产酶量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及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优值,即豆饼粉浓度为39.43 g/L,培养基初始p H为5.94,Mg~(2+)浓度为2.05 mmol/L,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5倍。4.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和乙醇分级沉淀法进行了酶的初步分离纯化,进而探究了制备的壳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最优条件下酶活回收率在87%,酶比活力51.65 U/mg,纯化倍数为4.3;乙醇分级沉淀法最优条件下酶活回收率在60%,酶比活力32.7 U/mg,纯化倍数为2.7,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效果明显优于乙醇分级沉淀法。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结果:在40~55℃条件下,该壳聚糖酶水解反应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快,酶促反应速率和相对酶活在55℃时达到最高值;酶液在30~50℃的温度环境下放置1h,可以保持较高温度稳定性,尤其是当酶液保温温度处于50℃以下时,该酶酶活力的保留值可以超过90%,说明该酶在此温度区间内温度适应性较好,但当保存温度升至60℃时,该酶活力出现部分损失的情况,保温温度超过70℃时,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该酶基本失去酶活。最适作用p H和p H稳定性结果:在碱性的环境下,壳聚糖酶表现出较低的酶活值和不稳定性,在p H较低的酸性环境中,该酶的酶活力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好的酶活稳定性,当反应环境的p H处于5.5时,达到壳聚糖酶相对酶活力值的峰值。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影响结果:Li+、Ca~(2+)、Al3+能够对壳聚糖酶的酶活产生轻微抑制;Zn~(2+)、Co~(2+)、Fe~(2+)、Cu~(2+)对该壳聚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Mg~(2+)、Mn~(2+)、Ba~(2+)离子则能够提高该酶的催化水解活性。总之,该壳聚糖酶酶学性质的探究,显示出该酶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潜力。

石会会[4]2014年在《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壳聚糖降解酶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生物酶法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氨基葡萄糖具有反应温和,产物均一,无污染等特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壳聚糖酶和外切氨基葡萄糖苷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选择含有虾蟹丰富的海滩作为分离源,采用以水溶性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平板进行初筛,摇瓶发酵培养进行复筛,DNS法测定酶活力,选出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A502,通过形态学鉴定,16S rDNA鉴定,初步鉴定出该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2)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完成了菌株A502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得出产壳聚糖酶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w/v):1.0壳聚糖+0.1葡萄糖,1.0硫酸铵,0.14K2HPO4·3H2O,0.5NaCl,0.13MgSO4·7H2O,0.03KH2PO4,0.3酵母浸粉;培养基起始pH为5.5,以4%(v/v)的接种量,在30℃下发酵培养96h,发酵上清酶液的活力,最高可达到124U/mL,高于其它菌株的壳聚糖酶活力。(3)通过对壳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酶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是6.0,壳聚糖酶热稳定性不高。Mn2+对壳聚糖酶有显着的激活作用,Cu2+、Fe2+、Fe3+则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a2+的浓度是5mmol/L时,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着。SDS严重抑制酶活性,而EDTA对酶活性的抑制较弱。(4)通过对壳聚糖酶酶解条件的研究,得出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在12mL的总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底物浓度为10%(w/v)的壳聚糖醋酸溶液10mL,0.4mL酶解液(45U/mL酶液),H2O1.6mL,50℃反应6h。(5)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将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外切氨基葡萄糖苷酶进行克隆,并将基因PF0363连接到表达载粒pET15b上,构建重组质粒pET15b-PF0363,并将其在E. coli BL21-codonPlus(DE3) RIL中表达,得到可溶性重组蛋白,发现该蛋白有很好的耐热性;通过TLC层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对壳聚糖有降解作用,最终降解产物为氨基葡糖糖,表明PF0363经过异源表达后仍有活性。

冯俊丽[5]2004年在《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文中指出从自然界筛选到一批几丁质/壳聚糖酶产生菌株,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质,将一株高产壳聚糖酶菌株C-28归为细菌域、变形杆菌门、β-变形杆菌纲、伯克霍尔德氏菌目、伯克霍尔德氏科。研究确定C-28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3℃、壳聚糖浓度2%、接种量2%、pH6、装量300ml。在此培养条件下,48h时摇瓶中发酵液的最高酶活力可达3.81 U/mL,是迄今所见报道中最高的发酵液酶活力水平。通过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纯化了C-28壳聚糖酶,该酶的分子量为34.9kD,最适反应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6℃,在45℃以下、pH 5.0—8.0的环境中比较稳定,Mn~(2+)、Mg~(2+)、Na~+、K~+对该酶的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Cu~(2+)、Co~(2+)、Fe~(3+)、Fe~(2+)对它具有抑制作用。薄层层析对酶解产物分析表明该壳聚糖酶对底物的作用方式是内切型。此外,还对CJ-5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与壳聚糖酶进行了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张翔, 张彦昊, 刘孝永, 辛雪, 王易芬[6]2018年在《产壳聚糖酶菌株ncps116发酵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文中指出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产壳聚糖酶菌株ncps116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条件为:粉末壳聚糖15g/L,硫酸铵30g/L,初始p H 6.0,温度32℃,发酵时间72h,500m L叁角瓶装液量120m L,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壳聚糖酶活力达43.89U/m L。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菌株发酵液中的壳聚糖酶进行了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酶经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为4.37万。该酶酶促反应最适p H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6和50℃,在低于40℃、p H 3.6~5.6范围内较为稳定,5mmol/L的Mn~(2+)对该酶酶活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Cu~(2+)、Ni~(2+)、Fe~(3+)、Ag~+对该酶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壳聚糖酶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_m)为11.10mg/m 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1.38μmol/(min·m L),对底物表现出较强的专一性。此外,该酶能够抑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的生长。

夏祥[7]2015年在《产壳聚糖酶/甲壳素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壳聚糖酶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壳素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残基经过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天然多糖,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也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壳聚糖是甲壳素部分或者全部脱乙酰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自然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多糖。由于甲壳素和壳聚糖不易溶解,大大地限制了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它们的低聚糖克服了这一缺点,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生理活性,如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专一性酶法降解甲壳素和壳聚糖来制备低聚糖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聚合度均一,环境污染小等。自然界的微生物是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的主要来源,因此,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高产甲壳素酶/壳聚糖酶菌株和提高微生物的产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透明圈法从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筛选到一株产壳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进行16S r RNA、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经过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cereus HMX-21。利用单因素实验对HMX-21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采用P-B设计和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水平。以获得的最优组合进行发酵产壳聚糖酶,离心取上清液,加入7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使用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柱脱盐、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壳聚糖酶并研究酶学性质。采集甲壳素工厂所排放的废水中和土壤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可以产生甲壳素酶的菌株,经过16S r RNA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命为Aeromonas sp.D5。采用紫外诱变和Li Cl诱变对甲壳素酶产生菌株D5进行处理以提高酶活。实验结果如下:1蜡状芽孢杆菌HMX-21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转速180 r/min,发酵最适时间96h,初始p H 6.5,接种量6.0%,装液量100m L/250m L,发酵温度35℃;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胶体壳聚糖3.45g/L,酵母粉18.26g/L,K2HPO4 0.6g/L,KH2PO40.45g/L,Na Cl 2.5g/L,Mg Cl2 0.5g/L,在此最佳条件下壳聚糖酶活为14.88 U/m L。2利用SDS-PAGE测定纯化后壳聚糖酶的分子量,约为43k D,其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p H值5.5,在25℃~55℃范围内稳定,p H值4.5~7.0范围内稳定,Mn2+促进酶促反应,EDTA,Ba2+,Co2+和Cu2+抑制酶活,最适底物胶体壳聚糖。3以气单胞菌D5(0.9 U/m 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一次紫外诱变,确定照射时间为10s,得到菌株UV1-7,酶活为1.33 U/m L。以菌株UV1-7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二次紫外诱变,最适的照射时间为15s,获得菌株UV2-7,酶活为2.84 U/m L。以UV1-7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了二次紫外-Li Cl复合诱变,紫外照射时间15s,得到菌株UVL-7,酶活为3.48 U/m L,是出发菌株的3.87倍。通过遗传稳定性实验证明菌株UVL-7酶活较稳定,命名为HMX-16。

朱利平[8]2011年在《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产壳聚糖酶发酵条件及酶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所报道的壳聚糖酶的酶活力普遍偏低、真正产酶量大且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很少、商品壳聚糖酶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以得到具有工业化潜在应用价值的酶源为目标,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获取新颖的产壳聚糖酶的海洋真菌一株,对该菌所产壳聚糖酶进行了发酵条件、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为大规模微生物产壳聚糖酶的生产及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⑴通过菌落的形态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和rDNA-ITS相结合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项指标进行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标记为:Penicillium oxalicum PCS-7。这是首次发现该菌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⑵对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①采用寡营养培养基(蛋白胨9 g,葡萄糖10 g,壳寡糖10 g,pH 7.2,海水)进行发酵研究,发现Penicillium oxalicum在改良后的寡营养培养基中的生长量和产酶量基本不受营养条件贫瘠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菌发酵产酶所需培养基中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而不必添加额外的无机盐成分,这样可以省掉在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盐,同时可以减少发酵时所需的淡水消耗量,降低发酵培养基成本。②本研究进一步尝试多种廉价原料进行发酵产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培养基成分(g/L):黄豆粉25 g,壳寡糖14 g,海水,pH值自然;在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50 rpm条件下,培养4 d,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为8.5 U/mL。本研究显示:可以利用黄豆粉海水培养基进行发酵产壳聚糖酶,该培养基的成本不足原发酵培养基的5%,大大降低了壳聚糖酶产生菌培养基的成本。⑶壳聚糖酶的纯化研究中发现,Penicillium oxalicum在采用黄豆粉培养基进行发酵的过程中,分泌胞外壳聚糖酶。发酵液经过冷冻离心后,胞外酶液即为相对较纯壳聚糖酶液;SDS-PAGE电泳检测该壳聚糖酶分子量为42 kDa。⑷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适宜的反应条件:温度为50℃,pH值为6.0,添加Mg~(2+)、Mn~(2+)和Ca~(2+)对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具有较好的低温稳定性和较强的耐酸性;酶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度Vmax=0.05 mg/(mL·min),米氏常数Km=9.02 mg/mL。

孙菲[9]2006年在《华丽曲霉JH01壳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实验室筛选到一株壳聚糖酶产生菌株JH01,能产生活性较强的壳聚糖酶。本研究以JH01为出发菌株,对壳聚糖酶的产酶影响因素、纯化、以及酶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该壳聚糖酶产生菌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该菌株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目从梗孢科曲霉属华丽曲霉(Aspergillus ornatus)。通过对影响华丽曲霉JH01产壳聚糖酶的单因素分析,得到液态发酵生产壳聚糖酶的最适产酶条件为:A_1 1.5%,B_5 1.0%,起始pH5.5,接种量15%,500mL摇瓶装量150mL,培养温度36℃,160r/min培养60h。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后酶活力最高达26.03U/mL。通过蔗糖浓缩、DEAE Cellulose 52柱层析,从华丽曲霉JH01发酵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壳聚糖酶,经SDS-PAGE鉴定分子量约为30kDa。以壳聚糖为底物,对该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壳聚糖酶为内切酶,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55~70℃之间保温30 min酶活保存70%以上,80℃保温30 min酶活力仍保留40%,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壳聚糖酶在pH3.5~7.0之间保持稳定,在碱性范围内不稳定,最适反应pH为4.0。Cu~(2+)、Zn~(2+)、Hg~(2+)对壳聚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Fe~(3+)、CO~(2+)、K~+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而Ca~(2+)有一定的激活作用。EDTA和硫脲对壳聚糖酶活力影响不大,表面活性剂SDS对酶活影响较大,使酶活丧失80%以上。NBS浓度增大,酶活降低。以壳聚糖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4.16g/L,最大反应初速度为5.0736 mmol·L~(-1)min~(-1)。该壳聚糖酶只能降解壳聚糖,不能降解几丁质、羧甲基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

王杉杉[10]2016年在《壳聚糖酶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壳寡糖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分子量在500-10000之间,水溶性比壳聚糖好,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和农业领域中。壳寡糖的制备可分为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和酶降解法。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壳寡糖生产仍然采用酸降解或氧化降解方法,其生产工艺复杂,对环境污染大,产品分子量大,溶解性和生物活性低。而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整个降解过程中无其他反应试剂的加入、不至于发生其它副反应、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易于控制、壳寡糖得率高、不造成环境污染。本研究所用的高产壳聚糖酶的微生物菌株是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出的,经过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SHS-0903,提取此菌种壳聚糖酶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以大肠杆菌BL21为宿主转化表达,获得了工程菌,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其最适产酶培养基。在此培养条件下,经过破壁离心后的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500U/m L。发酵粗酶液经离心,20%-70%硫酸铵盐析后经浓缩得到壳聚糖精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酶解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在4.8,该酶在60℃以下稳定,4℃冷藏30天后酶活保持在90%以上。Mn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Cu2+,Fe3+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该壳聚糖酶为专一性内切酶,此酶的比活性比己知的壳聚糖酶酶活都要高,应用此酶使得酶法生产壳寡糖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研究了壳寡糖的酶法生产条件,分别考察了酶促反应中温度,pH,底物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8-5.3,壳聚糖浓度6.5%,壳聚糖酶加入量10U/g的条件下,反应温度53-57℃,酶解反应时间为100min,经离心浓缩喷雾后得到壳寡糖。检测了其部分质量标准。具体如下:外观:淡黄色粉末,pH5.74,水不溶物:0.015%,水分:10.1%,灰分:1.7%,色度:5800,平均分子质量:1920,得率为97.2%。

参考文献:

[1]. 几丁质/壳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D]. 吴志刚. 浙江大学. 2003

[2].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选育及产酶发酵工艺研究[D]. 胡远亮.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3]. 一株产壳聚糖酶的海洋菌株Y-116的鉴定、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D]. 张子瑞. 上海海洋大学. 2016

[4].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壳聚糖降解酶类研究[D]. 石会会. 齐鲁工业大学. 2014

[5].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D]. 冯俊丽. 浙江大学. 2004

[6]. 产壳聚糖酶菌株ncps116发酵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J]. 张翔, 张彦昊, 刘孝永, 辛雪, 王易芬. 化工进展. 2018

[7]. 产壳聚糖酶/甲壳素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壳聚糖酶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D]. 夏祥. 湖北工业大学. 2015

[8]. 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产壳聚糖酶发酵条件及酶性质研究[D]. 朱利平. 华侨大学. 2011

[9]. 华丽曲霉JH01壳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 孙菲. 广西大学. 2006

[10]. 壳聚糖酶的制备及应用[D]. 王杉杉.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标签:;  ;  ;  ;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