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化学工业论文

  • 甘薯抗氧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甘薯抗氧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郭咪咪[1]2013年在《紫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以紫色甘薯(紫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的方法从紫薯中提取粗多糖;对提取的粗多糖先经过初步的粗分离,达到初步脱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色素和无机盐等杂质的目的;再经过离子交换柱分离,选择一个较优的多糖组分合并收集;收集的...
  • 低能离子注入大肠杆菌诱变选育的研究

    低能离子注入大肠杆菌诱变选育的研究

    张宁[1]2004年在《低能离子注入大肠杆菌诱变选育的研究》文中认为离子束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诱变技术,它是通过将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体内,来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并将它用于遗传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一种综合技术。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它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掌握低能离...
  • 芽孢乳杆菌发酵葡萄糖制备D(-)-乳酸的研究

    芽孢乳杆菌发酵葡萄糖制备D(-)-乳酸的研究

    丁子建[1]2004年在《芽孢乳杆菌发酵葡萄糖制备D(-)-乳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芽孢乳杆菌发酵工艺的研究,建立一条产物光学纯度高、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D-乳酸生产路线。D-乳酸是重要的手性中间体与有机合成原料,是多种手性物质的前体,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和高效低毒农药及除草剂...
  • 红曲霉发酵及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红曲霉发酵及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孙佰申[1]2004年在《红曲霉发酵及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曲霉所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除Monacolins外,尚含有麦角甾醇(Ergosterol)、γ-氨基丁酸(GABA)、多糖等,均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优化红曲霉发酵产Ergosterol、GABA的工艺...
  • 洋葱油的提取技术研究

    洋葱油的提取技术研究

    王强,曹爱丽,王苹,张春雪[1]2001年在《洋葱油的提取价值及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洋葱的开发价值,指出了洋葱油可以作为医疗保健药品,对防治动脉硬化、降血压、抗糖尿病、抵抗传染病等都具有良好的功效。并分别用蒸馏法和溶剂法研究了洋葱的提取技术,平均出油率在3‰左右。李丽梅[2]2004年在《...
  • 天冬氨酸转氨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天冬氨酸转氨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朱姝[1]2004年在《天冬氨酸转氨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认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可以催化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反应。本论文对大肠杆菌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天冬氨酸转氨酶进行分离纯化,比活提高84.16...
  • 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植物甾醇的分离提纯及功能研究

    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植物甾醇的分离提纯及功能研究

    何胜华[1]2004年在《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植物甾醇的分离提纯及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甾醇是一种结构类似于胆甾醇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不皂化物中,天然植物甾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研究显示,摄入植物甾醇与人群许多慢性病的发生率较低有关,...
  •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香草醛的中试研究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香草醛的中试研究

    王明君[1]2004年在《微生物转化法生产香草醛的中试研究》文中指出朱红密孔菌生产香草醛的原料香草酸的来源可以由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SW33)转化天然底物阿魏酸得到。前期对生产阿魏酸的天然原料进行了筛选,米糠为较好的提取原料。根据米糠对几种水解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碱法和酶...
  • 用于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用于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郭亮[1]2004年在《用于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文中提出茶氨酸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它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成分,并且可缓冲咖啡碱的苦味和茶多酚的苦涩味,因此可作为改善食品风味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饮料和食品中。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可...
  •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

    吴志刚[1]2003年在《几丁质/壳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室从浙江省滩涂淤泥筛选了一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的菌株CJ-5,经鉴定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通过对Aeromonassp.cJ-5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其最佳产几丁质酶的条件为:培养温...
  • 乳糖酶高产菌株分离筛选、发酵产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乳糖酶高产菌株分离筛选、发酵产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李兴峰[1]2004年在《乳糖酶高产菌株分离筛选、发酵产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产乳糖酶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发酵工艺和酶学性质,发现:(1)通过产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的乳糖酶高产菌株筛选方法:以ONPG作为产酶指示物,采用0.2ml的离心管为初筛工具;确定了合理、...
  • 菊粉酶高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菊粉酶高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瑞玲[1]2004年在《菊粉酶高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菊粉酶的高产菌株Asp.nigerM89、Asp.nigerH8和突变菌株Asp.nigerUγ-2为研究对象,对叁株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菌株形态学研究、菌株所产酶系的研究和菊粉酶基因序列的研究。在菌株形...
  • 氨法制备铁黄颜料工艺研究

    氨法制备铁黄颜料工艺研究

    汤瑞湖[1]2004年在《氨法制备铁黄颜料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工业副产的固体渣。对硫铁矿烧渣进行综合利用既可回收资源,又可减少烧渣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得的高质量FeSO_4·7H_2O来制备性能优良的氧化铁系颜料,可开辟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的新途径。本研究以广东云浮硫...
  • 耐高温绝缘涂层的技术研究

    耐高温绝缘涂层的技术研究

    王李军[1]2004年在《耐高温绝缘涂层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特殊用途的耐高温绝缘涂层,该涂层用于提供金属丝与金属底材之间的绝缘。通过对技术指标和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耐高温绝缘涂层实际上是由两种涂层组成,分别为底层和面层。底层是需要在600℃进行热处理的耐高温...
  • 回转窑煅烧钛白热能利用分析

    回转窑煅烧钛白热能利用分析

    雷立新[1]2004年在《回转窑煅烧钛白热能利用分析》文中指出硫酸法钛白生产中,水解得到的偏钛酸经过洗涤、盐处理等工序后,再经过回转窑煅烧得到钛白粉产品。目前煅烧流程采用真空转鼓过滤机初步脱水后,固含量35%的偏钛酸浆料在窑内完成脱水、脱硫、晶型转变以及粒子成长过程,形成颜料粒子,整个停留时间为14...
  • 胺基/环氧型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的研制

    胺基/环氧型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的研制

    曾建国[1]2004年在《胺基/环氧型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的研制》文中提出本工作以马来酸酐和乙二胺为原料,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带有双键的不饱和伯胺(UPA),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了表征。不饱和伯胺、(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单体进行了乳液共聚,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及用量、UPA用量等因素对乳...
  • 水溶性3H-吲哚菁型生物荧光标示染料的研究

    水溶性3H-吲哚菁型生物荧光标示染料的研究

    王丽秋[1]2003年在《水溶性3H-吲哚菁型生物荧光标示染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方法。生物分子的荧光标记是继同位素标记后出现的快速方便的生物分子分析手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基于荧光标记的DNA自动测序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但...
  • Thermoascus aurantiacus木聚糖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

    Thermoascus aurantiacus木聚糖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

    鄢永亮[1]2003年在《Thermoascusaurantiacus木聚糖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木聚糖酶是一类重要的木糖苷键水解酶,对于水解植物纤维原料中的半纤维素有着重要作用。木聚糖酶用途广阔,已在造纸、食品和饲料等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副产品产生,这...
  • 胺基化壳聚糖微球吸附阴离子偶氮染料的研究

    胺基化壳聚糖微球吸附阴离子偶氮染料的研究

    洪爱真[1]2003年在《胺基化壳聚糖微球吸附阴离子偶氮染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再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在壳聚糖微球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胺基,使其结构中的胺基含量上升,碱性增强,成为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然后,从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两个方面评价了胺基化壳聚糖微球吸附剂...
  • 生物合成谷胱甘肽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生物合成谷胱甘肽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贾建萍[1]2003年在《生物合成谷胱甘肽及其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碘量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这3种方法对谷胱甘肽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效果最好,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3%以下,具有平行性好、稳定和灵敏的特点,适合于性状不稳定的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