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都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环境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全国的环境状况和城市的环境状况

1.1全国的环境状况

全国的环境形势如果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环境状况或说环境质量形势非常严峻;一句话是环保工作的总体形势是非常好的。

80年代末,国家科委组织过一个科研课题,当时对全国环境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但是,在去年和今年初,我们认真研究了全国的环境形势,得出的结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由原来的全国环境污染形势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开始向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过去是总体在恶化,现在是总体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基本控制,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二是污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工业污染在整个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在下降,生活和农业污染比重在上升;三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四是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还在加剧。

为什么说环境污染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呢?这里先列举几个数字。我们确定的12种主要污染物,水是8种,大气是3种,固体废物1种,全国的污染排放物总量1999年比1995年分别减少了10%~15%。这说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再从城市的大气状况全国的平均值看,TSP和二氧化硫(SO[,2])都呈缓慢下降趋势,比80年代都有明显好转,只有氮氧化物(NO[,x])在少数城市有所上升。这就是说排污总量得到了基本控制。

为什么说污染结构发生变化呢?过去,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污染成分的70%,甚至更高,这个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从去年的统计数字看,全国的污水排放量是401亿吨,工业污水占到197亿吨,生活污水占到204亿吨,生活污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的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之一的COD,工业去年的排放是692万吨,而生活污水中COD排放是697万吨,也首次超过工业,说明工业污染在整个环境污染中占的比重开始下降,而生活和农业的污染比重开始上升。这和多年环保工作以抓工业污染为主,而抓城市生活污染相对较弱是分不开的。现在工业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7%了,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还不到30%。再有,造成湖泊海域污染的主要是氮和磷的面源污染。

为什么说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相当大。诸如,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现在仅次于美国,中国约是31.9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美国是54.7亿吨,占世界排放量的24%。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使用量和生产量在世界都占第一位。江河污染也很重,七大水系里能够达到3类水体以上的河段只有38%,大概是1/3;还有1/3是4类、5类水;剩下的1/3是劣5类水,占36%,这些水已经失去了使用的功能;大的淡水湖泊75%以上都是富营养化,应该说我们的江河污染还是很严重的。

为什么说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里也举几个数字说明,水土流失面积367.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这个数字不算太可怕,可怕的是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荒漠化面积是262万km[2],每年新增2460km[2]。当然,荒漠化面积和水土流失面积有些重叠,如果不重叠把两项加起来计算就是600多万km[2],不得了了。还有就是水生态平衡失调,有同志形容说,我们是水多了(水灾)、水少了(旱灾)、水脏了(污染)。

生物多样性破坏是又一个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是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中国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上有不同的排名,有的说中国排在第8位,有的说中国排在第3位,说在北半球中国是第1位。有一位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物多样性首席科学家,他提出世界上有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其中有中国,排在第8位。主要指标是我国高等植物种类在世界上居第3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而他们主要是热带雨林较多。我国生物多样性有很多特点,如特有种多;区系起源古老,有一些非常古老物种,比如大熊猫、白暨豚等;还有农作物和家畜家禽的野生种源特别丰富,比如水稻的原产地、大豆的原产地都在中国;我们的栽培作物、栽培植物、蔬菜、果树、花卉在世界上种类都是数一数二的。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基因工程的原材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生态系统的种类非常多,仅陆地生态系统(不算海洋)大概有600种,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第二个层次是物种的多样性,我国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比如鹤类有9种,全世界也只有15种。第三个层次是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由于遗传基因不一样,同一物种之间才会出现个体差异。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来源。正因为有野生稻,才有杂交裟的发明。基因的多样性对未来的新世纪非常重要。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破坏却很严重,我国高等的濒危植物和动物比例占整个高等动植物物种比例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我国不但环境状况严峻,而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据估计,仅污染损失即占GDP的3%~8%。中国科学家做的研究估计大致在4%~5%。世界银行在1995年估计,中国的污染损失(仅大气和水这两项)一年共540亿美元,占1995年当年GDP的8%。如果加上生态破坏可能达到12%,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这就是我国的环境状况。

1.2城市的环境状况

因人口集中、工业集中,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从城市的水环境看,国家监测控制的141个城市河段中,36%的城市河段为1~3类,64%为4类、5类和劣5类。也就是说,2/3的城市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水源的标准。国家大气质量标准分三级,一般居民区的环境标准是二级,工业区为三级。大气环境状况超过三级标准就很不理想了。我们有数据的338个城市中只有1/3城市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3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37个城市。城市还有噪音问题,我们大多数城市的噪音主要是交通干线噪音,目前超过国家标准70分贝的城市占41%;区域环境噪音平均超过国家标准55分贝的城市占61%。此外,还有城市垃圾问题也很严重。

1.3北京市的环境状况及其在全国所处的位置

北京的大气质量状况为:1999年的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值是364μg/m[3],这个指标超过国家的三级标准,国家三级标准是300μg/m[3]。二氧化硫是80μg/m[3]、氮氧化物是140μg/m[3],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北京市全年空气状况综合评价属于优和良的天数约占1/3,属于中等的和中等偏下的占2/3。北京与悉尼相比(1998年),悉尼是360万人口,北京已达到1130万人口,还不算流动人口;TSP年均值,悉尼是54μg/m[3],北京是367μg/m[3];二氧化硫年均值,悉尼是28μg/m[3],北京是90μg/m[3],是悉尼的4倍多。从这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差距,所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还确实得下点工夫。

还有一些重要指标国内没有监测或没有公布。比如颗粒物现在报的是PM[,10](即颗粒物直径是10μm),但国际上已做到2.5μm,因为大的颗粒在气管部分就被截住了,对人的危害不大,而微小的颗粒可以吸到肺很深的地方,并附着许多污染物,对人的危害更大。现在锅炉安装简单的消烟除尘设备一般除不掉这么微小的颗粒。

再有一个重要的大气指标咱们现在还没有做,就是挥发性有机物,如丙酮、甲醛、乙醛等污染物质。研究表明,北京大气中苯类物质含量偏高,如大气能见度比较差,除了大雨、刮风之后我们能看到西山,平常看不见。现在研究表明,能见度和空气中含细小的颗粒物及有机污染有密切关系。这些都说明,北京市的大气环境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和高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市的水环境情况大致是,全市每天排放废水近260万吨,其中生活污水占52%多一点,工业污水占47%多一点,生活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北京市有82条河段,共2160km长。检测72%的河段,其中58%不符合相应的功能水质标准。北京有17座水库,66%符合水质标准,有1/3不符合水质标准。地下水超标的占57%,超标的主要是硬度,北京的水的硬度高、易结垢,并不是其他有毒的物质。区域噪音平均是54.5分贝,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交通噪音有点超标,平均71分贝。

全国有46个环保重点城市,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有20几个指标。这46个城市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北京市的综合得分在46个中排第17位。综合得分中涉及几个方面,环境质量指标北京的名次是第26位,在46个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污染控制指标是第9位,是不错的,如污水处理厂建设较好;环境建设指标占第10位;环境管理指标占第5位。从整体来讲,北京市城市管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比较靠前,但环境质量指标比较靠后,总体在第17位,在46个城市中占中上水平。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与大都市建设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得比较早,但比较权威、比较全面的论述是在1992年的环发大会。在这之前,曾任挪威首相的布伦特兰夫人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为1992年的环发大会准备一个报告,题目是: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深刻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原意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叫可持续发展。

2.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道德观念之上,即人类是地球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地球是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迄今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又是渺小而脆弱的。我们对待自然的道德观念应该转变,人类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之神,不能主宰万物。我们应站在自然之中而不是在自然之上或自然之外,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

(2)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这样的价值观念之上,即必须维持国家总资本的存量。这个国家资本存量的概念,是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教授沃夫德提出的。他原是世界银行的高级顾问,是英国很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对一个国家来讲,要维持持续发展必须以国家总体资本不枯竭为前提,总体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也包括环境资本。过去我们提得多的是物质资本,包括金融,也提到人力资本,现在加个环境资本。三个资本总和不能枯竭,有时物质资本增加了但环境资本减少了,总资本有可能是负数。可持续发展就建立在总资本增加的基础上。别看盖了很多高楼,有很多物质财富,人的文化程度也高了,但资源却不断减少,环境不断恶化,总资本处在减少的状态,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世界银行现在的报告又加了一个社会资本,因测算很困难还没有具体测算。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维持国家总资本的存量上,新的价值观念不能简单看到有多少钱、多少物质、多少人力,也要看到环境因素、资源因素。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既要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要使各国、各地区,以至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不但我们这代人,还要让后代人与我们有同样的发展机会。这个发展不只是少数人、少数国家,大家都应该有机会发展。没有机会就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应该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均等,在我们这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机会应均等。这是代际之间的平等和同代人之间的平等,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4)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人类发展肯定要利用资源,而资源要合理利用,要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特别要按生态规律利用。资源可分成几类,我们通常讲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如太阳能至少在我们人类可看到的未来还是无限的,再如海洋的潮汐能、风能也可以理解成无限的;有限资源就是各种化石燃料和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矿物资源和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可再生资源,像水资源、动植物、微生物等。对于无限资源要充分利用,对有限资源要合理利用。要让可再生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其使用量就要小于可再生量,使之能够不断更新、不断利用,而不致于枯竭。对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和综合使用,这就是合理利用的原则。可再生和不可再生是在一定意义上讲,如矿石资源,铁矿石、铜矿石,通常我们将其归入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按照物质不灭原理,铁元素实际上不会消失,虽然矿石开采完了,我们还可以用废铁炼钢,其他金属矿都是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生物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是一种物种如果灭绝了就永远不可再生了,从这个意义讲,生物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在环境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大,因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更为重要。

(5)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探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积极的联系,制订使双方都受益的政策。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强调环境保护,或是强调经济发展,或是强调两者之间的矛盾,而是着眼于两者之间的积极联系,一旦发现就要积极推广,促进实施既利于发展又利于环保的政策,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总之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还是要发展,关键是发展方式不同,不应是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发展质量的提高。

2.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控制三个变量

最近,荷兰环境部长百篇文章的观点很有新意。她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控制三个变量:能源、生物多样性和空间。

首先,要可持续发展,能源必须可持续利用。能源要节约利用,因能源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对经济发展影响也很大。能源短缺,价格上去了,经济受影响;能源滥用了环境受影响。因此,能源是可持续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其次,她认为在可持续发展中生物多样性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很赞成。对全球环境问题有各种说法,我认为主要有四大类全球环境问题,一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二是臭氧层的破坏;三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四是海洋污染,特别是国际海洋的污染。只有这4个问题涉及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是全球性的。酸雨也好、热带雨林也好、荒漠化问题也好,都是局部地区、部分国家的环境问题。前面说的4个问题中的3个问题人类最终都能找到解决办法。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控制住,现在发达国家要在2008-2012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990年水平并有所减少,加上植树造林绿化好了,水能、太阳能、风能发展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以稳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问题现在已有了解决办法而且进展较快,发达国家已在1996年就停止生产和使用了,发展中国家有10年的宽限期。臭氧层可以逐步恢复和补上去。陆源污染可以解决的话,海洋污染就可以解决。唯独生物多样性问题找不到较好的解决办法。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一直在减少,物种的消失非常容易,而一个物种的产生却相当困难。这里涉及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非常单纯的系统就不稳定,系统复杂就比较稳定,这叫多样稳定性。物种丰富了,生态系统就比较稳定;物种简单了,生态系统就比较脆弱。举例来说,农田非常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袭,植树造林如果只种一种树木,就容易让病虫害侵袭。

最后,她提到空间的概念,理解就更抽象。就是说人类在地球生存的空间很有限,特别是城市空间就更有限。100km[2],1000km[2]就有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生活,生存空间怎么利用?通俗地讲,你是盖房子还是搞绿地、是造森林,还是搞农田,这都涉及到空间的布局。人占的空间多了,自然的空间就少了。空间的合理布局涉及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他还提到时间和质量的概念,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珍贵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这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过去人们大多是步行,应该说是最节约能源,但花的时间最长;后来骑自行车,可生产自行车要炼钢,炼铁。再后来坐小汽车,但汽车制造成本就高了,还需消耗汽油,时间却大大节省了。这是快节奏生活中,为争取时间而造成的资源大量消耗。可持续发展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经济增长有可能放慢,但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增长。世界范围内的这种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所在。如果我们还是走老路,靠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就抓不住这个机遇。

2.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过去叫田园城市或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就提出一个田园城市的概念,在中国像康有为曾提出类似问题,这在当时只是一种空想。现在也提倡生态城市,既要做到社会经济和自然能够协调,又使能量、物质、信息能够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在生态城市里,技术和自然能够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人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是专家作出的比较全面的诠释。生态城市与绿色城市还不完全一样,不光是增加一些绿地,是讲城市如何与自然间的和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建设健康城,实际上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世界上评出过一些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我1996年去时的直观感觉是这座城市挨着水边,有港口,水的资源很丰富。城市中间有一座山,山上全是绿地,山中有个湖泊,布局较合理,当然污染问题已经解决。那里有山有水有绿地,人口不太多,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我刚从芬兰回来,在赫尔辛基边上有一个小城叫埃斯波,是芬兰的花园城市。埃斯波市21万人口,面积也就上百平方千米。我去参观,车行在两边长满绿树的路上,草地茵茵犹如在郊外,市政府的招待所是一座如同乡间别墅的小房子,市长介绍说这就是我们的城市。21万人口分5个市区,我看了他们最大的市区,就有两个交叉路口,建筑都分散在树林中,没有高楼大厦,四五层就算高的了,居民住房全部在树林中。中国代表团经常问,怎么车走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到市里,其实这就是城市。人家取暖用电和天然气,空气不污染;城市污水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偏远的一家一户有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所以,国外的花园城市有很好的人口条件和环境条件。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可能好一点,威海、厦门、珠海、深圳等都是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质量相当好,但和人家与自然融合的概念比还是有差距的。

就北京市来说,还是要讲可持续发展,搞生态城市有很多制约因素,客观条件不具备。北京是个特大型城市,有1000多万人口,流动人口三四百万,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北京作为干旱缺水的城市,不像别的国家首都和真正的花园城市有水,淡水资源丰富,有大的淡水湖或在海边;也不像南方城市空气湿润,植被长得好。北京一到冬天,草也黄了,树叶也落了,地面也裸露了;空气中颗粒物也非常多,还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北面是山,主导风向是西北风,不利于大气扩散。北京很多自然条件限制了环境方面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3 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现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了2002年、2005年和2010年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对策。2002年环境质量要按功能区基本达标,2005年能够比较全面达标,2008年有些指标可以达到国际上大城市的水平,2010年能够全面达标。到2002年北京市的水、大气、垃圾治理就要花466个亿,本届政府要花这么多钱,今后还要花更多的钱治理环境。关于北京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协调,“十五”期间北京市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对策研究里提了7个方面,27项措施;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搞了30项措施,细而全面。展望今后50年,我就讲讲大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路。

3.1关于环境治理的建议

(1)能源结构的改变是解决北京城市大气污染最为关键的措施。要下决心,要用清洁能源,用电、天然气代替煤,部分地区还可以烧油。现在每年烧2650万吨煤,这么多煤在北京市冒烟,再怎么处理也不行。新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一条,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市政府可以决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的燃料,要求使用清洁能源,国际上也是这个经验。我们只要下决心完全可以做到。

(2)下决心上污水处理厂,下决心搞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即中水工程。下决心建设垃圾处理厂,没有捷径可走。当然污水处理厂应引进新技术,节省土地,节省投资,节省运转费,而且效果要好,这也是我们可以赶超的一个方面。

(3)下决心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地铁,发展轻轨,地面大量的立交桥应适当控制。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大量的立交桥建设有损城市面貌。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尤其首都很少有立交桥,特别是高架水泥路,不像美国、日本有很多立交桥。这是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北京从长远发展看,立交桥建设要极为慎重。要发展地铁,虽然地铁成本高,但到2050年,地下交通和轻轨、公共交通可能是大城市唯一的出路。北京现有汽车150万辆,我不是反对发展私人汽车,但城市发展重点是什么应该明确,不能犹豫。

(4)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污水处理要提高收费标准,而不应该完全由财政负担,否则建得起也运行不起。现在城市污水处理成本约为0.5元/吨,污水处理费一般家庭应该能负担的起。实际上收入越高的人用水越多,越穷的人用水越少;如果污水处理费用由财政负担,实际是鼓励用政府的钱补贴有钱的人过量用水。如果收了污水处理费,政府就可以放心建设,放心运行,污水处理的步伐会快一点。还有一些观念问题,过去重视上水,要收费,所以城市上水发展快,下水没人管。市政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要政企分开,要用市场化动作,不能只靠政府,但政府也不能不管,治理城市环境,特别是生活污染,职责还是在政府。

3.2关于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北京市应该建立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北京的现实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缺、水缺、空间拥挤,没有别的出路。要下决心建立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体系;要建立以节材、节能为中心的集约型的工业生产体系;要建立以节约运输力为中心的集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如何能节约资源、能源,节约土地,靠科学技术发展;如何适度消费,勤俭节约,都应认真研究。对北京来讲节水就非常迫切,我们要从思想上、政策引导上、宣传教育上、法规制度上、市场机制上,采取配套措施。此外,城市的建筑节能、太阳能应用、科学的供热体系等都有巨大的潜力,这样做对改善首都大气环境也有重要影响。总之要树立一种思想,人口多,缺水,土地面积、资源有限,节约也是一种高效的表现。

(2)城市的规划建设既要符合自身规律和经济规律,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如何让城市的规划建设符合自然规律,我想有这么几点,一是北京应尽量保存本地的物种。城市和郊区绿地既要考虑有自然的生态物种群落,又要有人工栽培的物种群落。古树名木和乡土物种正因为适宜当地的自然条件,才成为自然选择和历史选择的结果。二是在一些地区尽可能保持本来的自然状态。现在北京市政府要沿四环路搞一个很长的绿化带,在城市中间还要搞上万平方米的绿地。与此同时,要注意小片地区的绿化,并且尽可能把这些绿地连通起来,恢复被切断的自然物流的循环和能量流通。三是让水系能符合自然运动的规律,降水落地通过土壤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再抽出地下水浇地,实现水的循环。林地、草地、水体、湿地生态系统之间纵向的联系不应打断。要改善水源环境,保护好水源地;要固土保土,增加地面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稳定洪泛范围;还要绿化墙面、软化地面,减轻城市的热辐射等等。

(3)要注意结构调整问题。结构调整已谈得很多了,如有些重工业如何能调整好,退二进三,服务业进来把工业退出去。而我讲的这个调整是更大范围的调整。世界银行在1999-2000年的发展报告中有一段论述,专门论述人类发展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城市。报告说,大都市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创新性的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多样的经济基础,使他们能从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更大利益。相反,小城市和中等城市则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向城市之外输送商品,侧重于单一的标准化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如基础金属、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机械、交通运输等。这是指现在全球经济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工。结构调整不光是在一个城市内,而是更大区域内的调整。报告测算了特大城市生产效率比中小城市和农村高很多,越大的城市效率越高,但城市大到一定规模就不是正相关了,可能反而会下降。报告建议特大城市从现在起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创新型行业,也就是我们经常提的高新技术,这是现在特大城市的发展方向。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等,当然还有旅游业。其他一般的服务业应转到中小城市,制造业可以向卫星城市转移。甚至向其他地区转移。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人口,同时对城市整体素质提高和长远发展都有好处。城市规划不应再像滩大饼式地发展下去了。二环、三环、四环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样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应该发展卫星城,应该是多级的,而不是一个中心向外发展。

3.3充分发掘北京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市民素质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建城有3000多年,建都800年,文物古迹甚多,有在世界许多大都市中所没有的优势。北京有自己的文化,如何把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提炼和发掘出来,作为提高北京市民素质的组成部分;还要加强教育,赶上世界新潮流。加强教育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要注意提高知识结构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特别要强调提倡一种公平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新的消费模式,高质量的人才结构要有正确的消费模式来引导。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适度消费,是讲质量而不是过分追求数量。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衣服不是越多越好,设备不是越全越好。曾有专家说过:中国的小康社会及中等发达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丰衣足食,居者有屋,环境优美,人际和睦。所以,可持续发展中的消费观念非常重要,而这个观念又与自己的文化素质、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我认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应有个导向,应发挥中国的“知足者常乐”的精神,这意思不是不求上进。可以设想一下,十几亿中国人如果人均能源消费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的能源不可持续,世界的能源也不可能持续。在瑞士著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其创始人施瓦布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会需要依靠变化和稳定才能够繁荣。迅速变化的社会需要由保留的文化传统和共享的价值取向提供的社会粘合剂。北京在改革开放中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发扬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共同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从而增加城市的凝聚力。

3.4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里主要是讲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和解决机制问题。城市政府要努力建立合作、包容、信息共享及回应需求基础上的制度框架,政府和居民应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国有、私营、股份制企业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政府透明度高,建立协商机制,建立开放制度,社会生活才有条理,才会稳定。社区建设要特别强调,很多权利可以下放给社区。社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层,社区办好了,可以解决卫生、医疗、环境整治、老人照顾、治安等很多问题。北京市现在安排一些大学生当居委会主任,这是有远见的明智之举。要发展社区,建立平等交流的机制,共同把城市建设好。

3.5跟上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大趋势

在当前,政府要抓住3个重要环节。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莫斯1999年在清华大学作报告时提出:新的全球经济来自三大推动力,技术进步、市场力量和全球化。我认为,一个城市的政府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要有效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使城市管理更高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技术、两种资金,加速经济转轨,这样才能使北京跟上全球发展的步伐,同时使北京在环境保护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