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晋艾“迹”一词的起源探微_金文论文

西周金文“履”字探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周论文,金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问题提出

在西周青铜器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大簋、师永盂、格伯簋、散氏盘及最近出土于陕西长安县的吴虎鼎里,均见有“履”字。这些铜器铭文的内容都涉及土地转让,而其中的“履”字则有度量土地、踏定疆界之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铭文里“履”字的造形,都与人的头部、尤其是眉目有关,如散氏盘作:字的下部为一侧身人形,中部为睁大的眼睛,上部则为眉毛。

对这些“履”字的释读,颇使古文字学者们费神,曾有“页”“眉”“堳”“湄”“竟”“过”“道”“还”“蔑”等十余种隶定法。后来经裘锡圭、李学勤先生的论证,学界才统一释作“履”(注:裘锡圭《古文字论集》第364至370页,中华书局1992年版;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第68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散氏盘记载丈量土地时有下列数句:

“履:自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封。”

“履井邑田:自□木道左至于井邑封道,以东一封。”

“矢人有司履田:鲜且……。”

“正履矢舍散田:司徒逆寅……。”

李学勤先生指出:这里的:‘履’字训为‘步’。古代田地是以‘步’为长度单位的,六尺为一步,长百步、宽一步为一亩,长宽各百步为百亩,即一夫之田。这里‘履’作动词用,是度量的意思。”

但是,表度量义的“履”字为什么要与人的眼睛有关而从“页”或从“眉”哩?这从文字学的角度是很难作出解释的。正如裘锡圭先生所指出:“履踏需要用脚,加趾形是容易理解的,(但)眉跟履有什么关系呢?”

二 宗教学、文化学方面的启示

1、“履”字具有“日光”义。

其实,这个疑难可以从宗教学、文化学角度得到启发。履字从页,许慎《说文》:“页,头也。”甲骨文里,“页”字象人跪地而突出其有眼有发之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古文页、、首当为一字。页像头及身,但像头,首像头及其上发,小异耳。”在这里,页、、首所谓的头部,都是用“目”来表示的。这种以目来代替头部的现象在古文字里很普遍,如“见”字作

,两字均从目从人,目代表人头。

在古文字里,一些动物的头部也以目代替,如“鹿”字作

(盂鼎)。马承源先生主编《中国青铜器》指出:“商代早期兽面纹,最简单的仅有一对双目,而将其它部分都省略了。”(325页)贯穿整个殷代直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 盛行一种“目纹”,专家们认为这是动物纹样的简省。

在神话思维里,眼睛与太阳是互拟的。这在远古文化里是一个普遍现象,戴维·利明等《神话学》和W ·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等书均有论述。如,埃及神话中,太阳神何鲁斯的右眼为日,左眼为月;古印度天之主宰瓦如那,其眼睛就是太阳;古波斯光明之神密特拉的眼睛也是太阳。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如,烛龙为太阳神,《山海经·大荒北经》言其“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神乃明”。《大荒北经》又言夔龙“其光如日月”,而《庄子·秋水篇》陆德明《释文》引李颐谓夔龙“目光如日月”。《易·说卦》:“离为目,离为火,为日。”这种神话思维反映在古文字里,便是“日”与“目”常常互换,如“众”字,或从日从三人:

(师旅鼎)。

如此看来,金文“履”字的构成以“目”为中心,或从页从眉,似乎也应与太阳光芒有联系。

这一推论恰好可由商族立国之君“汤”又名“履”的关系中得到证明。《史记》裴骃《集解》:“禹、汤,皆字也。”司马贞《索隐》:“汤名履,《书》‘予小子履’是也。”众所周知,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有关联,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已论之颇详。“履”字的含义可由“成汤”的“汤”字中得到解释,而“汤”正好有“日光”义。我们曾在一篇小文里论证,殷先公取名都与日光有关,(注:江林昌《楚辞中所见殷族先公考》,《历史研究》1995.5。)而“汤”字与太阳的关系尤为明显。

“汤”字从“水”从“易”。而“易”字有日出天晴之意。试比较下列两条卜辞。《续编》6.11.3:

乙未卜,翼丁酉伐,易日。

丁明(阴),大食易(日)。《库方》209即《英藏》1101

丙申卜,翼丁酉伐,启。

丁明(阴),大食日启。一月。

两辞均卜“丁酉”日举行“伐”祭祀;而前辞的“易日”与后辞的“启”对文,前辞的“大食易(日)”到后辞又换成“大食日启”。所以李学勤师曰:“两辞所记是同一天事,可知‘易日’就是‘启’,如胡厚宣先生讲的,是出太阳。”(注:李学勤师《“三焰食日”卜辞辨误》,夏商周断代工程笔记之六,又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3期。)

当表示“出太阳”的“易”与“水”结合成“汤”字时,其义又与大海有关,即神话传说中的“日出汤谷”。《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楚辞·天问》:“(日)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中国古代盛行日月崇拜,大量甲骨卜辞证明,日神是殷商时期的至上神。殷商先公先王称名取义于太阳,以示其太阳之子之权威。“汤”取义于“日出汤谷”,则“汤”之名“履”自然亦含太阳义。

2、“履”字“日光”义与“度量”义的联系

前文指出,在西周金文里,“履”字具有“度量”义。而这正是从“履”字的“日光”义中引申而来。我们曾在《子弹库楚帛书“推步观天”与古代宇宙观》一文里指出(注:江林昌《子弹库楚帛书“推步规天”与古代宇宙观》,《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原始初民由于缺乏地理科学常识,总是把地球绕太阳运转误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运转。他们还把日月星辰人格化,于是天体的运行被看作是天神巨人在推步行走,丈量天地。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四时》篇有诸太阳神“推步”创造宇宙的记载:

包戏、女皇:“是壤天践,是各参化法逃。”

禹、契:“以司堵襄,晷天步,乃上下腾传。”

四神:“步以为岁,是惟四时。”

帝俊:“日月俊生”,“帝俊乃为日月之行。”

共工:“共攻夸步,十日四时”,“乃践日月”。

此外,《山海经》里还有禹“推步”的传说。《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命竖亥。”《淮南子·坠形训》所记略同。以上诸神推步天空,正是太阳东升西落、运行天空的拟人化说法。

这种太阳神“推步”,又说成是“履”步。《列子·黄帝》说太阳神黄帝“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孔子家语·五帝德》言太阳神颛顼“渊而有谋,疏通以知远,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淮南子·本经训》则称日神“戴圆履方,抱表怀绳”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可见,“履步”与“推步”同义,均指太阳神的东升西落、光照大地而言。、总之,“履”字以“目”为构字核心,本指日神。“日光”为日神的本质而言;“度量”则为日神的功能而言。可见“日光”义与“度量”义原是统一的。

三 西周金文“履”字的深层含义

因为日月是初民心目中的至上神,太阳神“戴圆履方”,威严无比而又公正不阿;于是“履”字的“度量”义中,还含有“法规”“礼仪”“公正”等意义。《诗·小雅·大车》:“君子所履,小人所视。”郑玄笺:“君子皆法效而履行之。”《易·序卦》:“受之以履。”韩康伯注:“履者,礼也。礼所以适用也。”《韩非子·杨权》:“左右既立,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陈奇猷《集释》:“履理,谓践行法纪。”《易·履卦》的《彖》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又《履卦》上九爻辞:“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视有审察义,“视履”“考祥”指审慎周密。《尔雅·释言》:“履,礼也。”

“履”字用于划分土地、踏定疆界,便具有了特别神圣的法律含义。《左传》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履亩而税。”何休注:“履践案行,择其善亩。”

西周青铜器铭文里有关土地转让时所出现的“履”字,正是上述“履”词含义的具体使用。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履”字的太阳神履步天地这一神圣的深层内含,才能正确把握金文里土地转让时的全部含义,才能明白“履”字在金文里从“目”的原因。

我们考察上举七件铜器铭文,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在土地授受双方“履”定疆界时,十分庄重,往往由君王亲自派大臣主持其事。如,大簋铭载,周王把本来属于□(骃朏□(癸)的里赐给大,并命膳夫办理此事,于是“以癸履大锡里”。除主履人之外,还往往有相关官员和当事者双方参加。“如散氏盘记,参加交付土地的矢人有司有十五人,散有司有十人。散有司包括司徒、司马、司空和宰等官员。卫盉铭文说,伯邑父等五位大臣为矩伯裘卫交付土地指定了三有司。……五祀卫鼎也提到三有司,……由此可见,土地转让常须有三有司参加。我们知道,司徒管理土地户口、司马管理军赋、司空管理土地度量,他们在土地转让中都有关涉。”(注:李学勤师《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见其《新出青铜器研究》第107页, 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由此亦可见“履”田授土时的神圣严肃性。

“履”字用在土地转让时还组成专门的合成词。五祀卫鼎说由司土、司马、司工、内史“帅履”。师永盂说由司徒、司空、史“率履”。李学勤师说:“‘率履’和‘帅履’显然是一样的。”“率履”又见于《诗·商颂·长发》: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玄王指商人始祖神契。《毛传》:“履,礼也。”《郑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这里的“率履”当作率领履礼解。“桓拨”为联绵词,指威武光烈的样子。“遂视”犹遍视。如前所述商契也是上配太阳神的,所以说他“桓拨”“光烈”,“率履”“遂视”,均不离日神光芒履步之意。

散氏盘说:“正履矢舍散田。”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引《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指出,“正履”之“正”,“即《孟子》正经界之正,正经界今语言定疆界。”九年卫鼎说:“觏履付裘卫林孤里。”“觏履”之“觏”,戚桂宴《永盂铭残字考释》读为斠正之“斠”,也有公正之意。其实,“正履”“觏履”的公平经正义也是与日光正直不偏有关。

总之,西周铜器铭文里的“履”字之所以从“目”,实导源于神话思维里目光与日光的一致互拟性;而土地转让过程中“履”字的度量、法礼、公正等内容又与神话思维里的太阳神“履步”“推步”及其东升西落运行不偏有内在联系。

“履”字的这些特殊含义在周秦以后的文化史上一直沿用不衰。兹举数例,以广见闻。

履度:遵行法度。《三国志·蜀志·却正传》:“君臣履度,各守厥真。”

履道:施行正道。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侯时分。”陆云《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

履事:慎行其事。苏轼《答晁叔美二首》之二:“今兹躬履其事,必有可观者矣。”

履祚:天子即位。《后汉书·翟甫传》:“伏惟陛下应天履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亦指大臣就高位,蔡邕《汉太尉杨公碑》:“受兹介福,履祚孔威。为邑河渭,衮冕绂廷。以佐天子,祇事三灵。”

标签:;  ;  ;  ;  ;  

西周晋艾“迹”一词的起源探微_金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