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论文_赵杰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论文_赵杰

(四川省阆中市多维外国语学校,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节奏在音乐中承担着骨骼的重要作用,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节奏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促使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本文从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训练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训练;重要性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最佳学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小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在语数英三科,并不重视音乐、美术能课程教学,从而导致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教学产生随意散漫的态度,教学的内容也就是随便教学生唱唱歌,并不具有规划性与科学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教师而言,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重难点,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与兴趣特点。因此,教师想要激起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应当要下一些功夫。一般而言,小学生对音乐本身就是有一点兴趣的,甚至在课余时间就学习了非常多的歌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入手、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其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

朗读课文需要注意节奏,因为一个良好的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语中的情感,从而获得更高的朗读效果。而学习音乐同样需要注意节奏,良好节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体验。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让学生逐步了解到节奏美、音乐美,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节奏”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相当模糊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节奏是什么东西,小学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加强其对音乐节奏的了解与认知。一般而言,节奏编排训练对学生节奏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的节奏编排,也就是教学在学生面前随机敲打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进行重复,从而让其尽快熟悉节奏概念与打法。随后,教师再示范另一段相似的节奏,让学生听完之后再进行重复。随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反复敲打前面两段节奏,并仔细感受前后两段节奏有什么不同。待学生已经基本熟悉这两段节奏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如让学生敲打节奏一,则其便敲打节奏一,如要求敲打节奏二,则学生则敲打节奏二,通过反复的要求,学生敲打的节奏便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但反复训练之后,学生对节奏的认知能力得到了相对较大的提高,而且对节奏感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灵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音乐节奏方面的教学,让其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试论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课中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J].李琦.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及其训练方法[J].韩燕玲.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论文作者:赵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论文_赵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