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柯 明

摘 要: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每个家庭所必不可少的,在教育被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实施在初中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网络技术具有高效、普及、方便、范围广等优势,它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各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加方便,可以让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更加顺畅和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事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实行新的教学手段。笔者将主要对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德育教学的结合作用为主线进行探讨,使读者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帮助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进行分析,希望对读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手段;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整合

何为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整合呢?它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资源材料、方法与课程设置、课程基本内容、课堂教学的要素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和与其对应的课程要求,学习内容、方式、预期成果等等,达成一种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手段。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国家设置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体现和主要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优劣,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初中生各项价值理念正在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过去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只是一味的依赖课本,所获得的信息是非常少,通常是只知其一,而不明缘由,这对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门课程的含义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相关的知识概念,而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充分使用,便利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更易于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一、 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

(一) 改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

在原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主要是教师主讲,而教师也主要通过书本、纸张进行知识的传授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媒介,可以使多种媒体技术应用更加方便、迅速地整合,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全面表达。信息技术可以使各种媒介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了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它要求现阶段的课程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完成一种实际任务,通过使用网络去寻找丰富的资料,运用于现实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现信息,并不只有文字,还有许多的图片、视频等。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享受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知识,自主学习。

(三)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过去单纯的讲授者,变成了知识的引导者,对学生更多的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手段催生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语域(register)”,简言之,指语言的使用场合。英语语言学家们对是否有意识地鼓励使用英语方言持有若干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地区方言是令人讨厌的,它往往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许多英国人认为没有方言人们交流的境况或许会更好些。由此,在英语语言使用中,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远远超出书面的表达;而方言用于书面表达时往往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

取5份100 g的藕片,放入300 g水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1.1%,1.2%,1.3%,1.4%的硬化剂,在硬化温度为30 ℃的条件下[15],硬化2 h,根据感官评价选择合适的硬化剂浓度。

二、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有着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因此,在教授这门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基石,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品德与素质。不过,这一过程是较为漫长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熏陶,从而不由自主地养成良好的品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而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就是极为重要和极有成效的一种方法。

(二) 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和渠道拓宽学生知识

在过去就有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但过去的那种整合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课堂教学的快速发展了,在传统方式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受到限制的,大多由与课文内容也就是教材相关的信息组成。但是,相较于从前,现今的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大的进展,大量的教学信息与资源存在于网络之中。因此,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可选择性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能够根据授课内容和自己的要求在大量的资源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而且从抓住学生眼球这点来看,也是极为有利的,能够让学生将意识集中在老师的授课内容上。

(三)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果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可以大大提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一些资源或者信息来进行教学,使得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刺激学生积极性的爆发,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我看来,信息技术为实际教学活动带来了方便,可以轻易地将一些图片、音乐、文件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改善了学生的课堂体验。

三、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事例,分享给学生,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分析事例,总结出缘由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样不仅细化了知识点,还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所授的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分析过程,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 通过电子白板来为学生分析教材

学生是否对一门课感到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授课方式所决定的。如果一名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那么学生将会对这门课和授课教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并逐渐喜欢上这门课。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教师可以利用该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吻合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教学。

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严重困境。另外,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思想,造成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多是无奈之举。再者,现有职业教育缺乏地方特色,专业设置与其他地区无异,许多学生不愿意在本地区学习。加之部分学生初中一毕业或还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加剧了职业教育招生的困难。

传统运维管理中,资料缺失和查询不便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资料中也普遍存在信息多处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图纸与图纸之间、图纸与表单之间等),BIM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BIM信息具有完备性、一致性和可协调性的特点,可将建筑全过程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同时实现一处改变处处更新,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建立基于构件的数据库(某设备的所有参数,如型号、厂家、日期和维护信息等,都储存在设备名下),存储和查询大量的建筑信息,直观方便,并与人们习惯相符合,如图3所示。

(三) 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除了多媒体技术外,还有微课这一重要方面。因此,教师也将微课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又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故而为了有效发挥的微课的优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微课教学。

总体看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刺激其主动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便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故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加深两者的融合度。

参考文献:

[1]姜蕾.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J].读书文摘,2016(24).

[2]高天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

作者简介:

柯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一二六中学校。

标签:;  ;  ;  ;  ;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