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冷伟从“君火”与“相火”论治淋证论文_李亚琳

浅谈冷伟从“君火”与“相火”论治淋证论文_李亚琳

陕西中医药大学 李亚琳摘要: 淋证作为一个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之肾系疾病,各个医家常常治疗采用清下焦之热,然疗效较差,吾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君火寄心,相火寄肾,故在治疗上也应从君火、相火入手,在临床中疗效显著,文中附病案1例以佐证。

关键词:君火;相火;淋证;冷伟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淋证在西医学上称尿路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1]。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严重者可见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反应症状,西医治疗多单用抗生素或者联合治疗,一般患者疗效较佳,但对于反复发作患者来说,疗效较差,副作用多。中医在治疗淋证方面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有自己独特优势。冷伟副教授在中医肾病工作10余载,博采众医家之长,提出从“君火”与“相火”方面来论治淋证,笔者有幸跟随吾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冷伟老师治疗淋证的思路及经验方法整理如下。

1历代医家对君火与相火的认识

“君火”“相火”概念首出于《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五行“木、土、金、水”皆一,唯“火”有二—君火、相火,即始于此;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相火”的概念是以政治体系中的君主与辅相来加以比拟产生的,而“明”与“位”也恰当地借用了君主与辅相的作用特点[2]。《景岳全书》“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有此君不可无此相也”。更加说明了君火与相火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历代医家对“君火”“相火”研究不一,但大多数都认为君火在人体五脏为心,相火为肝肾。《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李中梓认为:“相火有二,乃肾与肝”。汪琦石认为相火为肝肾,《理虚元鉴》言: “相火系于肝肾之间,出入于甲胆,听命于心君,君火明。"《景岳全书》云“下为相火,故出于肾。”刘完素首先提出“心为君火,肾为相火”的理论,这就开启了研究心肾关系的先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火”为少火,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以温体肤、抗外邪、行气血,在病理状态时为“壮火”,损伤人体津液,故无论是君火还是相火,其中一方亢盛或不足均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出现病证。

2淋证与君火、相火关系

“淋证”一词始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淋者,淋漓不尽,如雨淋而下”。中医学上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3]。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饮食及情志失调、劳伤体虚,其内外共同致病。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在临床中单从肾与膀胱着手治疗淋证,容易反复发作,疗效差。吾师则认为心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脏腑,将君火与相火比拟为心与肾。心为君火,肾为相火,相火以君火为统帅,君火以相火为根本[4]。肾与心均为少阴经,其经脉气血相通。心居于上焦,其性属火。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水液正常排泄。肾居于下焦,其行属水,为阴,肾水上济与心,心阳不亢,水火既济。《格致余论》说道:“人之有生,心火居于上,肾水居于下,水能升面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若患者受到外邪侵袭或禀赋不足时,心火旺盛,下移小肠,小肠主液,则见小便热、涩刺痛,上炎则口舌生疮、烦躁难寐;若患者久病耗津,心之阴虚,虚火旺盛,下劫肾水,肾阴不能上济心火,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亦受热,水道气化不利,发为淋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经典病案

刘某,女,58岁。2017年 11月 5日初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抗感染、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后未规律口服药物,病情反复发作,每遇劳累或受凉则发,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尿频、尿急、小腹拘急引痛,腰痛,乏力,易汗出、口干欲饮,夜休差,食纳差,大便可,舌红苔少,脉沉细。查尿常规:WBC++,PRO++。西医诊断:尿路感染;中医诊断:淋证(劳淋),辩证为阴虚火旺,膀胱湿热。治法清心利湿,益气养阴。处方:莲子20g,黄芩10g,车前子15g(包煎),麦冬10g,白茯苓12g,地骨皮10g,黄芪15g,柴胡10g,淡竹叶10g炙甘草6g,萹蓄20g,海金沙15g(包煎),栀子6g,酸枣仁10g。7剂。400ml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2017年11月 15日复查尿常规示WBC+,PRO-。患者尿频、尿急明显缓解,无尿痛,仍觉腰困不适,口渴、乏力,纳差、夜休差,大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初诊方去栀子加知母15g、柏子仁15g、14剂。400ml水煎服,早晚温服。

三诊: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腰酸乏力,自汗,食纳差,夜休改善,舌红苔白,脉沉。尿常规示白细胞-,蛋白-。初诊方去海金沙、车前子、地骨皮,加大黄芪用量20g,加用陈皮10g,继续服用两周,嘱患者禁劳累,避风寒。两周后随访,未诉特殊不适。

按语:患者为女性,反复尿路感染1年余,劳累后出现尿频、尿急、小腹不适等症状,吾师考虑患者初期时劳累,导致心火亢盛,本是一派实证,后患者反复发作,煎熬心阴,虚火旺盛,下制肾阴,导致膀胱受热,气化失利,小便不畅。患者久病,气阴两伤,湿从下侵,湿热搏结,正虚邪恋,病情反复。吾师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此方药性温平, 不冷不热, 常服清心养神, 秘精补虚, 滋润肠胃, 调顺血。[5]”《本草纲目》:“昔人治心肾不交, 劳伤白浊, 有清心莲子饮。”此方为经典方,其中莲子清心火,除湿热,为主药;黄芩、地虎皮清虚热,助莲子降君火,安相火;淡竹叶、车前子、茯苓利尿清湿热,给热邪以出路;黄芪、炙甘草益气养阴,调和诸药。二诊时尿路感染症状减轻,阴虚明显,给与患者安神及滋阴之品,减去栀子,防止苦寒伤中。三诊时患者各项症状基本消失,仍自觉食纳差,自汗,体内之湿邪未完全祛除,给予患者陈皮以健脾祛湿,患者久病元气受损,故加大黄芪用量。

4小结

综上所述,吾师认为治疗淋证时要注重心肾,发病之初,实证居多,心火旺盛,下移小肠,小肠主液,故排泄尿液不利,治疗则需泻火清心利水,一般选用导赤散加减。后期久病体虚,以虚火为主,治疗则养阴清心利水,方选清心莲子饮加减,对于临床反复发作之患者疗效较好。大多数医者治疗淋证时重在清肾及膀胱湿热,未安心火,只是达到短期疗效。故吾师在治疗时注重君火之本,安相火之辅,根据临床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直达病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总之笔者认为冷老师从君火与相火论治淋证具有独特之处,疗效佳,对吾辈有深远影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永波,徐永健.内科学[M].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6

[2] 崔姗姗,高小玲,李艳坤.“君火”“相火”的研究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

[3]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16

[4] 陈明. 从伤寒论解读“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879-883

[5] 李海月,迟继铭 .清心莲子饮在肾脏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06):8-9

论文作者:李亚琳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冷伟从“君火”与“相火”论治淋证论文_李亚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