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叶水清[1]2008年在《网络环境下城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英语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综观我们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却不令人如意。尽管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可是,许多英语教师教授英语阅读的方法仍然很传统,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自主合作阅读能力极差,阅读教学效率也极其低下。针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有效地开辟一种新的阅读教学途径,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效率就显得极其必要了。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已成为目前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几年来,虽然英语教育专家及教学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实践,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构建一种城区高中英语阅读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对本人所在城区的五所高中的阅读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来验证其可行性及绩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变为主动,合作和探索学习,从而最终推动我们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方法采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及课堂教学实验。全文共分为六部分。首先笔者说明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及本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第二部分中,回顾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历史,同时详细地叙述了国内外学者们对英语阅读,特别是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在第叁部分,笔者对江岸区五所城区高中的网络硬件条件及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地调研。在第四部分中,笔者在第叁部分对江岸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区高中英语阅读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基本特征、运作程序及评估该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在第五部分,为了验证城区高中英语阅读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实验设计、实验的开展和最终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了该教学模式在城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及绩效性: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阅读绩效成正比;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绩效成正比:运用该阅读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增强学生的阅读合作意识,极大地提高了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与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诸方面也是可行的及有效的。通过本研究,笔者为今后的城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后,笔者也指出了本实验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总之,虽然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但网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兴起,并且在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必然对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教学已在探索,教师及学生有目的地从网上获取信息来进行英语阅读将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计算机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前景是广阔的。计算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有效地与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作出超前的决定,将网络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及实验推向更高的水平。

隋晓冰[2]2013年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从传统课堂走向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2007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冲击,在学生、教师和环境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与教改模式不协调的现象,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教改模式的顺利实施。分析并解决这些失调问题,寻找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途径变得意义重大。基于这个目标,本文要梳理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2)这些变化中的不协调因素是什么?(3)这些不协调因素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根源是什么?(4)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的理论和原则是什么?(5)怎样建设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笔者以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研读文献,利用定性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其次,针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佳木斯大学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研读校本课改文件、深度访谈及课堂观察等实际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宏观角度了解该校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师生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教学改革过程中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失调表现,按照本文界定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概念:网络自主学习课堂、PPT面授课堂、网络课程选修课堂为研究调查范围,重点从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叁个角度归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问题,分析失调的原因,挖掘影响网络教学模式成功建构的制约因素。(2012黑龙江省大学英语课程评估作为重要佐证材料)通过实证研究,失调现象可从学生、教师、环境等叁个层面总结如下:1)学生层面的失调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效果不佳(表现为:自主学习动机偏差;元认知策略缺失;出现情感焦虑现象;自主学习外部监控缺失)。2)教师层面的失调表现为: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实际教学不符;教师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不匹配;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失调。3)教学环境层面的失调表现为:网络教学硬件环境与改革模式不匹配;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平台智能化程度不高;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与网络环境不协调;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协调,网络选修课堂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现象等。最后,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优化五项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证探索,试图构建一个“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为核心,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为支撑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以此框架,笔者试图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找到优化的途径。此框架涉及教师发展、学生自主和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叁个方面:(1)教师发展是指构建以优化教师教学观、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学方法多元化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以此框架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发展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并提出教师自主、智能化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机构培训以及师培内容信息化等四项重要支撑内容。(2)学生自主是指建立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观、信息素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策略为内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笔者建议从“显性”“隐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理论指导、学习策略培训;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情绪调节;提出了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员以及平台技术等全员参与的多元监控体系;创新地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群,其中主要有5种大的策略范畴和12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支。(3)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是指优化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建设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软件环境的理念,提出了生态融合型多元课程设置、生态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见解。本文以教改模式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为切入点,在实证与思辨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个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本文研究成果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改模式的完善具有实际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针对学生终身学习、教师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葛洋[3]2011年在《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多媒体网络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在现代外语教学中也彰显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网络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在网络辅助外语教学这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下,这种网络外语教学模式体现了外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叁者相互融合的原则,充分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效地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阅读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外语阅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外语阅读由此成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而有效的网络外语阅读依赖于学生高水平的元认知能力。本研究对华北电力火学一至四年级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收集学生关于网络外语阅读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几个方面知识及自我意识情况的数据,从而了解学生目前网络外语阅读能力的总体状况及各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大学生网络外语阅读中元认知能力的现状,本文基于元认知理论及相关的网络外语阅读理论,提出了元认知策略在网络外语阅读学习中的应用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共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研究综述和述评:其次对网络外语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外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传统的外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网络外语阅读教学作了可性分析、提出了网络外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笫二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首先,基本概念部分主要包括元认知及元认知能力、外语阅读理解、网络阅读、网络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其次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外语阅读元认知策略理论、外语阅读心理语言学理论以及图示阅读理论。第叁部分对大学生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火学生网络外语阅读中元认知能力的总体情况,并分析比较了大学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学科性质、不同年级、有无电脑情况、每天的上网时间、利用网络学习时间情况等方面作了差异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学科性质、不同年级、有无电脑情况、每天的上网时间、利用网络学习时问情况等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均存在明显差异。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网络外语阅读中元认知能力的现状,并基于元认知理论及相关的网络外语阅读理论,提出了元认知策略在网络外语阅读学习中的应用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工作和意义,分析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即在今后的网络外语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网络外语阅读教学与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快捷高效的外语阅读学习,加强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训、重视对学生网络外语阅读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网络外语阅读读学习的效果。

缪丽[4]2005年在《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是目前外语教学界的热点研究之一。多媒体与外语教学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形象、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目前外语教学界针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尚显不足,这就导致许多中学外语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对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现状的认识和分析,系统论述了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听、说、读、写教学和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设计,旨在促进教师自发地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注重教学设计,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引言在分析我国外语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在对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并阐明了一些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叁章分别阐述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听、说、读、写教学。每一节又从概述、优势、方法和理论依据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一些实用易操作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方法,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第四章分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现状和设计模式叁节,其中设计模式是本文的重点。论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设计,为广大中学外语教师提供一种多媒体设计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也实现了教师、多媒体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将多媒体技术整合进中学外语教学之中。 第五章结合当前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的教学实践,提出五个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解决策略,以期达到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刘长江[5]2013年在《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教学。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联结。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整体跃升。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从辅助教学走向引领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按照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度探究,最终提出了消解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问题的方略和举措。具体地说,就是将大学英语课堂视为一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予以研究,重点回答了四个问题:1)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具有怎样的结构、功能和特征?2)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存在哪些失衡现象?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何关联?4)如何在信息化语境下重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这四个问题属于渐进式问题,关于前一问题的研究构成了后续问题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1)大学英语课堂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基本结构可以简化为“人+课堂生态环境”,“人”包括构成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课堂生态环境”包括课前生成的环境(教室的物理环境、师生背景、教学媒介等)、课中生成的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情感态度等)和课后生成的环境(班风学风、课堂规章制度等),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营养结构来看,教师主要是生态系统里的生产者,将来自系统外部或自身创造的信息(即知识),通过课堂环境传授给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学生同时作为分解者消化吸收这些信息(知识),再通过课堂环境给老师一定的反馈,实现着生态系统中信息和智能的流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虽为生态主体,但也可能成为影响学习者的环境因子。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之间产生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帮助系统发挥着优化结构、调谐关系、促进演化和生态育人等功能。2)现代信息技术强力介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后,长期处于平稳运行状态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受到了极大的扰动,出现了课堂生态结构上的失衡和功能上的失调。结构上的失衡主要体现在系统组分构成比重的失调、系统组分之间交互关系的失谐和系统内部营养结构的失衡,其中构成比重的失谐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增多,交互关系的失谐主要表现为生态主体之间的失谐以及教师、学生、教学模式、教材、教室布局、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失谐,营养结构的失衡表现为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以及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功能上的失调包括课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功能衰减、关系调谐功能减弱、演化促进功能退化和生态育人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在信息技术由原先的系统外部环境变为系统内部因子甚至主导因子的过程中,原本相对平衡的课堂生态被迅速带离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系统进入较严重的失衡状态。在此状态下,信息技术并没有能够如预想地那般强劲地带动系统内部其它因子同步协变而形成合力,各生态因子的联动效应不够,未能较快地帮助系统完成阶段性演化,重新形成生产力大大增强的新的动态平衡结构——耗散结构。在系统失衡的状态下,系统内部各种交互关系出现失谐,课堂生态内部各种矛盾凸现。这些问题汇聚到一起,产生了整体效应,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外语教育界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作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等进行集中反思,导致教改进入一个力度减弱、发展变缓的高原期和迷惘期,课堂生态被带回到线性区域,但仍处于非平衡态。如何重构课堂生态的平衡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成了摆在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4)信息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的巨大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语境,以科学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为基本策略,这是重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前提条件。本研究认为,重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必须坚持生态性、系统性、人本性和有效性原则,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主导因子的引领作用、控制课堂生态中的限制因子、调整课堂生态因子的生态位、引导系统各组分同步协变、规避课堂环境构建中的花盆效应、重塑互动对话的生态课堂交往、恢复信息化课堂的生态功能、保持课堂生态的活水效应等方法,优化课堂生态结构和功能,促进课堂生态的修复。在实践层面,外语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创新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建立分级分类培养体系和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构建多元互动课堂环境,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采用因境而变的教学方法,调整师生课堂角色,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多元多向评价体系,最终创建和谐高效、师生共生的生态课堂。本研究拓展了课堂研究的理论空间,开阔了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思路,同时在跨学科理论运用方面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然而,正所谓研前不知深浅,研后方知短长,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理论运用和研究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克服。

任丽[6]2013年在《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各校纷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快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着传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师与生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推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与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新教学模式进行的实验和探讨,较少有研究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更鲜有研究去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尝试从生态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考察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寻根求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步骤,以推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生态学视角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各生态因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磨合,已经处于相对兼容、稳定的状态。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必然使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教材、课程等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诸多失调现象。因此本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优化措施,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态氛围,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以求重新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基于这一目标,本研究梳理并尝试回答了以下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这一生态因子是否引起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的变化?第二,如果信息技术引起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变化,那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叁,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失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第四,如何解决这些失调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使之重新达到生态平衡?为了探讨与解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的叁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聊城大学)为研究背景,并有针对性的选取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的51名教师,以及随机抽样选取的48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所需的文字、录音及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考察。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各生态因子较之传统教学在如下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课程设置、师生角色和生态环境等。这些变化打破了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了很多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定、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失调(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失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失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条件的失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失调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失调等方面。针对这些失调现象的根源与表象,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此做出了全面分析并指出这些失调现象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生态位混乱、生态链受损以及无法准确把握生态规律等因素造成的。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试图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如何处理并解决这些失调现象的建议和对策,探索如何优化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生态,以协调各因子间的关系,使失调的教学系统重新进入各生态因子能够兼容而且能动态、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架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优化模式,强调学生是这一模式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教学要素、信息技术、环境等因子在适宜的生态位上发挥作用、协同变化,并通过系统内外各因子间循环往复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2)确立要实践这一优化模式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策略,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生态位、自组织和群体效应原理发展学生种内关系,关注其生命成长以促进种群的良性发展;根据共生协变和限制因子定律处理好种间(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信息技术等)关系,实现协同进化,达到兼容状态。(3)强调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模式,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关键因素,一方面,在正确定位教师生态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建设,实现教师生态位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内部动力,实现教师种群的生态化建设。由于实验样本选择的局限性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全部问题,但笔者期望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能对他人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丁丽红[7]2006年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化教学及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构建基于课堂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教师要广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本文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相关语言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构建了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本研究结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师生角色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该模式。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探讨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考察了国内外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然后考察了网络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及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叁部分:理论基础。本章介绍了课堂网络环境下中学英语拓展阅读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包括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斯温纳的输出假说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进而为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部分:模式的建构。本章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立足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师生角色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本文所构建的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第五部分:模式的实践研究。本章介绍了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目的、程序以及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及其展望。本章简要阐述了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结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展望。 本研究在借鉴现有一些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并系统地阐述了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修改了所构建的模式,使其

张美英[8]2007年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能精通外语的实用型人才。新的形势对我国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把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力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一条可行的思路。论文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价值、相关研究综述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状况分析,从教学的准备、实施到评估各环节确定信息环境下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个案设计;对实施该教学策略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对教学策略的实施前后不同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的比较,实际考察和检验信息环境下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理论构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结论,信息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为结束语。

顾世民[9]2013年在《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涉及的课程要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课程要求》的相关教学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促进自主学习的发生提出了建议。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二章和第叁章):对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回顾(详见第二章),对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发现几乎所有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定义都忽视了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因素,分析了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的视角,论证了“学习与环境”的关系,主张把“主动营造和利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能力”作为定义外语自主学习的维度,把“外语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具有的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种意识和能力,包括主动为自己的语言学习承担责任的意愿、能够有效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并能主动营造和利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以掌握目标语的能力”。“主动为自己的语言学习承担责任的意愿和有效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能力”是影响外语自主学习实现程度、与学习者自身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外语自主学习的内部指向性条件”(the internal factors of foreign languageautonomous learning),把“对外语自主学习可能产生影响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称为“外语自主学习的外部指向性条件”(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oreignlanguage autonomous learning,简称“外部指向性条件”/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factors)。外语自主学习的内部指向性条件和外部指向性条件共同决定了外语自主学习的实现程度(详见第叁章)。把利用“外部指向性条件”的能力作为定义自主学习的一个维度,是本研究的第一个创新点,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教育政策的制定机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执行机构和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自主学习的外部指向性条件建设,主动改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外部指向性条件”涉及很多因素,如,社会文化因素、教育价值观、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课程设计、师资水平,等等,本研究结合《课程要求》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讨论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框架下优化自主学习“外部指向性条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部分(第四章):从人本主义学习论的视角出发,指出以往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往往只关注语言需求,对学习者的重视不够。我们主张把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纳入需求分析和语言课程设计之中,提出“基于个体差异的课程设计原则”(individual-based curriculum principle)。其主要内涵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对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性差异予以关注,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语言基础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宗旨是,创造和改善外语学习的外部指向性条件,优化课程自身的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以合适的方式向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基于个体差异的课程设计原则”是本研究的第二个创新点,也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第叁部分(第五章至第八章):以“基于个体差异的课程设计原则”为参照,对《课程要求》进行了反思,并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相关要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本研究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创新之处。主要内容和观点简述如下:“第五章,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通用英语、通识教育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Purposes,简称ESP)是构成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叁个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建议利用学习资源平台同时提供通用英语课程、通识教育英语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内容,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学校和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使大学英语学习兼有“学习方式个性化”和“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双重特点,实现个性化学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自主学习提供课程条件。“第六章,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材料”:全面系统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基础和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材料研发的影响,阐述了“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材料”(autonomy-facilitating teaching materials)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把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及个体差异作为教材选择、使用和研发的参考因素,这个视角在教材研究领域并不多见。“第七章,自主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程后,课程构成范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陈坚林,2010:II)。本部分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全面整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以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集成式教学模式的构想,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通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壁垒,扩大学习者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方面的选择机会,优化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第八章,自主学习与教学评估”:简要回顾了形成性评估发展演进的历史,提出了“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促进学习”的形成性评估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特征,以此为参照,考察了国内与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相关的研究报告,结合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实际做法(详见附录二至九),分析了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研究中,本研究首次全面细致阐述了形成性评估的内涵和宗旨,以及形成性评估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特征。对于师资培训和形成性评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第九章):简要回顾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研究中的困难和不足。影响外语自主学习的外部指向性条件众多,本研究内容只涉及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层面,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拓展和深化的空间和必要。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自主、学校自主的关系,社会自主学习价值观的凝结等话题还有待于研究,也是笔者近期研究的重点。

石玲[10]2016年在《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但是,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常常遭到质疑。人们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教师的角色的定位、网络形态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其与学生学习成绩关联度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支持与反对者各持己见,相关结论迫切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持。本论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中词汇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实证方法研究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生与电子媒体的相互关系、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的教与学模式对词汇学习的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学与环境、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存在的不协调现象提供了思路,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思考。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下:我们首先调查了2003年与2013年十年间东南大学本科生电子媒体拥有率与网络使用情况的变化。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电子媒体拥有率、上网地点、上网原因、上网时长、上网目的、用网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少变化。这些变化表明,网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同时也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提供了有力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和技术支持,并佐证了多媒体的发展是如何促成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论文还研究了基于注意假设和输出假设理论的计算机凸显功能对大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做出四个假设1.在即时后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时(Reaction Time)和正确率,利用计算机突显功能进行输入加强的一班在识词测试和填词测试(输出)是否好于其他班?2.一班和二班同时通过计算机给予输入注意加强,但完成不同的输出任务,任务类型是否影响测试结果?3.伴随输出活动,在实义词学习时,借助计算机增强注意强化如字体、颜色、方位凸显、频率以及教师指导是否起着关键的作用?4.没有输出活动,通过计算机增强注意强化如凸显、频率颜色以及教师指导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研究以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作为被试,每班25名学生:分别采用增加输入注意和输出注意并重的方法(模式1);只采用增加输入注意的方法(模式2);只增加输出注意的方法(模式3);以及控制班(无注意与输出加强模式)。实验运用了两种测量方式对20个目标词汇进行测试,一是单词识别测试,二是单词填空测试,并根据学生词汇测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来判断学生词汇学习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控制班与其他叁个班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在目标词汇的识别中,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凸显加强输入和输出的注意,对词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有输入注意加强又有输出注意加强是提高学生输入性和产出性词汇学习的较好的方法。(2)模式1和模式2的差异显着(模式1反应时少于模式2,且正确率较高),证实了任务输出有利于促进词汇学习。在词汇识别测试中,除了学习者自身因素和输入特征之外,任务类型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3)模式1和模式3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反应时P>0.05)(正确率P>0.05),证明在单词识别测试和填词测试中,任务输出、计算机文本强化、频率加强以及教师指导在实义词学习中作用不显着。(4)模式2和控制班的差异显着(P<0.05)说明没有输出活动,只有文本强化、高频率呈现的目标词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义词的学习上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进而促进词汇学习。该研究表明,基于注意假设和输出假设的计算机的凸显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注意机制,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论文最后实证研究了在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共存的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益问题。实验做如下假设:1.网络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获得最大的词汇学习效益?2.眼下盛行的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的作用有多大?3.在网络多媒体渐成常态的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是否还能与之相抗衡?4.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效果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5.网络形态下自主学习辅以协作学习及网络实时答疑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如何?有何启示?根据不同授课和学习模式将被试分为五个平行实验班,分别为"网络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班"(实验1班)、"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班"(实验2班)、"传统课堂教学班"(实验3班)、"自主学习辅以网上答疑班"(实验4班)以及"网络自主学习辅以协作学习与网络互动答疑班"(实验5班),并分别考察其词汇学习效果。研究发现:(1)实验1班的正确率最高,反应时较短,说明计算机网络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及良好的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语言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学习效果。(2)实验2班的成绩仅次于实验1班和实验3班,证明PPT课件凭借其信息传播快、内容含量多的优势,能适应现代教学所需,加之其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信息传输功能,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确实起到促进作用,是建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载体。(3)实验3班成绩好于实验2班,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如词汇学习,传统授课模式仍有其独特的优势,对需要面对面情感投入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4)实验4班的词汇成绩最差,说明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辅以答疑模式并不适合大学外语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广泛使用应该给予有效的监控(5)实验5班的成绩好于实验4班,说明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监控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1)在理论上,运用了多种语言学理论、教学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和心理学理论,论证在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及效果。2)在研究方法上,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方法来看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特别是从整体的视角来论证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以及随之产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理清失调现象,提出优化策略。本论文研究范畴涉及与课堂教学诸多方面,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特征。3)研究视角来自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充分查阅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失调现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对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改进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本研究在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可以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也有利于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大学外语教学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网络环境下城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 叶水清.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 隋晓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研究[D]. 葛洋.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4]. 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及其设计之研究[D]. 缪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 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 刘长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6].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 任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7]. 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 丁丽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06

[8].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 张美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9]. 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 顾世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10]. 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实证研究[D]. 石玲. 东南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