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期论文,象征论文,差异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从先驱波德莱尔1857年发表《恶之花》起,先后二次在世界文坛掀起波澜。19世纪70至90年代,以法国魏尔伦、兰波、玛拉美为核心,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确立并丰富了象征主义,把象征主义推向高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前期象征主义。到了20世纪20至40年代,象征主义走出法国,在欧洲文坛广为流传,以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英美诗人艾略特为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并使之更趋完善,内涵更为深广,形成第二次高潮,即后期象征主义,也被称为“正宗的象征主义”。前后期象征主义,虽同属象征派范畴,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从象征意象到思想情感,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差异之一: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辨。魏尔伦《秋天的歌》中,“悠扬的小提琴音,秋风中哀哀地呻吟”,是诗人哀怨凄清的痛苦心灵的象征。波德莱尔“该隐的子孙,升到天宇,把上帝扔到地上来”,是诗人愤怒叛逆的象征。兰波《醉舟》的中心意象小舟,在大海中漫游所幻觉、联想到的种种情景,其实只表现一个象征含义,即诗人对毫无羁绊、无拘无束的极端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即使是前期“象征主义中的象征”诗人玛拉美的《牧神的午后》中,牧神梦幻迷离的仙境见闻,象征性表现的也只是诗人感受与思考的一个侧面,即“纯诗”的美与现实的美。显然,前期象征主义多用一种物象,一种情景,一种意象来象征一种情感,一种意念,象征内涵意义单一,暗示和象征对应的关系简单。相比之下,后期象征主义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就显得复杂、多义。瓦雷里《海滨墓园》中的“时间的神殿”,既代表诗人的生活人生,也代表变化、运动、消逝的时间,也可以指天、天空的神殿,又指永恒的时间等。它与诗中的“米奈芙神殿”(海的象征)并举,象征了对人与海、天融汇合一的哲理思索和人生感受。而诗中的“金石交织”意象,“金”可以指阳光,也可以指石碑上镌刻的金字。“白鸽”是圣灵的象征,也指海面上的白帆,又可以是指刻在墓石上的白鸽雕像,同时也象征死亡的永恒宁静与和平。在艾略特的诗歌中,还更多地表现在同一意象的反复出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荒原》中的“火”,在《对弈》一章里,“七枝光烛台的火焰”,是上层妇女骄奢淫乐生活的象征。而“使点燃了很久的烛变得肥满,又把烟缕掷上镶板的房顶”中,烛火征服了黑暗,象征罪恶之行在光亮中进行。而在《火诫》一章里,“火”是圣火的象征,又是欲火的象征。在《雷霆的话》一章中,“他隐身在炼他们的火里”,火又是指炼狱之火,成为纯洁的象征。加缪说:“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一部象征的作品,一个象征总是超越它的使用者,并使它实际说出的东西要比他有意表达的东西更多。”[①]后期象征主义中象征意象的多义性、暗示性,使得作品内涵意义丰富复杂,错综难辨,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把握“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深入到历史文化长河与作者的内心世界之中去。
差异之二,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其深刻的思想内蕴,令读者回味深思。前期象征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自然意象,抒发个人情感。波德莱尔认为,“自然不过是一部词典”,诗人的任务就是从这部词典中找出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忧郁》就是诗人在病态罪恶社会生活中,仿佛置身于牢狱,陷于无尽忧郁之中的感情写照;兰波的《母音》、《感觉》就是对放浪形骸生活的感情经历的象征;魏尔伦的《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是诗人浸透泪水的心弦上奏出的曲子,倾诉着诗人无名的哀愁。后期象征主义,除了表现感情之外,更注重表现理性、理智,传达抽象的意向观念与思想思维。瓦雷里说:“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的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强得多”。[②]瓦雷里的诗歌创作,在内容方面是理智的,沉湎于形而上的冥思和推理,侧重表现对灵与肉,生与死,变化与永恒,动与静的人生哲理思索。他的《石榴》,就是人类智慧智能的象征,石榴的形象代表着思维的形象,它的硬朗结实饱满,是人类智慧力量的象征。《海滨墓园》中,通过波澜起伏的大海与安宁平和的墓地意象冲撞,表现了对永恒宁静幸福的向往和人生变易的追求之间的辩证哲理思考。最后否定了死亡的宁静,呼唤变易多彩的现实人生。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从迷惘、仿徨和苦闷中探索人生意义,探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人与世界的合理存在等复杂的哲理问题。叶芝说:“除了感情象征,还有理智的象征。”[③]他把理智的象征称为真正的象征,认为它更“接近绝对真理”,接近上帝和神。无论是他的《基督重临》、《驶向拜占庭》,还是他的《那样的意象》、《在学童们中间》,都是诗人对宗教、艺术、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把民族性、历史性与象征性融于一体,创立了独特的象征主义“叶芝风格”。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主张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达思想感情,使得象征主义诗歌更显学究气,更讲究客观冷静地通过象征意象表达思想观念。艾略特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把黄昏写成“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台上,”并非是对黄昏景色的感情表现,而是以此象征病态人生和病态社会。这里有病人的思考,生与死的探究,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对世界的无能为力现状。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与哲理,读来令人深思。《荒原》则通篇是诗人思想观念的替代物,众多的神话、典故、传说、引语,所要表现的就是诗人对西方文明社会精神荒原的绝望吟叹与痛苦思索,并表现出拯救现代荒原的理性探求。
差异之三: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融于一炉。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前期象征主义把迷朦纯净,幻觉梦境作为象征主义艺术审美的追求,一切都笼罩在一片优美的朦胧梦幻的氛围中。认为神秘的宇宙是非人的理解力所能揭示的,要描绘这难以捉摸的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只有开掘神奇隐晦梦幻朦胧的世界,借助暗示性的意象和音乐的旋律来表现。波德莱尔说:“纵情于由地上和天上的生活展示的无穷场景暗示的梦幻,却是任何人、主要是诗人的合法权利,诗人有权利用一种有别于散文和音乐的华美语言来译解好奇的人类所进行的永恒的猜测”。[④]诗人甚至描绘酗酒、抽大麻时的超验感觉。波德莱尔的“感应契合”说与兰波的“通灵”说,魏尔伦的音乐性、暗示性,无不使前期象征主义具有了迷离朦胧的特色。玛拉美更是追求感知的空灵迷朦,从无法把握的虚幻梦境中去认识美的存在。在《牧神的午后》中,牧神在似梦非梦、似睡非睡的状态中与仙女相遇、交欢,仙女仙境、牧神海滨,一切都笼罩于梦幻般的纱幕中。玛拉美的“纯诗”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主张诗人要表现梦境,他认为美和幸福并不在世上,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纯粹美”的诗,只有存在于没被世人玷污过的梦境之中。正是这种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诗歌特色,玛拉美因而被诗坛冠以“梦幻诗人”雅称。
后期象征主义则把文学艺术导向到宗教神秘主义的意境中,表现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世界,也不局限于主观心理对现实的思想、评价。它超出了人与人之间,欲望与理智之间,生与死之间,道德与情欲之间的永恒冲突。“帮助我们看清在永无休止的无限空间中灵魂的独立存在,并使理性和感情的对话沉默下来”,以聆听“上帝的神秘圣歌,灵魂和上帝的不祥沉默,永恒存在于天边的低语”。[⑤]梅特林克所强调的真正的普遍与绝对真理,不在现实尘世,它存在于那个目不能见的超乎感觉之外的神秘天国之中。叶芝从布莱克神秘主义体系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神秘体系,让人与神明、象牙塔、海中王后、闪光的牡鹿、山巅白兔、仙人等一起遨游,“同这些神奇的形象中的某一个交上朋友”,并“在天上拜见上帝。”他的《丽达与天鹅》,借用古希腊神话传说,表达其对历史与文化发展变迁中的神秘主义观点。在《基督重临》中以一连串意象组合,宣扬世界末日来临,基督重临人间主持审判的唯心论神秘学说。艾略特给“荒原”人开的拯救药方,就是皈依上帝,信仰宗教。他的《四个四重奏》中宗教神秘的色彩更为浓重,原罪使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人只有认罪悔罪,在净火之中赎罪,才能获得解脱新生。后期象征主义更多地运用宗教故事、神话传说、玄学典故等,使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探索,遁入到宗教神秘,不可捉摸的虚无之中。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与自我人生的失望感、空虚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也将象征主义引入到了晦涩难懂,宗教神秘的狭隘胡同之中。叶芝诗歌的晦涩神秘,读者不看约翰·恩第勒寇的《叶芝读者指南》,就很难读懂他的诗。艾略特的《荒原》,注释远远超过诗歌本身,以致不读注释就无法读原诗。瓦雷里不得不承认,作为当代艺术之一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它也变得更加神秘、狭窄、更难以为大众接受”,“只在一部分人中成为奢侈品”。[⑥]后期象征主义所体现的宗教神秘主义,其“象牙塔从未曾显得如此之高”,(瓦雷里语)使得文学作品变得虚幻神秘,晦涩玄奥,仿佛雾中观月,依稀难辨,从而也将象征主义引向了终结。
注释:
①加缪:《弗朗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文艺理论译丛》第3期。
②瓦雷里:《诗与抽象思维》,《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
③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④波德莱尔:《维克多·雨果》,《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⑤梅特林克:《卑微者的财富》,《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⑥瓦雷里:《论文学的技巧》,《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