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论文_任艳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论文_任艳萍

——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艳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830000

摘 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个人的能力高与低是由于自身涉猎的知识多与少决定的,而这些知识的涉猎最直接的途径对于学生而言莫过于“阅读”,因为“阅读”的结果会远远超于“黄金屋”和“颜如玉”带给我们的喜悦。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更应懂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培养 提高 阅读能力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教育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大部分学生一看到现代文阅读就犯愁,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没有耐性,坐不下来,不想读书,不会读书。多少年来,做现代阅读练习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根本没有进入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境界——这也就成了教育的悲哀。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方法及广泛地阅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如果有了动机的驱使,就容易读下去,钻进去。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前不能没有目的,没有“奔头”;要不断地诱导,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的良好习惯,毕竟,“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2.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培养兴趣的方法:

(1)比赛法。

(2)悬念调动法。

(3)故事梗概法。

(4)电视辅助法。

二、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大量阅读、广泛涉猎语文,是怡养性灵、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

1.深思。

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2.畅想。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

(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

(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

(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3.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三、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2.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

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5—1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

四、加强阅读训练

练习可算是能力之母。要想提高能力,重点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怎样进行阅读训练呢?

1.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有基本的语文能力。

2.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章中一些重点段落分离出来,设计题目供学生练习,九年义务教材中的语文均是一些典范的文章,可供学生分析的内容很多。

3.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多下功夫,自己设计题目,自己练习。

4.教师要编写练习教案,使训练系统化。

5.要鼓励课外阅读,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与课文相似语段编写练习。

6.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要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材仅仅是例子”,通过“例子”的阅读教学,同类辐射,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在课内“例子”“举一”的基础上,更好地在课外阅读中去“反三”,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习惯,课内外阅读,教师都要做好指导、督促和检查,才能收到实效。

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的理性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取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之火,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开创语文教育局面,必须首先使阅读教学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

论文作者:任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论文_任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