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_李晓霞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_李晓霞

(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城关小学 731300 )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数学问题无不贯穿着计算,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可是在教学中,计算成了我们数学老师的一块心病,数学教师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虽然计算题天天必练,但是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学习兴趣、计算方法、习惯养成、

小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是因为计算能力不强,计算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让小学生搞好数学学习,可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最后要加强计算训练四个方面突破。

一、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如:十几乘十几,我给他们总结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12×14= ? 1×1=1 2+4=6 2×4=8 12×14=168,不信你们可以去验证,这样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求知欲,想迫不及待验证答案的对和错,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1、教态亲切自然。我校有几位女教师教态就亲切自然。她们的穿着大方得体,面部表情轻松愉快,课堂教学辅以恰当的手势,课堂上学生愿意参与学习,因此教学效果很好。

2、教具要新颖。我校一位数学教师很准确、具体地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学了“找规律”一节的内容,然后她从桌箱里拿出一大包东西,打开黑色的塑料袋,里面是5袋生活和学习用品,她把学具发给五个学习小组,要求按刚才学到的知识给这些物品分类。5个小组的学生比较认真地按要求做,不到3分钟就准确分好了。由此可见,新颖的教具,适时呈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讲解明了,顾及全体学生。教师讲解要注意逻辑,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要顾及全体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一位老师讲“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 ,他是这样讲的:“1立方分米=1升,在同学们不能熟练掌握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转化时,先把体积单位化为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分米就是多少升。如500立方厘米=0.5立方分米=0.5升,0.02立方米=20立方分米=20升。”这位老师讲得多明了,讲过之后还举了2个例子,学生接着练习了几道题,这个问题就搞清楚了。

4、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小学生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需要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我校一位老师在讲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他就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最后得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相同:有括号的运算先算括号,没有括号的运算从左到右算起。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他还穿插了一个小故事和一则笑话。

二、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懂理明法,计算才不会出错。因此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之前,要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这是进行准确计算的关键。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如,《乘法分配律》一节中,教材出示一幅服装店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买5件夹克和5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出两种解法:65×5+45×5和(65+45)×5。 教材又提出:“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这两道为什么相等呢?仅仅是计算结果相同吗?根据情境理解两边算式的意思,左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右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这时就可以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 a×(b+c) =a×b+a×c ,把计算赋予了现实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2、在联系解决问题时,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运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原型,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因此,算理的掌握可以联系解决问题来进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检验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数学计算态度的多次重复,就会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如认真审题的习惯、做好题后检查的习惯等都是靠平时的培养才会形成的。

如前年我接了三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学生做数学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认真审题,题目做好后不检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加强了审题和做完题后认真检查的训练,后来学生的计算水平提升很快。

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运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高了,能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学习中反复进行训练,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自然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论文作者:李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_李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