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论文_范义

浅析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论文_范义

(四川省西充县第一实验小学 西充 637200)

一堂课的成败与否,与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课堂提问设计得不恰当,就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知所措。

课堂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和循序渐进,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让学生在这其中领悟其知识的精髓,继而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问题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程度。真正体现出在教育教学中是否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理念。而课堂提问也不能千篇一律,相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所变化。课堂设问,必须要符合教学内容,还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一看就明。所以,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提问,必须首先弄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目标,以及该知识点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渐进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形式也要多样化。

一、操作式提问

操作式提问是指在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活动中提出疑问,让学生更加明白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具体实施过程,让形成的知识更加具体、形象,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在学生自制圆的基础上,提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量出圆的周长呢?让学生互相演示。将圆剪成小扇形后,怎样才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呢?问题的提出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摆弄。怎样才能让它非常接近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二、设疑式提问

设疑式提问往往是在进行新的知识教学时而设下的疑问。新知的出现,同学们以前从未接触过,感到新鲜好奇。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疑问,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渴求得到新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这样设问:有四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来分,每人分几个?学生轻松应对,继而提出:有两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来分,每人分几个?那么,有一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来分,每人分几个?(半个)这半个怎样来表示呢,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思考,激发他们去探求新知。

三、悬疑式提问

悬疑式提问,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氛围,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这样设问:同学们,老师学习了一种特殊本领,你随便说出任何一个整数,老师就会很快判断出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如若不信,你们可当堂试一试,在学生举出几例,老师很快回答,学生感到非常好奇,悬念自然产生,在此基础上,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本领呢?,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进入到你所教学的内容中。并且产生无穷的动力。

四、迁移式提问

迁移式提问,就是在学生已学的知识基础上,把与它相联系的或相似的知识内容进行迁移,达到学新知、温旧知的目的。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请同学们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学习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比与分数、除法有着非常相似之处,那么,比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引发学生去思考,再举出几例,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达到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效果。可谓水到渠成。

五、总结式提问

总结式提问是在教学完同种类型的知识后,通过前面的演示、操作、讲解等,让学生回忆整个过程,从而形成知识的结论。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这一部分知识后,让同学们回忆整个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我们是如何分析数量关系的?我们是如何解答的呢?让学生充分回答整个操作过程,从而形成解答应用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六、导向式提问

导向式提问,是指老师充分调控学生的课堂思维方向,把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头绪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或直觉进行简单的思考,教师在这种时候,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学生的思路放得开,但也要收得拢,一定要回归课堂,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积极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每一个知识点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凡是涉及到的知识和学生的状况都要作好对策,具备应对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诠释一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体现一个教师是否融于教育教学环境中。提问是学生学习的引子,它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去思考,去探究,使知识变为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范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论文_范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