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丹石鸡堂钞票抄袭研究_桃花扇论文

徐旭旦《世经堂词钞》中抄袭之作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堂论文,之作论文,徐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经堂词钞》(以下简称《词钞》)系清康熙间人徐旭旦的词集,共五卷,收入其《世经堂诗词乐府钞》中①。徐旭旦,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生,字浴咸,号西泠,浙江钱塘人。补兴化知县,后擢广东连平知州,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卒于任上。存世著述主要有《世经堂初集》三十卷、《世经堂诗词乐府钞》三十卷、《世经堂集唐诗词删》八卷以及《灵秋会》杂剧,另有《芙蓉楼》传奇等书不传,存世著述皆为徐旭旦及身编定。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至二十八年己巳,孔尚任奉命在淮扬里下河地区治水,与徐旭旦结识,二人有诗歌往来酬答。正因为如此,当后世学者发现徐旭旦的套曲《冬闺寄情》、《旧院有感》分别与孔尚任《桃花扇》中《寄扇》、《馀韵》出套曲的文字基本相同,在判定谁是这两篇套曲的原作者问题上发生了困难:或谓“孔借徐曲”,或谓“徐抄孔曲”,或谓“徐助孔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②。迄今为止,解决这个问题,尚须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笔者在细阅《词钞》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五十九首词或整体、或部分与同时代人的对应词作雷同,而且可以确证这些词的原作者不是徐旭旦,而是徐氏抄袭了这些词或词句。由此可见,互见于徐旭旦与孔尚任名下的两篇文字基本相同的套曲,则是与此同样的抄袭行为。兹特予以考辨,作为“徐抄孔曲”之新证。需要说明的是,徐旭旦的同时代人,指与其在世年限有不同程度交叉的人,例如出生在明末而文学活动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年间的人。包括《词钞》在内的《世经堂诗词乐府钞》的刻成时间不会早于康熙四十九年,不会晚于康熙五十一年③,这就为判定徐旭旦抄袭同时代词集前出者之作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照。

       一、徐旭旦《世经堂词钞》涉嫌抄袭篇目一览表

      徐旭旦抄袭其同时代人词作的行为涉及十八人五十九首,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将抄袭与被抄袭文字大量援引对照,也不可能逐人逐首予以考辨。为直观明晰起见,不妨先将徐旭旦涉嫌抄袭的词作篇目与被抄袭原词的出处列下表对照,下文复在此表的基础上择例予以考辨与分析。

      

       说明:1.表中为了将被徐旭旦抄袭的原词作者之篇目相对集中,徐氏抄袭之作在《词钞》中原来的顺序有时不得不打乱。为方便核查,标出其在徐集中所属的卷数以及在影印本中的页码。2.因表格每栏容纳的字数有限,被抄袭原词所属原书的版本从略,词作题目较长者则稍加节略。

       二、徐旭旦《世经堂词钞》抄袭同时代人之作考辨举隅

       上表中共涉及十八位词人,其中毛际可、丁澎、吴绮、林云铭四人均与徐旭旦有不同程度的交往,而且徐氏抄袭四人之作大都是全篇或大部分抄袭,因此选择这四人,揭示他们的词作被徐旭旦《词钞》抄袭的事实,无疑很有代表性,由此足以认定其他十四人词作亦被徐旭旦《词钞》抄袭的事实。

       1.抄袭毛际可3首(第6、7、8首)考辨

      毛际可,字会侯,号鹤舫,浙江遂安人。顺治十五年进士(1658),任河南彰德府推官,改知城固,调祥符。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举荐博学鸿词,不获录用,后以他事去官。传世有《安序堂文钞》等。徐旭旦《世经堂初集》卷三十署“同学毛际可会侯选”,《词钞》卷二十五亦署“同学毛际可仁山选”。

      毛际可这三首词收在《百名家词钞·映竹轩词》中。此书《例言》云:“国朝四十年来,词人蔚起,几乎驾宋轶元……但以稿本盈寸,自成一家,足供征选者,次第编入,以备一代伟观。”④由此可见,《百名家词钞》编成于康熙二十五年左右,远在徐旭旦康熙五十年左右编刊的《世经堂词钞》之前,更重要的是,其收入的词集均是珍贵的稿本,故其中的每一首词都不存在抄袭徐旭旦《世经堂词钞》的可能性。

      徐釚《词苑丛谈》卷五“毛会侯词”条云:“遂安方渭仁象瑛曰:毛会侯文尚遒逸,力洗近世肤伪之习,宜其不专以绮靡为尚也。而顾好为小词,其所著《映竹轩诗馀》,有《冬夜稚黄兄宅听新歌作》调《清平乐》云:‘霜寒如许,烛焰红偏吐。预借春光来作主,听得春莺双语。

       新词幽恨无涯,声声颤落梅花。我欲徘徊起舞,漫教泪湿琵琶。’柔情曼调,有不可概论者。”⑤方象瑛与毛际可乃同乡挚友,此处所言无可怀疑,不仅可证《清平乐》“霜寒如许”出自毛氏,而且进一步证明收入《百名家词钞》中的毛际可《映竹轩词》的可靠性。徐旭旦改题为“俞子广渊招饮听歌”,词云:“天开如许,烛焰红偏吐。长倩春光来作主,听得轻莺初语。

       玉箫金管无涯,声声颤落梅花。醉后徘徊起舞,一钩新月横斜。”抄袭之迹,不言自明。

       《减字木兰花·寄怀王丹麓》中云“独茧抽丝,嫋嫋新声谱竹枝”⑥,是因为王晫(丹麓)写有《武林北墅竹枝词》二十首,毛际可曾谓:“至《北墅竹枝》……乌知丹麓性情之所寄也哉!”⑦暗合之处,可证毛氏作有此词。

      《绮罗香·思古堂雅集》所咏,虽未提及雅集之人,但可知是毛际可等人与毛先舒的一次雅集。思古堂为毛先舒(稚黄)书堂名,先舒有《思古堂文集》四卷。陆进《巢青阁集》卷六有七律《偕睦州方渭仁、毛会侯,同里李东琪、徐武令、诸虎男饮毛稚黄思古堂》⑧,这次聚会与《绮罗香·思古堂雅集》所记系同一次⑨,陆进以诗咏之,毛际可则以词咏之。

       徐旭旦或全文、或部分抄袭毛际可这三首词,采取的是替换法,即用新的人名和堂名替换掉毛词原有的人名和堂名,便成自己的“新词”一首。

       2.抄袭丁澎7首(第9至第15首)考辨

       丁澎,字飞涛,号药园,浙江仁和人,名列“西泠十子”。孔尚任《湖海集·丙寅丁卯存稿》有《与丁飞涛先生》一札云:“浴咸来自武林,持先生见怀诗,如获拱璧。”⑩以此知徐旭旦与丁澎有交往。丁澎词集名《扶荔词》,有康熙刻本三卷。其与徐旭旦名下互见的这七首词均见于此集。此集首序署“康熙戊申冬日弟梁清标序”,序云:“从之索新篇,则又知方肆力于词学,撰著盈帙,出以示余,余浏览再四。”(11)可见集已编成,其年为康熙七年(1668)戊申,徐旭旦年仅十岁。再结合其他证据,可以确证徐旭旦的这七首词均抄自《扶荔词》。

       《扶荔词》卷一《菩萨蛮·回文》八首一气呵成,王西樵评曰:“《菩萨蛮》回文有二体:有首尾回环者……有逐句转换者……然逐句难于通首。读药园八作,自然中风雅入情,当驾东坡、弁州而上。”徐氏《菩萨蛮·回文》三首仅与药园八首中第2、4、5首重复。由此亦可见,一气呵成的药园八首是原作,徐氏截取抄袭了其中的三首。

       丁澎写词喜变革词体,《扶荔词》中有《减字鹧鸪天》等新谱自度曲三种,新谱犯曲如《怨桃花》等二十五种,新谱翻曲如《眉萼》等二种。对于自己的词体变革,丁澎颇为自许。《扶荔词》第二首《花里》一词词牌下注“新谱自度曲”,正文前郑重自注云:“新谱者,药园之所定也。有自度曲,有犯曲,有翻曲……要皆前人所有,不自我倡。虽云好事,非同妄作,后之学者,庶无讥焉。”评者亦赏其犯曲新奇可喜。卷一《金门归去·怀张补阙螺浮病假归禾中》,范默庵评曰:“犯曲非深于宫调者不能协。芦川《四犯剪梅花》用《解连环》、《醉蓬莱》、《雪狮儿》成一调,当时脍炙,读药园新谱,未为多奇也。”准此,丁、徐二人名下互见的《梅花三弄·搊筝》必为丁创徐抄无疑。而且,徐氏不仅全抄丁澎此词,还照抄丁词前关于此体的说明:“新谱犯曲,上三句《梅花引》,中二句《一剪梅》,下二句《望梅花》。”这就完全是在冒充此自度曲的首创者。

       《扶荔词》卷一《双调荷叶杯·春闺》有鲁紫漪评语,丁澎与其熟悉,故《瑞鹤仙·贺鲁紫漪举子兼游茅山》述鲁氏情事逼真,鲁氏阅《扶荔词》时必然见下文凡引《扶荔词》,径注明卷数。到,此词出于丁澎原创亦无疑。徐旭旦抄袭时,替换掉原有人名,复弃去游茅山情事,所做手脚,斑斑可见。总之,《扶荔词》大多为与大家名流酬赠之作,而且每一首词均得大家名流如陈维崧、杜浚、陈廷会、尤侗等人评阅,所考辨的7首也不例外,故丁澎不可能抄袭别人的词作或词句。而徐旭旦抄袭这样的词,又岂能遮人耳目!

       3.抄袭吴绮3首(第31、32、33首)考辨

       吴绮(1619-1694),字薗次,号听翁,江都人,顺治十一年(1654)拔贡生,荐授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由郎中出任湖州府知府,多惠政,好风雅,喜与四方名流赋诗游宴,八年失其官,归江都终老。有《林蕙堂全集》二十六卷,词集名《艺香词》。徐旭旦《世经堂初集》卷二十八署“同学吴绮薗次选”。

       《两同心·和梅岑鸳鸯原韵》必为吴绮原作,词云:

       襞翠裁朱,梳襟弄羽。才经过、谢客池塘,又垂足、湘娥溆浦。尽教他,红藕香中,一双飞舞。

       别有绣床妖女,挑残金缕,描难就、颈上缠绵, 忘不了,梦边娇妩。刚刺到,绿叶田田,停针无语。(12)

       吴绮《艺香词》中《两同心》一调仅有两首,前一首为《新燕次宗梅岑》,此首题中言“又和”,足见二词同为吴绮之作,先后酬答宗梅岑。王士禄《炊闻词》卷下恰巧亦有《两同心·和韵宗梅岑咏鸳鸯》:

       沙畔文禽,双双锦羽。依绿蘋、妥梦芳洲,唼红杜、寻欢遥浦。那还羡, 紫燕交飞,青鸾偕舞。

       冷觑绣床娇女,抛残针缕。散娇慵、水槛闲凭,照宛约、玉台空妩。晚归去,凝视红衾,黯然无语。(13)

       此首与上引吴绮一首同调同题同和宗梅岑原韵,或作于同一次雅集和韵时,或作于相近的时间内。怎么可能是吴绮欲和宗梅岑《两同心·咏鸳鸯》原韵,发现徐旭旦恰巧有一首《两同心·鸳鸯(其一)》,与宗作同调同题同韵,于是拿来抄改凑数;而且不仅吴绮此词是抄改的,连王士禄这首词的上阕也是抄自徐旭旦的《两同心·鸳鸯(其二)》(参见上表中第34行)。既然不可能,只能相反,是徐旭旦抄改吴、王二词。事实上,吴、王二人同和宗梅岑《两同心·咏鸳鸯》原韵,是在康熙三年甲辰冬至次年乙巳春期间,因为包括《两同心·和韵宗梅岑咏鸳鸯》此首在内的王士禄的《炊闻词》(《炊闻卮语》)正编成于此间(14),而徐旭旦此时不过六七岁而已。以上数端,均可确证吴词必为原作,徐旭旦后来抄袭之而成《两同心·鸳鸯》。

       吴词《高阳台·爱山台看月》有小序云:“宋郡丞汪泰亨因东坡诗句建在吴兴署中。”正文又云:“坡老归欤,汪丞去矣,湖中我又重来。”(15)且《艺香词》中多有涉爱山台之作,吴兴太守咏吴兴胜迹,岂会有假?而徐旭旦看月的隐相台是在湖南浏阳。[光绪]《湖南通志》卷三十二《地理志·浏阳县》云:“隐相台在县南猿啼山,唐裴休隐此。”(16)故徐旭旦的《高阳台-隐相台看月》必作于其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任湖南浏阳县丞以后,难怪他可以照抄吴词中“碧云万里无些翳,把乱峰、青送衙斋”三句了。

       徐旭旦抄袭吴绮二词,则其《柳腰轻·宝笏山庄赠王姬一红》与吴绮《柳腰轻·嘉树堂席上赠刘姬》中同样的词句也当出于抄袭。

       4.抄袭林云铭2首(第56、57首)考辨

       林云铭,字西仲,福建闽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徽州府推官,康熙六年(1667)以裁缺归,后长期居杭州,以卖文为生。徐旭旦《世经堂初集》卷十六署“同学林云铭西仲选”,《世经堂诗抄》卷十六有《观潮兼赠林西仲十六韵》一首,诗中有云“汝向江边住,潮从笔底来……近诧观涛作,前身或姓枚”,对林云铭充满赞誉之情。

       林云铭此二首词亦见于《百名家词钞》收入的《吴山觳音》(17),乃依据林氏词集之稿本,《吴山觳音》四卷本刻于康熙二十年(1681),在《百名家词钞》编成以前,故林氏此二首词当作于康熙二十年以前。

       徐旭旦的《齐天乐·赠吴蕺山水部》云:“旦也人推,先生帝简,并寄秦邮为客……如今底绩,看补衮非迟,誉垂金石。”此数句明确无误地说徐旭旦因人推荐,吴蕺山水部则奉命,二人一起在淮扬之高邮(秦邮)治水,如今大功告成,其时当在康熙三十二年。因此,林云铭的《齐天乐·寿法黄石夫子二阕》在先,徐旭旦的这首词抄自林词第二首。

       徐旭旦的《齐天乐·祝俞广渊》同时作有二首,其二云:“昭阳花发仙源宅,此日叔牙无匹。甲子逢辰,庚甲守戊,共识岁星初谪。”句中透露徐旭旦为俞广渊祝寿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地点是在江苏兴化(昭阳)。这又证明了只能是徐词《齐天乐·祝俞广渊》(其一)抄袭林云铭的《齐天乐·寿法黄石夫子二阕》(其一)。

      举此四家以明徐旭旦抄袭之迹,馀可概见。徐氏抄袭之作五十九首中,全文抄袭或大部分抄袭者又多达四十首。这种将别人作品全篇或大部分据为己有的做法,在中国古代任何时期都会被视为抄袭。仅就此四十首考察,徐旭旦的词作抄袭行为在古人中是极为罕见的个案。其馀十九首部分抄袭之作,惟其为部分抄袭,尤可见割截拈搭、弄巧成拙的痕迹,故往往可凭内证判定其为抄袭之作。对徐旭旦《词钞》的抄袭之作加以考辨,分析这一罕见的个案,可以消除因徐旭旦抄袭同时代人的词作而造成的作者误植现象,避免造成清词史上一系列新的疑案,编辑《全清词》时,应对徐氏的这部分词章作甄别说明,确认它们的原始作者;同时为判定徐旭旦的《冬闺寄情》、《旧院有感》二套曲系分别抄改孔尚任《桃花扇》中《寄扇》、《馀韵》出套曲而成,提供新的更为确凿的证据。

       三、《桃花扇》中《寄扇》、《馀韵》出套曲之作者补证

       以常理推测,抄袭者似不应抄名人之作,以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但从上表中可见,徐旭旦《词钞》中抄袭的对象如陈维崧、毛际可、王士禄、尤侗、吴绮,他们在清初文坛上的名声均胜过稍后于他们的孔尚任,徐旭旦尚且不顾忌,更遑论孔尚任。在徐旭旦生活的年代,孔尚任远没有他今天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享有的与洪昇并称“南洪北孔”的杰出地位。

       人们往往认为,抄袭者不会抄袭与自己有交往或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文字。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总是以一方为另一方代拟,一方参与另一方创作,或二者共同创作的理由加以解释,如同解释内容基本相同的两篇套曲分别见于徐旭旦、孔尚任二人名下一样。然而,徐旭旦在《词钞》中的抄袭行为证明,这只是一相情愿而已。表中所列徐氏抄袭的对象而与徐氏有交往者中,除上节考辨过的毛际可、丁澎、吴绮、林云铭以外,尚有王晫(丹麓)、尤侗(悔庵)、陈维崧(其年)、王士禄(西樵)等数人。王晫五十寿辰,徐旭旦作《千秋岁·和王丹麓五十自寿韵》酬之;尤侗曾为徐旭旦《世经堂初集》卷五、《世经堂乐府钞》卷二十九、卷三十司选,并为徐氏套曲作评;陈维崧曾为《世经堂初集》卷二十七、《词钞》卷二十四、《乐府钞》卷二十七司选;王士禄曾为《世经堂初集》卷二《梅花赋》作评。上述七位友人,徐旭旦照样抄袭他们的文字,并未担心被发现的风险。徐旭旦抄袭友人孔尚任的套曲,正象抄袭诸友词作一样。

       最不可思议的是,徐旭旦的《词钞》卷二十三司选者为宗元鼎(号梅岑),此卷中有徐氏抄自吴绮《两同心·和梅岑鸳鸯原韵》和王士禄《两同心·和韵宗梅岑咏鸳鸯》的两首词作。如前所证,吴、王之词同调同题,当系与宗元鼎雅集酬答之作,宗氏必然熟悉,其若认真履行司选之职,见到徐旭旦抄来的这二首词,一旦因似曾相识而识破,徐氏情何以堪?卷二十五司选者为毛际可,卷中竟有数句抄自毛氏《绮罗香·思古堂雅集》的同调词《半古堂雅集》。徐旭旦作为抄袭者能如此铤而走险,其将《桃花扇》中《寄扇》、《馀韵》出套曲改头换面占为己有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徐旭旦连赠给孔尚任本人的祝寿词《十二时·赠孔东塘》都要模仿和抄袭明末清初人周拱辰的《十二时·自寿》(表中第41首)。据徐词中“看治河底绩,金瓯定枚元老”云云,此词徐旭旦当作于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同孔尚任在淮扬治水期间。周拱辰此词所从出的《圣雨斋文集》系清初刻本,序后署“壬辰之秋七月既望天中张琯蓝孺氏题”。序中有云:“其《孤愤》、《命愁》诸诗,凄怆苍凉,得《九歌》之气,降而近体,溢而词令。”(18)可见张琯作序时此集中亦包括周氏的词,这些词无疑皆周氏作于顺治九年壬辰(1652)以前,而此年徐旭旦尚未出世。包括《十二时·赠孔东塘》在内,表中共列出徐旭旦抄袭周拱辰词作六首。徐旭旦赠给孔尚任的祝寿词与周拱辰的自寿词词牌相同,意脉相同,韵脚亦多有同者。“想先生,紫眉白眼,傲骨稜层长啸”,“二十年,读书身等,料得藜星知道。绣剪凤凰,花生鹦鹉,赋就凌云好”等等,诸句亦皆抄自周词,决非人所共知的化用。若孔尚任熟读周词,知晓出处,真不知作何感想。抄袭能抄到这般地步,还有何底线可守?鉴于此,今人因清初文坛上的风云人物均与徐旭旦以及包括孔尚任在内的被徐氏抄袭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质疑徐旭旦掠众人之美的可能性(19),实在是多馀的,是因为不了解徐旭旦作为抄袭者的抄袭心理。

       徐旭旦抄袭他人之作之所以少有顾忌,主要是侥幸心理使然。古今词山曲海,卷帙浩繁,至清初尤盛。染指抄袭者苦吟不得时信手拈来,应人所请后敷衍成篇,雅集酬答中应急塞责,即使抄袭名人之作、与自己有交往者之作、为自己作品司选者之作,或全篇照录,或改头换面,诸人何从知晓?谨守规矩者更不敢想象。日积月累,到后来徐旭旦连自己也忘记了词曲文稿中哪些是当初的抄袭之作,编集时不妨一并囊括。司选者若只是应作者之请例行公事,则发现卷中抄袭之作更不可能。

       对于抄袭者而言,类似徐旭旦这样的侥幸心理不能说全无道理。既然会染指抄袭,徐旭旦其人其书底蕴不至于深厚,故有清一代,并未受到特别关注。由于《世经堂诗词乐府钞》传世甚少,徐旭旦因侥幸心理而少有顾忌的抄袭行为长期以来确实不为人所知,直至近三百年后才最终被揭密。而一旦被揭密,徐旭旦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极其沉重的:不仅包括被其抄袭的《桃花扇》中《寄扇》、《馀韵》出套曲在内的众多词曲作品的著作权回归它们的真正作者,而且《世经堂词钞》亦将面临全面的信任危机,因为文献的真实性原则容不得任何掺假行为。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是生前渴望自己能够著述等身,并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徐旭旦绝对没有想到的。而对于亟须建立和健全严谨的学术规范的当代中国学术界,这一点尤其值得学者警醒。

       注释:

       ①《世经堂诗词乐府钞》卷二十二至二十六为《世经堂词钞》。此书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97册据康熙本影印。本文引《词钞》均据影印本,下文不另注。

       ②徐沁君、黄强:《〈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的作者问题》,《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蒋星煜:《〈桃花扇〉之〈小引〉与北双调套曲作者考》,《〈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28、40页。

       ③徐旭旦《世经堂初集》有康熙四十八年印本,董思凝于此年仲冬序云:“余督学三楚,按部永阳,西泠猥以素为知己,手出全集,余喜而披读,乃为序之。”序中只涉及徐旭旦的文章,故这里所言“全集”仅指《世经堂初集》,若《世经堂诗词乐府钞》已刻成,徐氏一定会同时出示。《世经堂初集》之康熙五十一年印本“毛奇龄序”则云:“近走银鹿,携所刻《世经堂文集》、《诗词乐府钞》示余,予大喜过望。”据此可知,《世经堂诗词乐府钞》的刻成不会早于康熙四十九年,不会晚于康熙五十一年。

      ④聂先:《百名家词钞·例言》,《续修四库全书》第17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42页。

      ⑤徐釚:《词苑丛谈》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94-95页。

      ⑥毛际可:《映竹轩词》,《百名家词钞》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712册,第354页。

      ⑦毛际可:《杂著十种序》,王晫:《杂著十种》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65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394页。

      ⑧陆进:《巢青阁集》卷六,《四库未收书辑刊》第拐第2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03页。

       ⑨毛词云“严城清漏渐永”,陆诗云“莫问严城夕早扃”;毛词云“休怅叹,故里荆榛”,陆诗云“翻从避乱到西泠”;一词一诗,声气相通,以此知所指为同一次雅集。其年乃康熙十三年甲寅,“三藩”叛清,毛际可避兵乱至钱塘,《映竹轩词》有《念奴娇》一首,小序云:“甲寅秋移家避寇,西陵吴庆百以词讯余近状,率尔赋答。”

       ⑩《孔尚任诗文集》卷七,中华书局,1962年,第507页。

      (11)梁清标:《(扶荔词)序》,《扶荔词》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1724册,第599页。

       (12)吴绮:《艺香词》,《四库全书》第13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20页。

       (13)王士禄:《炊闻词》,《清名家词》第2册,上海书店,1982年,第27页。

       (14)陈维崧《王西樵〈炊闻卮语〉序》云:“甲辰春三月,吏部王先生以蜚语下羁所。越数月,事大白。先生南浮江淮,出其诗若干篇,词若干篇,令维崧读之。词则所谓《炊闻卮语》者是也。”(《湖海楼全集·文集》卷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6册,第496页)蒋寅先生考证,宗元鼎(梅岑)与王士禄(西樵)于康熙三年甲辰冬初晤,此间多有往来酬答,宗元鼎并为王士禄作《〈炊闻卮语〉后序》(《王渔洋事迹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20-122页)。

       (15)吴绮:《艺香词》,《四库全书》第1314册,第731页。

       (16)[光绪]《湖南通志》卷三十二,《续修四库全书》第662册,第182页。

      (17)林云铭:《吴山鷇音》,《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12册,第465页。

       (18)张琯:《〈圣雨斋文集〉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73页。

       (19)如蒋星煜先生云:“当时文坛上风云人物都和孔尚任、徐旭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对这一稿两用事件视若无睹,不予置理,不加评论。”“吴绮同时又是孔尚任的莫逆交,情谊之深难以言喻,如果徐旭旦掠孔尚任之美,吴绮决不可能容忍。”(《〈桃花扇〉之〈小引〉与北双调套曲作者考》,《〈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28页)

标签:;  ;  ;  ;  

徐旭丹石鸡堂钞票抄袭研究_桃花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