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兴趣教学培养论文_马理明

浅议数学课堂兴趣教学培养论文_马理明

(甘肃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 马理明 731100)

【摘要】: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新课标》也强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当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上课时就会积极发言,作业也能认真且保质保量完成。

【关键词】:激发兴趣、注重参与、树立自信心、

如何运用兴趣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内动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的主体。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刚刚上课时,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学通分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上课开始问学生“同学们,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我们都会进行比较。那么,下面这组分数,你会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出示例题—比较3/4和5/6的大小。学生看了例题后直摇头,这个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看到分子和分母都是不相同的分数时,又感到无法比较出其大小,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点拨,诱发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展。

二、注重参与意识,增添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课前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特别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枯燥乏味,问题的引入尽量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出发,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化、生活化,抓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而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例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把准备好的三个碟子放在讲台上,并分别放上2个、7个、3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谁能把他们移动几下,使每个碟子里装着的苹果一样多?接着又问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移动的?为什么?通过学生直观演示,亲自操作,联系熟悉的生活例子,同学们体会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他们变成相同数,这个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这样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求平均数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优化课堂练习,促进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要做到课结束,趣优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以趣激思,思中生趣。好胜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课堂中应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以及新颖、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调节学生的兴趣,使之保持积极参与的欲望。首先,练习内容要有层次性,既能使学生掌握当天所学新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还能使他们试尝成功的喜悦,促进身心健康。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多数学生做完基础题后,我出上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某年的3月1日不是星期日,是星期几?这样比较难做的题,更为有效地开发了聪明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练习手段要灵活,口头练习与用笔练习相结合,集体练习与独立练习相结合。例如,做“年月日”一节判断题时,我采用了学生抢答形式,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知识。我还让学生仿做一个年历,在班上评比。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学效果特别好。最后,设计有坡度的练习题,加深理解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树立起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感情效应,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转化的条件就是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注意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测验,都要根据学困生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如在解应用题时,我经常鼓励他们画图,观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多打几次比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亲自说一说,这样半扶半就方式教导,使他们逐渐走向成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适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用爱心去关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要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不时表现和鼓励,使学生形成成功——生趣——再成功的良性循环。“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探索和尝试中,我渐渐体会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保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论文作者:马理明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浅议数学课堂兴趣教学培养论文_马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